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億農民工有希望成為新中產接盤俠麼?

歡迎前往關注。

原標題是那啥密集研究擴大三億農民工成為新韭菜,不好啥意思,筆誤哈,筆誤。是擴大三億農民工成為新中等收入群體,以便繼續加槓桿為國接盤,不好意思,筆誤啊,筆誤,是以便擴大消費,拉動內需......

今天一定是狀態不好,這麼多筆誤哈,那就不聊人家的政策了,我們聊一則日本NHK電視臺的紀錄片。拍的是什麼呢?就是上一代,曾經誤以為自己會通過建設城市變成新中產的農民工們的後代......

小日本NHK電視臺拍了一部紀錄片,導致距離深圳市中心10公里的一座職業介紹中心,一下子火了。日本澎湃新聞也去報道,英國BBC也去了。

它的題目就是《三和人才市場》

深圳,中國最發達的城市,近年來有“中國硅谷”之稱。這座城市,催生了中國最高的房價,造就了無數億萬富翁…

但在這座1200萬人口的城市裡,同時生活著一群,極少被關注,可有可無的人…

在深圳市中心以北,龍華新區東環一路與三聯路交匯處,有一座名叫“三和人才市場”的職業介紹中心,這附近有大批無所事事的人,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

這群人被戲稱為:三和大神。

三億農民工有希望成為新中產接盤俠麼?


為什麼被稱為“大神”呢?他們的“神”主要體現在:

第一,不想幹活。不到迫不得已不去打工,就算要打工也只打“日結工”,就是幹一天給一天的錢,按他們的說法叫做“幹一天,耍三天”。

第二,一無所有。因為不去打工,他們沒有積蓄,沒有財產,沒有行李,身輕如燕,來去自如,兜裡除了一臺手機,一張身份證(有些人連身份證都賣了),啥也沒有。

第三,生存能力強。幾天不吃飯很正常,睡大街也很正常,他們說:活得挺輕鬆,就是肚子遭點罪,經常餓得受不了。

三和大神們普遍都喜歡上網,大把大把的時間都耗在網吧裡。

三和市場附近的網吧,多到無法統計的程度,一小時一塊錢,通宵十塊,可以上黃網、看電影、玩遊戲…

三和大神們普遍都喜歡玩遊戲,在現實生活中無法達成的事情,都能在遊戲裡達成,比如:買房、飆車、結婚、生子…

身上有點錢的時候,大神們會住進附近的簡易旅館。窄小的房間裡,擺了幾張上下鋪,15塊錢一個床位…

被子上滿是跳蚤和臭蟲,地板上時不時爬出幾隻蟑螂,廁所,淋浴房更是髒得一塌糊塗…

三億農民工有希望成為新中產接盤俠麼?


這部紀錄片給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是建立在第一代農民工辛勤勞動基礎上的。但隨著第一代農民工老去,在他們的後代身上,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消失了。

農民工這個身份,本身就是很尷尬,他們的戶籍是農民,但他們乾的卻是工人的工作。如今,他們的孩子長大了,追隨著父母的腳步來到了城市,但他們不願複製父輩的人生,他們說:太他媽累了!這種工作,餓死我,也不幹!

三億農民工有希望成為新中產接盤俠麼?


那麼我們來看下NHK的這個結論正確麼?

我們來看下改革開放之前的狀況。當時中國一沒有技術,二沒有管理經驗,三沒有資源,而且在全球化的分工裡一直處於低端製造業。那這四十年的GDP的增長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的呢?

恰恰是建立在中國的第一代農民工拿著微薄的薪水,不怕苦、不怕髒、不怕累、不怕死的工作的基礎上的。

換句話說,如果你較勁,錢是誰掙的,恰恰是他們掙的。但他們得到了什麼呢?他們沒有戶籍,就無法享受子女受教育的權利;他們沒有戶籍而且薪水微薄,就沒法買房在城市裡安居;他們沒有社保,就沒有養老退休金,當然,農民工的工資都是拖欠的,誰會給他們交社保呢?

那我們來看一下,這些三和大神的父輩們,辛辛苦苦工作一輩子創造的財富哪去了?

財富去哪兒了,比爸爸去哪兒了,要值得看的多。

根據法學教授陳忠林的研究,從1999~2013年最高檢察院與最高法院報告等相關數據顯示:

1、用於行政費用所佔生產總值的比例:

中國:25.6%;印度:6.3%;美國:3.4%;日本:2.8%。

2、用於教育,醫療的費用所佔生產總值的比例:

中國:3.8%;印度:19.7%;美國:21.5%;日本:23.3%。

3、政府收入增長了985倍,而中國民眾的收入僅增長19倍。

4、各國政府費用比較:

德國:財政收入的2.7%;埃及:3.1%;印度:6.3%;加拿大7.1%;俄羅斯7.6%。

而中國是30%!這還只算公務員部份。

去年的稅收突破60,000億,相當於13億國民每人要給政府納稅4,615元,平均以每戶4人計算,相當於每家要給政府納稅:18,461元。

5、中國的物價:

95號汽油是美國的1.3倍;電影票是美國的2倍;阿瑪尼西裝是美國的3倍;寶馬Z4中國9萬美元,美國是3萬;Levi’s牛仔褲價格是美國的7倍;房價,早已經遠遠超過美國若干倍了。

6、房價與家庭年收入之比:

世界銀行的標準是5:1;聯合國制定的標準是3:1;

而現實中,美國是3:1;日本是4:1;發達國家最高的是悉尼8.5:1;紐約7.9:1;倫敦6.9:1;首爾7.7:1;東京7.9:1;新加坡5:1。

中國則是30~40:1;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達到50:1。

7、行業間利潤差別:

電力、電信、石油、金融、保險、水電氣供應、菸草等國有行業的職工不足全國職工總數的8%,但工資和工資外收入總額卻相當於全國職工工資總額的55%。

對外稱中國貧困人口只有4,300萬人。但要分攤聯合國經費時,卻說:如果按照世界銀行人均每天消費低於1.25美元的標準計算,中國的貧困人口總數超過2.5億,高居世界第二位。

1955年中國的人均收入是韓國的3.2倍,日本的1.1倍。但經過50多年的增長,2008年中國的人均收入是日本的3%,韓國的7%。

8、收入結構:

1999~2013年間,勞動力工資的增速是11.6%左右,但是財富性收入,比如國企利潤增速是32%多,政府土地轉讓金收入的年均增幅超過33.6%。

這個數據只到2013年就結束了,今天,要比它誇張的多。

三和大神的問題固然是自己造成的。但是,任何一個社會也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奮發上進,最後移民逃離某個環境。大部分人總是逃不掉的。這是現實。

而如果講理,那數據顯示,大神的爸爸們創造的財富並沒有分配給他們以及他們的後代呀?大神爸爸們老了,去哪兒養?病了,怎麼辦?並沒有保障呀。

在這一切不合理的事情存在的前提下,你要求他們的後代繼續吃他們父輩曾經吃了一輩子的苦,繼續提供廉價勞動力。人家怎麼可能答應呢?

回到標題,三億新韭菜,sorry,又寫錯了,三億新中產的未來在哪裡?

歷史會不會再一次重演呢?這批新韭菜, sorry,這批內定的新中產的結局會不會像上一代農民工一樣呢?

我估計無人能答。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白領尚且無路,何況......

那部委密集研究擴大三億農民工成為新中產的意義何在呢?

忽然想起《西遊記》裡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上的那張法旨,上面寫著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

細讀來頗有深意,俺把你把你哄!

是啊,難道被哄騙了一代人還不夠?還要繼續再來一回麼?

昨日大號記憶承載文章鏈接:

《大江大河》:宋運輝是勵志逆襲的典範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