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拾味,尋找炊煙升起的地方

山村拾味,尋找炊煙升起的地方

夕陽西下的山村,恬靜、和諧、溫柔、自然,一縷縷青煙緩緩升起,顯得那麼輕盈而又飄逸 ,盤旋在空中,若即若離,隨風而逝。在夕陽的餘暉下,映照出別樣的人間煙火。那些刻骨銘心的記憶,或鄙俗,或粗陋,或繁複,然而歲月朦朧之中,卻有那樣如詩如畫,炊煙裊裊留下多少酸甜苦辣,又帶走幾許一葉芳華。最後,青山還在,村落變成各種味道流淌在血液中,滲透到骨子裡。

山村拾味,尋找炊煙升起的地方

秋冬時節,萬物蕭條之後,那些成熟於陌上的累累碩果,那些搖於枝頭的片片黃葉,那些立於山腰的層層竹林,還有那些飽經風雨的矮矮老屋。隨著風中飄揚的味道,都呈現出來,大概這時候的味道總能成為山村的標誌吧。

山村拾味,尋找炊煙升起的地方

時光荏苒, 我們走出了山村,城市的生活帶來了不少便利,或許我們能輕而易舉得到了曾經最想得到的東西,不過山村的還是會在我們腦海中隨著一縷炊煙,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畫面。那時候的炊煙是希望。田坂裡耕作的家人看到炊煙飄起,就知道可以放下一天勞累,回家享受美食。放學回家的孩子,看見家裡的煙囪已經開始冒起白煙,就知道灶臺下的母親正在燒火做飯,一路上歡呼雀躍,想著香噴噴的飯菜,已是飢腸轆轆的孩子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山村拾味,尋找炊煙升起的地方

農家的灶臺是用泥和磚混合砌成。飯做好之後,等一等大鍋蓋上氤氳慢慢飄散,掀開鍋蓋,冒著騰騰熱氣青黃相間飯菜就呈現在眼前。春天的風味野菜,夏天的時令青菜,秋天的鄉間乾菜,冬天的蘿蔔白菜,雖然樸實無華,卻在那個年代津津有味。

山村拾味,尋找炊煙升起的地方

世世代代的勞作奮鬥的人們,最怕的就是煙囪的炊煙不再升起,為了讓這一縷縷炊煙能源源不斷,苦了、愁了多少父親母親,可是,不知道欣慰還是遺憾的是,伴著山村炊煙慢慢長大的孩子們,離開了山村,告別了曾經滋潤過的炊煙。土樸的灶臺在高樓林立的城市再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氣和電器,可是那屢屢炊煙邂逅下的香醇,時常還會在縈繞在腦海中。

山村拾味,尋找炊煙升起的地方

現在,裊裊炊煙化為我們揮之不去思念與眷戀。回眼望去,不再是山村的人間煙火,而是林立的高樓、板硬的馬路和繁複的霓虹,母親曾經撫摸過無數次的火鉗也早已遠去,遠方的路充滿了寂寞與孤獨。揮揮手,我們與山村作別,然而舉起的手卻難以放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