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仙傳——以身殉道的技術男陶正寧封子,女媧娘娘渡其成仙

寧封子是功德圓滿凡人成仙的典範,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寧封子的故事。

《列仙傳》雲:“寧封子者,黃帝時人也,世傳為黃帝陶正。有人過之,為其掌火,能出五色煙,久則以教封子。封子積火自燒,而隨煙氣上下。視其灰燼,猶有其骨。時人共葬於寧北山中,故謂之寧封子焉。奇矣封子,妙稟自然。鑠質洪爐,暢氣五煙。遺骨灰燼,寄墳寧山。人睹其跡,惡識其玄。”

相傳在洪荒上古時代,寧邑(今修武)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寧邑背山臨水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大型猛獸較少,因此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日子過得還都不錯。因此呢大家都把這塊給自己提供安寧生活的地方稱之為寧。

在寧地的部落中有一個叫寧瘋的人,天生神武,足智多謀,在他成年之後由於對於不落的發展壯大屢建奇功因此被部落人民推薦為首領,人們都管他叫寧封子。當時人們的生活只能說是勉強能夠填飽肚子,對於生活質量是一點也談不上的,雖然人們已經懂得了火的運用但是也僅僅是限於把生的燒成熟的,連基本的盤子、碗、罐子都沒有。

因為這個寧封子呢平息就比較愛琢磨事,看見大家這樣直接用手撕裂烤熟的獸肉而食,連存放食物的器具都沒有就很傷心,當看到自己部落的人們每當需要喝水的時候就得跑到河邊鞠水而飲,或者趴下來直接用嘴吸取河水,寧封子便立誓要為部族人民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

有一次寧封子忙了一天晚上剛剛烤好了兩條魚準備吃的時候,便有人過來喊他去處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寧封子看著來不及吃的魚便抓了一些溼泥把兩條魚分別包裹起來扔到火堆裡面,準備辦完事回來在吃,誰知這一出去就是十天十夜早把魚的事情忘到腦後了,等他回到住所看到燃盡的火堆時才想起這兩條的事情,趕緊把柴灰扒開就找這兩條魚。不過連魚的影子都沒有了只發現了兩個魚型的器物,說泥不是泥,說石頭不是石頭,入手很輕敲擊起來有清脆的聲音。於是他突然想到了部族人民喝水的場景,就飛快的跑到河邊,用這個器物盛水果然一滴不漏。緊接著寧封子便把這一重大發現告訴了部落裡的人。

之後寧封子又挑選了部落裡心靈手巧的十幾個年輕人,一起製作這種器皿,慢慢的寧地會製作器皿的消息傳到了別的氏族部落,他們就帶著獸皮、獸肉來寧地交換這種器皿,最終這件事情傳到了部落聯盟大首領軒轅黃帝的耳中,於是軒轅黃帝便給這種器皿取名為陶,任命寧封子為陶正專掌製陶之事。

有了皇帝的任命,寧封子便放下了手中的其他工作專門研究製陶,但是呢他們當時只會在野地中燒泥製陶,雖然對於泥胚材質的選擇有了一定的經驗但是產量一直上不,遠遠不能滿足整個部落聯盟的需要。正當寧封子犯愁的時候有一個人來拜訪他,教他在土山中開洞,並告訴他增加溫度的方法,運用這種洞穴增溫發可以隨著溫度的增加燒出紅、黃、綠、藍、紫五種顏色的火,當火的顏色達到紫色時即可停止添柴,這個時候燒出的陶器是品質最佳的。這個人教了寧封子十天,看他把全部技巧都掌握了就化作一陣清風而去。

其實呢這個教寧封子窯洞燒陶法的人是創世神——女媧,混沌初開之後、天地不穩、域內寂寥,天塌地陷時有發生,於是女媧煉石補天,掬土造人,當時便掌握了以土煉石、大量燒製的方法,偶然間看到人間有奇異人初窺大道欲求燒製之法,因此便降下法身指點一二。

由於窯洞燒陶法的成功寧封子在當時名聲遠播,正趕上軒轅黃帝要與遠方的氏族部落搞聯盟,於是下令要寧封子燒製一百個絕頂陶器最為禮品。接到命令後寧封子連續燒製了九十件精美絕倫的陶器製品,當燒到最後一窯時陶器久久不能成型,不管添加了多少柴也不能達到溫度使火的顏色發生變化,這個時候他突然想到了最開始自己那兩個魚型罐子,覺得是魚骨的存在影響了罐子的品質,但是當時他們又不能馬上找來獸骨,面對功虧一簣的危局,寧封子縱身一躍跳入火窯,以血肉筋骨助其升溫窯變,最後的十個陶器終於成型了,在每個陶器上面都有一個上下飛舞的人行痕跡若隱若現的浮於陶器表面。人們在窯內灰燼中發現了十顆五彩珠子,變把這些珠子葬於寧地部落北邊的山上,為了表述寧封子的功績,皇帝在寧地為他建廟以供後人供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