小罐茶的“神話”,到底有什麼祕訣?

在中國,有很多人都有喝茶這個習慣。小罐茶相信,多數喝茶的朋友都知道,喝茶有益健康。但同時,一些關於茶的根深蒂固的誤解也很深入人心。其中小罐茶的話題最近一直十分熱門,和北京馬連道上的眾多茶店相比,小罐茶是個很年輕的品牌:2016年7月上市,至今不過一年時間;算上此前一年的市場驗證期,不過兩年;再加上自2012年開始的調研時間,杜國楹和他的團隊進入茶業市場,最多也不過五年。此前中國的茶企很少在央視這樣的平臺做宣傳,也正是因為如此,小罐茶一宣傳,很快點燃了消費熱情。上市後的5個月,小罐茶銷售突破1億元,2017年預計增幅500%以上。這個數字看起來不算驚人,但瞭解中國高度分散的茶業市場的人都知道,年銷售額六七個億,在國內茶企中,已經能夠排進前列。

小罐茶的“神話”,到底有什麼秘訣?

應該說,小罐茶很善於營銷。對於如何定位市場、找到目標用戶,如何激發並滿足其消費需求,快消品出身的杜國楹自有一套打法。小罐茶現在打造的是大師手工製作這個營銷策略。這八位大師分別為:林振傳、張成仁、鄒炳良、魏月德、謝四十、王順明、戚國偉、林乃榮。而現在對於小罐茶是否“大師作”大家更多的態度是不買賬,我首先表明一個態度:這是社會大眾對一個消費品牌關注和探究的正常表達; 至於有人猜測說這些質疑是出於競爭,是想抹黑小罐茶。更是胡扯!

小罐茶的“神話”,到底有什麼秘訣?

從正面來看,小罐茶在包裝上確實有創新,而且很好的解決了行業內“王婆賣茶”的習慣,能夠將幾家廠家資源的整合在一起,這一點上確實佩服創始人的魅力。另外結合網絡時代,用新的營銷理念和銷售渠道,藉助央視做誠信背書,高舉高打值得借鑑。

但是從反面來看。 那麼,眾人對小罐茶大師作的質疑反映了單個什麼事實呢?首先表明小罐茶旗下的媒體捏造假象!(小罐茶外觀)行為茶媒體記者,對小罐茶如果說不去關心、不想熟悉,那肯定是失職。但即便關注、即便是行業專業記者,小罐茶也關注著注拉吹等其它領域,進行著有意義的探索,為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做好技術上的戰略儲備。

我有意跟行業人士和消費者聊起小罐茶,我發現他們表達最多、最密集的是這三個評價。

“小罐茶用創新理念,以極具創造性的手法整合中國茶行業優勢資源,聯合六大茶類的八位泰斗級製茶大師,堅持原產地特級原料、堅持傳統工藝、大師製作,獨創小罐保鮮技術,共同打造大師級的中國茶,以創新工藝,為中國好茶立標準;以創新產品,為中國高端茶樹標杆。”關於“泰斗級”製作大師,有待進一步推敲。“茶立標準”這件事情是不是茶行業一傢俬營企業可以說了算的。

小罐茶集合了專家與營銷的優勢,才能做到讓大家都可以在茶中接觸到專家。只是一罐茶業的成本都是花在 廣告、包裝、營銷去讓中國人去知道自己從小喝到大的茶上,這跟炒作又有多少區別。

小罐茶的“神話”,到底有什麼秘訣?

年輕人不喝茶,喝茶的人都不太年輕。如此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讓壓力之下的人們不敢輕易碰觸傳統茶道繁瑣之下的悠然。於是,小罐茶邀請到了日本的設計師神原秀夫,邀請到了蘋果體驗店的御用設計師TimKobe,以國際化的視野,去重新設計中國茶的用戶體驗,讓茶時尚起來,讓年輕人也喜歡上喝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