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不上市,它是怎麼融資的?

大浪淘沙2410011


華為不上市,並不代表它沒有融資的能力,而是出於種種因素的考慮,選擇不上市。現在很多國內外優秀企業都不願意上市。國內有老乾媽、娃哈哈等企業不願意上市,而國外有宜家、亨氏集團、樂高等行業巨頭選擇不上市。

可能有人覺得奇怪,企業不融資,就無法對外擴張,靠自己能力,肯定是做不大的,而上市融資似乎是企業融資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更何況企業一旦上市IPO後,若幾年後還是資金短缺,還可以獲得再融資。而像華為這麼大一個公司,放棄了上市融資的機會究竟為了什麼呢?

首先,華為不上市就是要保留原來的股權架構。之前華為的任正非,主要是把股權分配給職工,自己只拿了很小的一部分股權。華為是靠這樣的方式來激勵職工,特別是科研人員,所以華為在通訊、芯片等科技領域走在世界前沿。若是華為上市後,華為的股權結構會產生變化。任正非恐怕就無法通過股權方式激勵員工,

再者,華為看到了上市融資的好處,但也有當年寶能姚振華通過旗下二家保險公司,高調收購萬科,一度讓萬科有被姚振華控股之危。好在姚振華旗下的兩家險企是通過舉債收購萬科,遭到證監會的質疑和調查。而對於華為來說,一旦上市後就有可能被別人控股,甚至有交權的風險。屆時,華為就會背離原來發展軌道。事實上,華為也離不開任正非來掌舵。

最後,華為看重的是企業長遠發展,而並非是眼前的利益。現在華為走的是技工貿路線,而一旦上市之後,肯定要以廣大投資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那就有可能去參與玩金融等虛擬經濟的東西了,中國上市公司有三千多家,其中有1000多家把1.3萬億的錢投入到理財,還投了1.2萬億的房地產,這種情況在股市簡直是司空見慣。而對於華為來說,只想走技工貿路線,不想背離原來的原則。

現在問題來了,既然華為上願意上市,它又靠什麼途徑來解決自己的融資問題呢?第一,華為與房企不同,房企是高負債經營,而華為業績年年增長,信用度較高,完全可以發行債券。之前華為發行了16億元三年期的人民幣債券,利率僅為4.55%,而且發行圓滿成功,說明華為的信用度高。

第二,華為可以通過企業內部集資的方式,來解決融資問題。華為長期給予內部股份和分紅,員工對股份和所得分紅的信用非常高,這就導致瞭如果華為要內部配股或者增發新股,馬上可以得到新老員工的積極支持。而且華為職工的收入也比較高,華為每年支出的員工薪資應該在600多億的水平,要想內部集資也並非難事。

第三,華為若是要融資,還可以向銀行借貸,對於華為這樣的優秀企業,哪家銀行不將其奉為上賓?就算一般有點實力的民企都有“小巨人稱號”可獲得銀行一定的授信額度,更何況是華為向銀行借錢?現在是銀行害怕華為不肯借錢,而非華為這樣的優秀企業借不到錢。華為向銀行借錢的成本也很低,根本也無需上市。


不執著財經


上市和不上市,都是一些大型公司的選擇。

國外也有一堆的巨型公司不上市的,沒有人規定公司一定要上市。

舉個例子:宜家,樂高,亨氏集團,都是行業巨頭,也沒上市。



國內沒上市的公司也相當多的,手機界的四大家族:華為,小米,OPPO和VIVO,其中三家都沒上市,不光是華為,國內飲料巨頭娃哈哈也沒上市,老乾媽也沒上市。


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什麼?最直接,最迫切的就是:融資,如果放在A股你可以說成是“圈錢”,但是這是要付出代價的,就是一定要拆了過去的公司架構,任正非過去一直領導者華為,問題是他的股權只有1.6%,一旦上市,誰說了算?大股東說了算,老任只能拱手交權。

上市是有風險的,華為這麼多年來發展迅速,治理的也不錯,真的把老任給換了,請問哪一個敢拍著胸說,在他的領導下,會比老任更強?

上市了就要按照上市公司的玩法,就必須完全拆除過去的華為的治理結構,是福是禍,難說,除非華為特別缺錢,否則上市完全是賭博,萬一要是不好呢?


中國相當多的上市公司,一旦上市,就不做實業了,玩起了虛擬遊戲,有些事情你們可能都不知道,中國上市公司有三千多家,其中有1000多家把1.3萬億的錢投入到理財,還投了1.2萬億的房地產,這種情況在股市簡直是司空見慣。


華為並不缺錢,他缺錢的話,可以直接發行債券



由於華為年年增長迅速,信用度極好,因此他融資的成本極低,這16億元三年期的人民幣債券,利率僅為4.55%,還能發行的出去,信用度高,融資成本低。


那麼問題就來了:

一旦上市,華為要拆了過去的公司結構,甚至可能涉及到換老闆。

拆了過去的公司結構,換了老闆,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你需要去賭。

而上市唯一的好處就是方便融資。

而華為又不缺錢,他可以輕鬆貸款,輕鬆發行債券,而且利率低。

它明明手裡一把的好牌,它為什麼要賭呢?


李建秋的世界


華為沒有上市,目前的華為從制度上面也不被允許上市,任正非持有華為的1.14%的股權,其他的股權被9.6萬名員工持有,而這樣的股權結構的公司不能上市,其實真正還是華為不想上市,如果想要上市,可以直接從員工手裡面回購公司的股份,把股份全部收起來,那麼華為不上市,資金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華為內部融資

華為實行了全員持股,員工持有公司的股份,但是這種股份其實是虛擬股,不是真正法律意義上面的股份,而虛擬股是可以被增發的,員工想要認購這樣的股份,就必須花錢來買,那麼這樣的資金就會成為華為的一部分資金,那麼華為就有了資金,因為這個內部融資,所以華為可以在幾年之內迅速得到資金,用於華為的發展。

另外就是華為現金流正常,不缺錢,也不需要過多融資,華為是一家優質的企業,既然是優質的企業,對於供應商和銷售渠道都有著較強的議價權利,華為的應收賬款就會少很多,資金迴流快。

華為不上市也有自己的好處,比如華為不上市,任何關於華為的消息數據可以不被披露,外界也不會知道華為的具體情況和戰略方針,可以迷惑對手,讓華為變得更加安全,增加競爭力。


小車說理財


華為的融資渠道很多,據我所知的12年有一次就是內部員工配股,一次集資75億元。而據我所知,那年華為每股1.2元年終分紅每股0.8元!

華為自身因為業務規模逐步增長,必然有因為進出口業務獲得國家開放銀行等進出口業務的銀行的長期貸款支持,加上作為傳統的企業,都會在供應鏈上對所有供應商有賬期,換句話來說,就是都存在擠佔供應商貨款週轉的方式,適當地藉助供應商資金髮展。也就是說,所有的產業的公司比如一百萬的資本金而營收是一個億,真實的流動資金並不需要一個億而可能只是幾百萬。

比如,以前我所在的公司,註冊資金是300萬,但是我所在的公司每年營收在1億到1.5億之間,其中,除了芯片存儲屏幕等需要現金支付,多數都是供應商佔款,以及渠道提前預支部分定金等手段,也包含銀行貸款等。

而華為一個巨大的優勢,就是員工數量巨大,且因為長期給予內部股份和分紅,員工對股份和所得分紅的信用非常高,這就導致瞭如果華為要內部配股或者增發新股,可以過得新老員工的積極支持。反過來說,華為每年內部員工按照17年的數據平均年收入為75萬,華為每年的淨利潤可以大量分配給員工,而其中再次配股或者增發新股,則可以把員工在利潤分配中獲得的資金再次迴流公司經營中,華為每年支出的員工薪資應該在600多億的水平,利潤也在幾百億的水平,因此可以良性的滾動和不斷獲得內部員工的融資支持。


龍哥fei0598


上市融資是企業實現最大化價值體現以及最大化融資的道路,但並不是只有這一條道路。“大商謀道”,華為就是如此,通過自身的資源進行極致化的使用,就算是華為不上市,也是有著大量的資金融入。

一、員工,就是股東。

很難想象,在2011年時華為通過員工進行融資的額度能夠達到270億!這要比上市融資還直接,不需要“排隊”,資金直接投放於產品的研發、市場的運行!這樣的企業,難道會沒有戰鬥力?太具有戰鬥力了!與一般員工持股的企業是不同的,就拿研發而言,如果研發人員能夠自身持股與不持股的狀態完全不同。如果自己持股,公司收益就是自己的收益,在這種情況下,研發人員就會一門心思的搞研發,只有研發好了,才能夠輸出更為優質的產品,為自己創收。並且,華為每年都有著紅利派息,高的時候甚至能夠達到50%。所以,旗下的員工就算是貸款也都會去認購一定的華為員工的股份。

當然了,華為方面叫做“虛擬股”。而這種股份也不是所有的員工都能夠進行認購,而是怎樣的呢?“奮鬥者”才能夠擁有。也就是說,在華為作為員工,只要你更加的奮鬥、拼搏,才能夠具有資金進行認購,而不是隨便都是可以買的。所以,在華為創業的期間,這種模式的存在為華為源源不斷的流入入股資金,再加上過硬的技術以及“拼命”的員工,而這一些的支撐又使得華為有著巨大的盈利,再派息給持股的員工,達到了良性循環。

二、通過銀行貸款。

銀行貸款是企業使用自己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華為也是如此。很多人也會發出疑問,華為這麼成功,還需要貸款?不管是多麼成功的企業,相對淨資產比例的貸款並不代表其不成功。華為也是有著銀行貸款的,特別是在海外經營項目時,也會對應著貸一定額度的款項。銀行貸款也是華為主要獲取資金髮展的渠道。

三、未來華為可能上市融資嗎?

個人的觀點是,未來華為並不太可能進行融資上市。為什麼?股份太過於分散,持股的股東可以說達到了所有華為員工的數量。那麼,在股份分散的現狀下,就上市工作安排是很難實現的。

當然了,市場中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未來華為還是有可能實現上市。怎麼講呢?可能存在“同股不同權”的方式,也就類似於阿里巴巴、騰訊上市的模式,相對董事長、負責人在創業時因為需要資金的原因,所以將公司的股份盡數出售。但是公司自己卻仍舊能夠“當家做主”,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將股份受益的權利與股權公司運行的權利相對分離,股東進行受益,而最合適經營公司的人員還是初創團隊。現在華為的股份十分的分散,如果是有著上市需求,也只能是寄託於“同股不同權”的方式。

現在華為的經營十分好,已經是兩個世界第一,對於資金的渴望程度有限。再加上現在全球市場的資金現狀偏緊,而華為的市值又呈現著巨大,就現階段而言,自身企業不缺錢,市場股市的資金也有限。所以,上市融資的需求並不大。


厚金說


雖然華為沒有上市,卻已經得到了上市公司的優勢了

就像一個人,很輕鬆便可全款買市區最好的別墅了,

那為什麼還要折騰去貸款買房呢?


上市的企業可以得到政策上的支持,

除了IPO股票融資外,還可以發行債轉、用股票市值去銀行貸款


“利益分享,以奮鬥者為文化的中心” 這是華為的公司制度

華為1987年創立,從1990年開始,便在公司內部發行股票

員工購買公司的股票,參與華為的利潤分紅

中興曾融資21億港元,可當時的華為公會已經超過260億元

華為如果上市,反而是弊大於利

需要公佈財務、運營狀況,許多信息將要公開化與透明化。


來自一位飛揚神途的玩家分享,有喜歡176版本傳奇的,可以來新區找我,玩家很多、不氪金,玩起來很有當年激情的感覺!


傳奇不只是傳奇丶


融資不一定需要上市的!

上市發行股票是企業進行融資的一種方式,是企業進行直接融資的主要手段。

無可置疑,上市的好處很多。要不也不會那麼多企業想著上市了。第一好處是避免過多企業債務;第二是分散管理風險。

發行股票融資相當於把一部分股權給賣了出去,不會對企業產生債務,也就是不用還,對企業資金鍊是有利無害的。不過“賣”了股權也就減少了控股股東或者公司高管的表決權,對公司管理來說是好還是壞就要看公司性質了。

企業進行融資的絕大部分手段都是間接融資。主要包括髮行債券、貸款等。

華為是很能賺錢的企業,不上市融資也就不用分紅出去,可以穩定公司現金流出。(當貸款利息比分紅出去的錢少很多的時候,高管也不是傻子選擇上市吧)

而且華為這樣子的公司本身股權分散,員工持股較多,而且資金鍊穩定。所以沒必要上市發行股票減少控股股東表決權,對公司產生不利後果。



老孫財經


不上市不代表不能融資,只是不對市場公開融資而已。


榻榻米的榻榻


別問了 知道答案的都不敢說


吃也香甜睡也安然


你是想摸黑華為嗎?像你這種雜嘴應該去坐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