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信馬雲關於招聘從不看文憑的鬼話

歡迎前往關注。

馬雲在海南建設方案上的萬言書,相信昨天媒體已經刷屏了。

大家應該都看過。

他說了很多東西,我們就不復述了。總體上很有道理。

無論是打造高端養老旅遊,對標超越香港的自由貿易區,乃至e-WTP或者服務業超出製造業,運用區塊鏈技術以及培養本土企業都是非常好的建議。

但是很多話到了媒體這兒,就開始給你瞎扯了。比如馬雲建議海南作為一個省,重視職業教育,要勝過重視高等教育,引入名校要引入人家一個專業而不是建個分校。

這個思路非常的實在。因為一個省,它考慮的是全盤的就業,而不是你這個人過的好不好。

但是這話到了媒體嘴裡,就變成刻意的強調馬雲說的:他招聘從不看文憑,他認為念到博士,無非他爹多花了幾個學費,並不能說明啥。

由此開始鼓勵年輕人,你看,馬雲都說了,讀書不重要,那你們都去藍翔吧。

這個話吧,你忽悠忽悠年輕人行,但作為中年人,我很直白的告訴你,這就是騙鬼的。

首先阿里招聘顯然是看文憑的。

我以前創業的時候,我們公司就和阿里有項目合作,大家的團隊彼此配合,我曾經在歷史文章裡聊過我和他們某個副總裁關於這方面的對話,他們招人看不看學歷,難道我們都是瞎子,看不出來麼。

當然,不僅僅是阿里一家公司看學歷,實際上,整個互聯網,計算機,通信,電子信息,乃至金融,或者那些我沒接觸過的行業,我相信,都是看文憑的。

這個道理非常簡單。招人,招的是員工,招一個沒有證明過自己的人,那不看學歷看什麼呢?你又不瞭解對方。

找人,那是真的不看學歷的,因為找人找的是合夥人。合夥人,通常都是找那些已經證明過自己的人。對於一個證明過自己的人,誰看你學歷幹啥呢?

我們雖然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合夥人,都不要通過招聘的渠道找到工作崗位。但能夠證明自己的人,畢竟是少數。對於大部分人,很難用這麼硬的方式讓別人認可自己,讓別人接受自己。

對於大部分普通工作崗位來說。顯然,學歷是要看的。

比如以前,我們剛創業的時候,連租賃的辦公地點都還沒裝修完,就那麼差的條件,我們招人也是看學歷的。

我那時候招的第一個人就是某個985的碩士,他在華為海外做產品,做售前,做了5,6年,剛回國。

他太太還是我校友,他太太現在已經在她們醫院做到副院長了。如果你留心下,你去看下院領導的學歷,你會發現即使醫院這種地方,它也是看學校,看學歷的。

回到我們的行業。

我招聘的第二個人,和他同一屆,也是華為待了5,6年。校友師弟,一個TOP5的碩士。

我招聘的第三個人,也是校友,TOP5的本科,北大的MBA。而且嚴格意義上講,這哥們我都不想招。

因為年紀實在太大了,他當時比我大十二歲,按說這個年齡,該退休了。我們公司裡,除了CEO,沒人比他歲數大了。

但是最後呢,CEO勸服我還是招進來吧,說白了,文憑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信你換個學校,比如一個二本,40歲以上通過投簡歷的方式通常都不會收的。

再往後,招聘的也基本都是985的,211的。當然,招聘這種事,等人多,招不到人的時候,也會有降低,但只要有的選。不看文憑是不可能的。

應該說我們那畢竟是創業,創業你懂的,能幹是第一位的。而且公司小嘛,你挑人家,人家還挑你呢。所以那是我呆過的團隊裡,學歷最低的一個。

再往前,我第二家公司的時候,那幾乎全員裡面碩士以上學歷佔一半,TOP5院校畢業的佔1/3,985幾乎覆蓋了大部分員工。

這仍然不是最高的。如果還往前,我第一家公司,從我做實習生的時代算起,那雖然也是創業團隊。

但是那個團隊的主力成員,大都是出自貝爾實驗室,思科的專家。把我們實習生算上,第一次開團建,國外的員工全都出自國際排名在清華之前的藤校,而國內的員工全體成員本科都出自TOP10的學校,除了前臺,她是211的應屆碩士。

我那時候還是個實習生,人傻嘴快,吃午飯的時候問HR,前臺不就是個接電話收快遞的麼?為啥先前招了一個985的本科,還再招個211的碩士。有這必要麼?

HR直接一句話撂過來:“有的挑幹嘛不挑。”

這其實就是企業的通病,你不要以為中國人這樣。我的第一家企業就是純美資企業。而且那時候,即使intel這種,他們招聘實習生,也是去南大那種TOP10的院校,只招全系前五名,招了去幹嘛呢?接電話。

這不是大材小用,而是先掐尖,再讓你們自己想辦法證明自己是人才。反正把各種前幾名都弄回去,讓你們自己競爭,活下來的,那通常是優中選優。

但凡一個公司財務能夠支撐,付的起讓你滿意的薪資,都會這麼幹的。因為在人才身上花錢,是最划算的。

通常我們說,公司很小的時候,說白了,就是那種要技術沒技術,要資源沒資源,背後也沒有大公司站臺的那種創業團隊。

比如阿里巴巴早年十八羅漢的時代,那時候,是真的不看學歷的。

很多大企業早年間都是從屌絲團隊裡殺出來的,比如,華為這種企業在88年的時候,真的是參加過鄉鎮企業大會。

你不要笑,我第一個老闆就是華為工號60號,他自己說的。當年做交換機的,真的是有1000家鄉鎮企業,華為真就是從那種局面裡殺出來的。

所以那個時代下,不看學歷不是不想看,而是沒得挑。但即便如此,你也別徹底當真。

我第一個老闆,雖然當年在華為工號是60號,他自己仍然是南大少年班畢業,全球計算機大賽亞洲第一名。

其實一點都不奇怪,華為即使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也是給錢很大方的,你只要捨得給錢,就一定會有的挑,既然有的挑,最後公司都會忍不住挑名校的。

由此可見,很多話,真的是在忽悠孩子們。

我從業十多年了,見過很多創業的屌絲團隊。比如當年我們的合作伙伴,做雲遊戲的傢伙。

我有一年在北京和他吃王品臺塑的時候,他飯桌上跟我說,他要轉型了,不幹這個了。去做區塊鏈。

當然,他們真的是個屌絲團隊,幾十號人,也沒啥技術,就是PC主機上改吧改吧,跑些遊戲,打通了運營商,讓他們落地吸引客戶。

當然,人家轉型後做的很好,人家現在就是達沃斯區塊鏈中國代表團,團長。分公司都開到迪拜的帆船酒店裡去了。

但你別聽完我的一通屌絲團隊的描述,就真當沒門檻了。那哥們也是清華畢業的,他手下幾個主力,都是清,北的。

平心而論,這麼多年我見過的我們行業裡,人到中年的清,北畢業生們,很少有年收入低於百萬的。但是同樣的年齡,差不多的經歷,如果是二本的,很少有年收入超過百萬的。

這個鮮明的對比,其實是能夠看清楚某些問題的。

馬雲也許一個人就能把杭師院同屆畢業生的平均收入水平拉起來,但是如果你去掉五個最高數,去掉五個最低數,拿剩下的一平均。你採用這種算法去比較下杭師院,再去比較下類似清華北大,你心裡馬上就明鏡兒似的。

我知道有很多媒體在宣揚什麼,比如文憑無用論。

文憑,是不是無用的呢?我曾經這麼以為過。

比如我一畢業,在參加工作的同時就開始投資,等我工作到第四年的時候,我的投資已經穩定盈利了,到第六年的時候,投資已經變成主要收入來源了。

我那時候的認知,是認為文憑無用的,我還逢人就說這種觀點。因為你投資嘛,誰還會管你哪兒哪兒畢業的不成。

所以我曾經一度認為文憑是浪費時間的一種玩意,如果當年沒讀書,初中畢業就投資,那多好。

這種想法,就像馬雲說的那句話,一個人最大的價值在於能力,而不在於學歷。

他這句話本身當然是正確的。

我十年前認識一個年輕人,當然,人家比我年輕的多。那時候,他才19歲,是世界交易大賽第一名。他當年獲獎的成績是年投資回報率一千倍。不要驚訝,我沒寫錯。

是個華人,還是個大陸人。我當然很欽佩呀,我比他大9歲,而我那時候還是個小白,人家卻那麼優秀了。

我是通過教我的人引薦,我的老師年輕的時候,也拿過世界交易大賽第一名,當然,是幾十年前了。

引薦也沒啥用,人家也沒怎麼搭理我。但是短短的沒幾句話裡,我得知了一個信息。

就是這個很年輕的傢伙,給巴菲特寫信,得到了巴菲特的親筆回信,還在信中指點了他一些內容。

我當時就很好奇,問了他是怎麼寫的信,都哪些內容。然後就要了信箱地址。當然這個地址是確認過的,我找多個金融界的前輩確認過是巴老的對公眾信箱。

從此之後,我寫了十年。

年年都會寫信,裡面會附上我的交易清單(像他一樣),心得體會。

當然,十年了,沒有得到過親筆回信,連秘書的代筆回信都沒有。從來沒有。

當然我的郵件是被閱讀過的,這個能看出來,有已閱回執。

但是閱讀的,肯定是人家專門負責處理這種對公眾郵箱的秘書。

為啥他的有回覆,我的從沒有呢。其實想想很正常。人家的秘書肯定會按照某種事先制定的規則,對於不達標的,怎麼怎麼處理,對於達標的,如何轉交等等。

顯然,我太LOW了,這世界就這麼真實。人家看不上我,這就是實力的差距。

但由此你可以得出一個學歷終於被證明是無用的結論麼?

恐怕真的不成立。

因為這哥們,就讀的學校是全球的TOP10,遠在清,北之上。

事實上,你在金融市場裡呆久了,會發現它是一個比計算機更加學霸式的領域。

如果說國內的計算機,是985們的世界,那金融就是藤校的世界。

你會發現哥大的,沃頓的,這種你小時候像聽哈佛女孩劉亦婷式的存在,在國際金融對沖套利交易的世界裡,簡直就像爛大街一樣的普及。

換句話說,你應該發現了,通常有能力的人,獲取文憑並不難,那本就是個唾手可得的東西。

我們不否認確實有些人能力特別強,但就是無法獲取文憑,但這個往往出現在某些特定的歷史條件下。

比如我們聊過的W,他小學肄業,終成大佬。但問題是,他是真的沒能力讀書麼?他只是窮嘛。他60後,那個年代全國都沒飯吃。那是時代的問題不是他的問題,事實上,他兒子不也考上了全球排名第五的加州大學伯克利麼?

你要知道清華排名接近100了。

所以,我越來越告誡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學習,不要老想著捷徑。

王寶強式的奇蹟不會發生在咱們頭上。咱們是路人,不是明星,好好學習,就是捷徑裡的捷徑了。

我們聊過很多牛人的故事,比如W,小學肄業,終成大佬;比如ZRY,一個三本的學生,一年之內升遷到部門經理,帶領眾多TOP5的博士。

這是在告訴你,如果沒學歷,而且已經來不及了,不要氣餒,英雄莫問出處,既然沒考好,那就去當他們的老闆!

但是,如果還年輕,如果還是個學生,那幹嘛不好好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