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做有溫度的教育,讓“睡著的人”醒來

昨天,《啥是佩奇》刷屏朋友圈。為什麼它能一夜之間被刷屏,靠的不是小豬佩奇的賣萌,它靠的是短短几分鐘視頻就喚醒了我們心中遺忘的——爺爺對孫子的愛。

【點擊查看視頻】

視頻中的老爺爺“愛孫心切”,為了給孫子準備“佩奇”這個禮物,使盡渾身解數。


《啥是佩奇》:做有溫度的教育,讓“睡著的人”醒來

翻看老舊的詞典,在大喇叭裡廣播,向許多人打聽……為了孫子這個小小的願望,默默付出。

不僅是影片中的爺爺,還是我們身邊的爺爺,還記得他們為了寒暑假讓你在家多住幾天,費盡心思的到處託人把家裡裝上無線,可是你也只是一個人打遊戲,看電視,也不會去主動和他們聊聊天,有時候還會覺得不耐煩。

他們可以把中秋的月餅一直留著,只為了在見到你時,拿出來給你吃。都說老人家太節約,太迂腐,可是你明明可以感覺到他們的心意,卻還是拒絕了他們從箱子裡找出來的吃食。

《啥是佩奇》:做有溫度的教育,讓“睡著的人”醒來

子女和父母之間又豈止隔了一個《小豬佩奇》,有太多我們所熟知他們卻不知道的信息了。

如果說父愛如山,也會有壓力,母愛如水,也要有所顧忌。但是爺爺奶奶的愛更溫柔更細膩,比起父母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他們更多的是近乎溺愛的寵愛。

遲遲暮年,要的最多,不過是承歡膝下,兒孫弄堂,最純粹的親情與愛。

爺爺在尋找啥是佩奇的路上,是一條最暖的親情之路,也是通往在外打拼的人心中的路。

濃濃的親情就是這樣,總有人用看似平淡的光,照亮了你要走的路。爺爺奶奶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善言愛的人,他們用笨拙的方式,用愛守候著孩子成長的軌跡。

《啥是佩奇》:做有溫度的教育,讓“睡著的人”醒來

教育也是一樣,需要用愛豐滿成長的心靈,喚醒學生的個性。

“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低層面,善愛才是一個高檔次。要做到能愛、善愛,就要捕捉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讓學生能夠張揚個性,揚長避短,自信陽光的成長。

我們做教育,我們就是擺渡人,送別人到岸的時候,也正是自己到達彼岸的時刻!

教育有了溫度,學生才會願意向我們敞開心扉,願意接受我們的影響,願意與我們進行心靈的交流和對話。

教育才會蛻化為真正的教育


師享互聯是一家教師(培訓)資源共享平臺,致力於通過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對優質學校和專家資源進行匹配與共享。線上精準培訓對接,線下通過合作基地學校,實施系統的板塊和學科精準培訓,通過線上與線下聯動互補,促進中國教師均衡發展。微信號:sxhlp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