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漲的亞馬遜,腰斬的蘋果,晚節不保的巴菲特

歡迎前往關注。

注意:本文並不構成投資建議。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當遲暮的狄更斯寫下這句世紀箴言時,電氣革命的車輪正在轟然前行,新事物在希望的春天奔向天堂,舊事物則在失望的冬天直奔相反的方向。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當今的科技股。

在過去的一年裡,最亮麗的是亞馬遜,亞馬遜的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的營收同比增長了29.33%,達到566億美元,其中超過340億美元來自北美,淨利潤高達28.83億美元。亞馬遜雲服務已是全球最大的雲計算運營商,其營收接近70億美元。

也正因為如此,貝佐斯一騎絕塵,個人淨資產增加了240億美元,達到了1230億美元。而微軟之父與股神均在2018年虧損了20多億美元。

而從去年十月份開始,蘋果的股價已經累計下跌了40%,這直接導致耗資360億美元持續買入蘋果的巴菲特,目前股價已經跌到了他的持倉位。

當然,巴老是做長期價值投資的,幾個月的股價波動還不至於影響他改變持倉。

但是,我們同時也要知道,巴菲特並不是每一單都賺錢的。他是長期,各個品種持有的倉位,總體是盈利的。但如果你具體看,在局部市場裡,他也會虧錢。比如2013年他曾經付出百億美金買入IBM,於去年割肉出局。

如果這次他在蘋果上也選擇同樣的操作認賬平倉,那這將是他第二次認栽科技股。

究竟為什麼導致蘋果腰斬,而亞馬遜一枝獨秀呢?要知道都是科技股。

蘋果的暴跌當然有美股整體暴跌的大趨勢,這是去年10月3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鷹派講話導致的,由此美債收益率快速上行,美股三大股指集體跳水,這事誰都無法倖免。

可是,亞馬遜在去年12月下旬見底回升了,而從全年來看,亞馬遜年內漲幅仍然超過20%。

這不一定表示蘋果公司就有什麼重大的不好,而亞馬遜就有什麼特別的牛逼。

我們常說,買預期,賣事實。

股價反應的就是人們的預期。

你要知道,亞馬遜的過去三年平均市盈率約為115倍,即使今天,依舊高達85倍。可是,這麼高的市盈率下,追蹤亞馬遜股票的47位分析師中,有28位給予“買入”評級,15位給予“強力買入”評級。

顯然,他們在賭預期。

亞馬遜的未來是什麼呢?

是雲計算。

雲計算怎麼落地,怎麼賺錢,誰能說清楚?估計沒有人知道。

但投資人相信它能夠賺錢,這就是市場價格波動的根本。

投資人不一定是對的,你相信的事情不一定會發生。

但我們人類就是一種靠相信,或者靠勾畫未來活著的生物。我們給預期賦予了最高的價格。

這是市場裡很經典的一個買預期的案例,讀者可以思考,究竟是什麼在左右你們買入時的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