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事件繼續發酵?其實這些品牌也暗戳戳地……

沸沸揚揚的D&G辱華風波蔓延到了時尚、娛樂、電商、網絡等各個領域,不僅國人對品牌方的行為、公關和態度表示不滿,甚至其本國意大利媒體都表示杜嘉班納這次“自信過了頭”,在文化自豪感強烈的中國折戟在所難免。

D&G事件繼續發酵?其實這些品牌也暗戳戳地……

明星藝人聯合抵制、品牌大使終止合作、失去各個重要銷售渠道、國內實體店鋪大門緊閉……風波不斷蔓延,不過國人的怒氣並沒有因此而停止,更是扒出這不是D&G第一次被批評歧視中國文化,也不是聯合創始人Gabanna第一次出言不遜。

去年品牌在中國拍攝的系列照片中,穿著華麗服飾的模特與北京街頭民眾合拍,刻意而為的鮮明對比就已經引發過一次抗議,如果看過日本版的,你就明白為什麼國人會有不適感了。

然而除了杜嘉班納,還有一些品牌也曾經出手傷害過中國,小編在此整理了4個國際知名品牌曾做出的辱華言論和行為。

1、巴黎世家

2018年4月,巴黎世家發售新款老爹鞋,巴黎春天百貨滿滿都是等待付款的人,一名中國阿姨規規矩矩排隊,卻遭到5名外國人插隊,甚至動手推搡阿姨,阿姨兒子為了保護媽媽,阻止不成發生打架事件,事後店員態度惡劣。

D&G事件繼續發酵?其實這些品牌也暗戳戳地……

事後,當事人向春天百貨提起投訴,事件卻被定性為“中國人鬧事”。最終發佈會取消,然而真正挑起事端的外國人卻買到了鞋子。代購圈和品牌粉絲紛紛開始脫粉、拒絕購買,隨後巴黎春天百貨及其品牌相繼發佈道歉聲明,但多數人選擇不原諒:當時縱容打人者,事後不痛不癢的道個歉,沒用!

2、POLA

日本老牌護膚品牌,在2017年11月,日本本土的一家POLA專賣店門貼有“中國の方出入り人禁止”標誌,即中國人禁止入內告示。事後,POLA品牌方迅速關閉了該門店並公開道歉,稱起因為該店日本員工與中國員工的私人恩怨,中國員工以員工價偷賣產品,導致日本員工張貼這種反華告示。

D&G事件繼續發酵?其實這些品牌也暗戳戳地……

私人恩怨上升到公開層面,可見POLA的本土員工素質也是明顯不夠的。總之不論原因如何,這種明顯帶有歧視和侮辱的行為明顯是不妥當的。

POLA是始於日本靜岡縣,雖然有幾十年的歷史,但卻一直是不溫不火,如果不是近幾年中國海外購風氣正盛,可以說有了中國市場的龐大需求,POLA才能快速的拓展上升。

3、Tarte

美國彩妝品牌,油管美妝博主幾乎清一色愛它,在它搞事情之前,小編也是愛的。但在2017年9月,Tarte在ins上發佈的一條推文中,使用了“ching chong”這個有嚴重歧視中國人含義的詞。

D&G事件繼續發酵?其實這些品牌也暗戳戳地……

ching chong 在北美國家加拿大和美國,是歧視華人的代表俚語之一,可以說是排華人士對華人的一個代名詞,而美妝品牌用在這裡,除了戲謔諷刺,我看不出任何玩笑的成分。

雖然事後,品牌刪掉了推文並道歉,稱內容是實習生所發,並非公司立場。講真甩鍋甩的一點誠意都沒有,實習生就不是你們公司的人?實習生在ins上公然發表這樣的言論,公司不監督不作為,難說到底是什麼心態。

4、Philipp Plein

德國時尚品牌,抄襲大戶,華倫天奴、Alexander Wang等都在它的抄襲列表裡。

事發是在2007年,那時的Philipp Plein在國內還沒什麼熱度,推出了一件印有“F-U-C-K YOU CHINA”語句及清朝小丑形象的辱華T恤遭到曝光,遭到各方華人的抵制。

D&G事件繼續發酵?其實這些品牌也暗戳戳地……

事後Philipp Plein設計師本人發表的道歉聲明,聲明除了毫不走心,我挑不出形容詞來形容。不僅如此,品牌2015年還在中國大陸開始了超過10家專賣店,接受採訪時表示當時只是一種“搖滾精神和幽默”,絕口不認當年的劣跡。

D&G事件繼續發酵?其實這些品牌也暗戳戳地……

幽默?真是智商感人,China是你“幽默”的代名詞?雖然隨後在微博發佈聲明,但面對網友的留言質詢,僅以關閉評論了事,態度可以說是非常傲慢了。

除了上述品牌,Anastasia、LUSH、APA等一眾品牌都有過類似行為。不可否認時尚圈是一個拼創意的行業,因此略有一些大膽的內容,情理之中,但是萬不能觸及底線,一切的合作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

D&G事件繼續發酵?其實這些品牌也暗戳戳地……

可能這次風波的主人公D&G沒明白,明明是一國在他們眼裡沒有所謂“信仰”的中國人,明明受到損失的是他們,為什麼一條對話、一天時間就能讓他失去中國市場,因為我泱泱華夏,一撇一拿都是脊樑,容不得你半點褻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