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总是拿我和别人做比较”:橱窗式父母,究竟有多悲哀

昨天看一档青少年节目《少年说》,一个高一女生站在台上对妈妈告白。她说出来的第一句话,就让我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妈妈,你为什么总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女孩的妈妈特别喜欢拿她和表姐做比较。女孩说,她的妈妈从来没有夸过她。“你的孩子也有优秀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夸夸我”。

当她让妈妈说出自己身上的优点时,她的妈妈一时间竟然说不出来,看得出她有一丝委屈和失望。

“妈妈,你总是拿我和别人做比较”:橱窗式父母,究竟有多悲哀

朱德庸说,“有一种人,他穿时尚衣服是为了让别人看,开的车也是为了让别人看,家的装修也是为了让别人看,从事的工作也是为了让别人看,孩子念名校也是为了让别人看,他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展现给别人,看自己的品味或格调或成绩,所思所想都是以他人眼光做唯一标准,这种人我称为’櫉窗人’。 ”

那些总爱拿孩子和别人家做比较的父母,我姑且称之为“橱窗式父母”吧。仿佛孩子是一件摆设,孩子优秀他们在人前才抬得起头,孩子才是他们炫耀的资本。殊不知,他们以爱之名对孩子所犯下的错误,却让孩子用一生来承担痛苦。

01有人的地方就有炫娃的父母

“妈妈,你总是拿我和别人做比较”:橱窗式父母,究竟有多悲哀

无论哪种场合,父母间最喜欢聊的话题就是孩子。小A拿了舞蹈比赛冠军,小B考进了名校,小C已经开始学奥数了。孩子的成绩是攀比的谈资,为了不落人后,许多父母还给孩子报了辅导班。

还记得那封刷爆朋友圈的《我的儿子是学渣》吗?里面提到了这样的场景,“学霸的家长们,每次去学校都是自带仙气,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信和光华。可是,作为一名学渣的老妈,每次去学校,我都会悄悄坐在角落,故意选择一些深色的衣服,很怕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

没有比较就伤害。父母希望孩子是人中翘楚,是其他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希望孩子为自己赚足面子。但常常事与愿违,这面子伤害最深的就是孩子。一旦没有达到父母的期待,孩子容易产生挫败感,于是不断给自己施压,直至心理防线崩溃。

必须承认,多数孩子只是平凡而普通的孩子。孩子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固然值得高兴,如果没有,那他依然是那个你爱的孩子。你得放下比较,得像园丁一样用爱、用耐心、用细心去浇灌他们成长。

02 爱孩子却不给他留面子

“妈妈,你总是拿我和别人做比较”:橱窗式父母,究竟有多悲哀

孩子不喜欢上台表演,你说,“你这个胆小鬼。”孩子在公众场合闹情绪,你说,“丢人,下次带也不带你出来了”。

面子真是一个矛盾体。当孩子为我们挣了面子,我们喜笑颜开,当孩子表现不好时,我们却忍不住去数落。说到底还是迈不过面子这道坎。记得宋丹丹和儿子巴图参加过一档节目,宋丹丹全程都在吐槽儿子。看到别人家孩子做早餐,她说,“你怎么这么笨啊,我生了一个废物。”巴图去搭鸡窝,她说,“鸡窝要是能搭好,我还真不是他妈。”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这样的互动很不舒服,一点也不给孩子留面子。孩子的自信硬生生被父母打击不见了。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针见血地指出,“儿童在童年时期所遭受的这些创伤大多来自于成年人以权威者的身份对孩子自主活动的压抑。”父母把自己看作是判断孩子行为准则的标尺,任何背离他们方式的行为都被视为是错误的。这种方式在无意中压抑孩子的个性,而父母却还在洋洋得意自己对孩子所谓的热爱和牺牲。

03 独立人格比面子更重要

“妈妈,你总是拿我和别人做比较”:橱窗式父母,究竟有多悲哀

许多父母以爱之名对孩子所犯下的错误,却让孩子用一生来承担。《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作者赫伯特•斯宾塞说,明智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在求知习惯或心理上有问题时,首先要做的不是判断他“不行”,而是像一个医生一样发现病因。

“我的孩子笨得要死”、“我孩子怎么也比不过你家孩子”。最令孩子伤心的莫过于这类言语是从他最爱的父母口中说出来的。斯宾塞指出,“不断被否定,要么孩子过早丧失学习的信心,要么产生叛逆情绪,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能逐渐体会到身体中的力量——那些曾经被否定的东西。”

孩子不是橱窗里的摆设,不需要为谁争光。所以,请放下面子,给孩子一点积极的鼓励,就像火把一样去照亮他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