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力遠的混動僵局

1月28日,科力遠(600478.SH)大跌7.01%。

本來1月24日,因為吉利成為科力遠二股東,股民們剛剛收穫一個漲停。但這次大跌又基本讓浮盈吐了出去。進入2019年以來,因為吉利、豐田合作的消息刺激,科力遠股價有所反彈,但近三年以來科力遠股價基本是單邊下跌的。


科力遠的混動僵局

科力遠股價近七年走勢


比股價更令人揪心的,是它在核心業務上的表現。2018年大概率是科力遠扣非後淨利潤連續虧損的第8年。


科力遠的混動僵局

科力遠一直標榜是豐田在中國的重要合作伙伴,是混合動力路線的旗手。但是,“一元收購豐田混動技術”已經被豐田否認;豐田和松下則剛剛宣佈成立合資動力電池企業,一汽豐田插混卡羅拉已經明示用“松下電池技術”。吉利雖然成了科力遠大股東,但是吉利為何舍CHS(China Hybrid System,中國混動系統)股權而選科力遠股權?這是一次對科力遠混動的贊成票還是否決票?


科力遠的混動僵局

一汽豐田卡羅拉雙擎E+官方宣傳圖

2011年,科力遠開始轉型,全資收購松下湘南工廠,試圖從泡沫鎳全球供應龍頭變身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彼時科力遠想做全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博世”,但這個目標讓它深陷虧損泥潭。憑藉著補貼和財政獎勵,科力遠近年來深一腳淺一腳徘徊在ST的邊緣。雖然歷年來,吉利、東風、海馬、一汽等車企都和科力遠混動系統傳出合作緋聞,但其力推的CHS混動系統裝配量依然少得可憐。

裝機量上不去,公司連年虧損,在全國推動純電驅動作為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的背景下,科力遠的混動戰略是不是已經宣告失敗?CHS還有未來嗎?

1

科力遠的理想與麵包

1998年,科力遠董事長鍾發平創立長沙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也就是科力遠的前身。


科力遠的混動僵局

鍾發平舊照

鍾發平早年就讀於中南大學,1991年獲武漢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93年任清華大學現代物理學副教授。由於當時鎳氫電池的關鍵材料連續化帶狀泡沫鎳,只有美國、日本、法國4個國家能生產,產能缺口非常大。國外廠家漫天要價,卡住了鎳氫電池發展的喉嚨。

在清華大學執教期間,鍾發平被借調到原國家科委國家儲能材料工程中心暨鎳氫電池中試基地任總工程師,負責國家“九五”和“863”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鎳氫電池生產關鍵技術及成果轉化。

鍾發平的鎳氫電池生產關鍵技術已經取得專利,但由於技術成果遲遲不能轉化,鍾發平萌生了創業的念頭。1997年鍾發平回到湖南老家,並於1998年成立長沙力元。1999年7月,長沙力元生產出第一批產品,同期產品便進入國際市場,在連續化帶狀泡沫鎳領域豎起了一篇中國旗幟。2003年9月,長沙力元在上交所正式掛牌。2008年1月完成股份制改革,並正式更名湖南科力遠新能源有限公司。

但受鋰電池等儲能裝置技術影響,鎳氫電池的市場需求下降,科力遠的泡沫鎳業務出現天花板。科力遠開始謀求業務上的變革。經過一番尋摸,2011年科力遠選擇收購松下湘南工廠,從原材料業轉型為混動汽車供應鎳氫電池。

松下湘南工廠此前一直為豐田供應鎳氫電池。據悉豐田第一臺普銳斯上的鎳氫電池便來自該工廠。當松下想以4000萬價格將該工廠出售時,一直為豐田供應泡沫鎳材料的科力遠成為接手方。

當然科力遠全資收購湘南也有著自己的打算。湘南在鎳氫動力電池生產上有著豐富的經驗。科力遠全資收購湘南工廠,可獲得其專利的使用權,吸收其先進的製造經驗。同時鎳氫電池產品也可以繼承湘南的渠道,方便其進入豐田的供應鏈條。經過一段時間的消化,科力遠順利進入豐田的供應鏈。

2013年科力遠在長沙建成年產能6萬臺/套的動力電池產線,並於2014年8月與PEVE、豐田合資成立了科力美公司。科力遠一時間成為國內鎳氫動力電池的巨頭。但掌握著HEV電池包技術、BPS技術的科力遠,認為應該將蛋糕做得更大一些,於是便打起了混動系統的主意。這也是2014年科力遠聯合吉利成立CHS公司的原因。

鍾發平對於混動路線非常堅持

,甚至炮轟特斯拉的純電路線是融資騙局。他始終認為國家應該給混動路線更大的支持。如果CHS技術真的可以補齊國內車企混動技術的短板更是意義重大。科力遠和吉利成立CHS公司後車企也對CHS技術報也以很大期待,甚至還基於CHS技術成立中國混動聯盟。

懷揣CHS理想的科力遠,甚至在2015年推出了一個員工持股計劃。科力遠員工斥資1.8億元,按21.27元/股增持公司股權,佔當時發行股份的0.88%。2016年公司實施了10轉5的分紅方案,員工持股數量相應變更為1267.5萬股,對應的持股成本為14.18元/股。

但如今當初持股員工已經成為接盤俠。2018年5月8日晚間,科力遠公告稱,公司2015年實施的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已結束,持股計劃對應的資管計劃所持股票已通過大宗交易全部出售完畢,成交數量為1267.5萬股,成交價格為5.6元/股,成交額7098萬元,後續將進行財產清算和分配工作,浮虧超過60%。而由於當時以2:1比例加了槓桿,有部分錢款由券商墊付。因股票跌破平倉線,而不得已執行回購,

實際上員工出的錢已虧光。

連員工的錢都折了,科力遠究竟經歷了什麼?

2

近況:小夥伴們不理科力遠了

海馬與科力遠分手了。

2018年12月28日,海馬汽車公告稱,由於外部不可控因素髮生變化,經協商,海馬汽車和科力遠決定終止了戰略合作。雙方籌劃的M6混動以及至2021年底合作產品的產銷累計不低於15萬輛的目標成為泡影。

根據2017年12月海馬與科力遠的合作協議,科力遠向海馬汽車提供混動系統,定製併購買基於海馬M6型上搭載科力遠提供的混動系統的混合動力產品。協議產品採用定製方式,由海馬汽車製造,首期主要開拓公共出行市場,由科力遠為主負責包銷和推廣運營。

不難看出科力遠與海馬合作,海馬僅負責車型生產,這與科力遠尋找海馬代工無異。

M6混動車型原計劃樣車開發時間為2018年5月,但遺憾的是該車型並沒有下文。原因是科力遠經濟實力不足,還是CHS混動技術不成熟?我們無從得知。儘管這次聯姻被認為是兩個弱者間的聯合,但雙方的分手,使得它離中國車企公共混動平臺的夢想又遠了一步。

除了海馬以外,科力遠另一位比較重要的合作伙伴吉利對CHS的態度似乎也越發疏遠。

科力遠與吉利合作始於2014年。根據科力遠2014年財報,科力遠完成了HEV電池包系統(BPS)的研發定型,並與當時的吉利控股成立了CHS公司,兩者力求打造領先的混合動力總成平臺。


科力遠的混動僵局

李書福與鍾發平

2016年3月,也就是吉利與科力遠合作後第16個月,CHS舉辦了一次媒體見面會。李書福發表過一番比較有趣的言論。“今天發佈的技術是吉利十多年來的研發成果,我們用它跟科力遠合作,並給他們51%的股權,科力遠沒有給我們一分錢。”

雖然CHS技術與豐田的THS技術有著較大差距,但吉利仍對CHS抱有很大期待。豐田核心的E-CVT無級變速箱有很強的專利壁壘,如何突破專利封鎖獲得節油效率相仿的技術能力成為關鍵。CHS技術如果真的能同豐田抗衡,對於混動填補技術空白有著重要意義。另外按照當時公佈的研發計劃,CHS同時支持HEV和PHEV,將具有一定延展性。

吉利在2016年推出帝豪EC7混動版本(MR7184HEV),不過這款車並沒有大規模生產。吉利生產了小批量相關車型,交由旗下運營公司當做應用車輛使用。儘管吉利在前期表現出很大的熱情,但在CHS實際應用上卻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誠意。

根據某位從科力遠離職的員工表示,“這幾年,國內有一些整車廠和科力遠有過合作,但整車廠嫌混合動力汽車效益不好,索性就不玩了。”

一方面競爭對手太強。豐田在混動技術上經營多年,混動市場中處於王者地位。2015年豐田在華強勢推出的卡羅拉和雷凌的雙擎混動版本,相關車型的探底價低至13萬,達到與傳統燃油車同價。這幾乎讓其他車企在深度混動技術領域中無法與之競爭。

另一方面,儘管CHS摻雜著一些吉利技術,但是吉利自己似乎都看不上。吉利後來推出的吉利博瑞、領克和帝豪GL相關混動車型,選擇了與沃爾沃聯合開發的三缸1.5T發動機和不同於CHS技術的P2.5架構。

還有一點是,政策偏向扶持純電、插電技術。2016年各車企瘋狂上馬電動汽車項目,吉利也不太可能將雞蛋著重放在混動的籃子裡。雖然CHS也可以用於插混系統,但是,搭載CHS技術的帝豪PHEV在市場上的表現也非常低迷。

該車型於2017年11月上市,上市之初被認為是吉利的一款爆款車型。搭載CHS的帝豪PHEV和國內其他車企的插電車型最大區別,在於電池沒電情況下其節油率有一定優勢。但根據乘聯會數據,2018年1-11月帝豪PHEV銷量不足300臺,銷量慘淡。反倒是吉利博瑞GE PHEV、領克01 PHEV上市後取得不錯的市場反響。

科力遠的混動僵局

更重要的是,在股權層面,吉利用CHS的股權,換持科力遠的股權。2018年10月,科力遠發佈公告計劃通過增發股票的方式收購吉利所持有的CHS公司9.90%股權和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持有的CHS公司27.07%。而吉利集團直接或間接持有科力遠11.09%的股份。如果吉利珍視CHS的價值,恐怕不會將其換為科力遠的股票。

後者的更大流動性,可能是吉利真實訴求。

科力遠的混動僵局

同時,吉利和豐田又越走越近。2018年8月27日,豐田中國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透露,豐田正在與吉利合作推廣混合動力技術;而2018年8月30日,吉利總裁安聰慧透露,吉利正與豐田進行混合動力技術的對接合作。近期,有傳聞稱,豐田以一元錢價格,將混動技術賣給了科力遠。但豐田中國高層對《電動汽車觀察家》表示

,“此傳聞純屬杜撰和無稽之談”。而且,1月22日,豐田汽車與松下宣佈,雙方將於2020年底前成立車用方形電池合資公司,負責車用方形鋰電池、全固態電池以及下一代電池的研發、生產等,主要方向就是為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提供電池。目前,一汽豐田插混卡羅拉已經對外宣傳,將用“松下電池技術”。其實在豐田第四代混合動力系統上,已經開始使用鋰電池,而非原來科力遠生產的鎳氫電池。


科力遠的混動僵局

豐田汽車總裁豐田章男(左)與松下總裁津賀一宏(右)

科力遠另一位比較重要的夥伴是長安汽車。吉利、長安、科力遠和雲內動力曾一度組織了中國混動聯盟,以推動CHS平臺。2016年時任長安汽車董事長的徐留平實地考察了科力遠,表示要不遺餘力地推動CHS與長安的對接。不過後來徐留平調任一汽,長安和CHS無縫對接的事宜似乎便擱置下來。長安近年來推出的車型也並沒有搭載CHS。所以當年徐留平在任執行的計劃大概率已經擱置。

目前困擾科力遠的問題就是CHS市場遲遲不能打開。裝機量一日不提升,則一日盈利無望。而吉利和海馬事件無疑拖延了科力遠盈利期限。

科力遠的混動僵局

科力遠2017年財報顯示,其混合動力系統和純電動系統2017年總銷售量為2364臺套,其中吉利帝豪PHEV佔了很大的比重。引科力遠2017年財報原文,“根據乘聯會廠家批發數據顯示,截至 2017 年年底已銷售 1500 多臺,得到了積極的市場反饋,其中共有 940 臺吉利帝豪 EC7 PHEV 進入運營推廣階段。”

科力遠產線產能利用率堪憂。

科力遠的混動僵局

摘自2018年12月《招商證券為科力遠獨出具的獨立財務顧問報告》


作為一款2017年11月上市的車型,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銷售1500輛的數據中規中矩。但根據乘聯會2018年1-11月的銷售數據,帝豪帝豪PHEV銷量則出現跳水,銷量不足300輛。另一方面,儘管科力遠在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表示,“目前公司與吉利、長安、東風汽車、一汽的合作正穩步推進,正處於合作開發的車型已超過10款,將按照整車企業計劃分步實施,部分車型將在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逐步向市場推出”。截至目前,未獲悉科力遠與其他車企下線新車型的相關訊息。

3

CHS:好飯真的不怕晚麼?

2018年6月,科力遠佛山首期年產10萬臺/套CHS產線落成,我們為科力遠上打半年產線調試和試產期,則2019年起產能會有明顯的提升。如果科力遠能遵照承諾在2019年會推出10款車型,並且一切運轉順利的話,下半年CHS市場佔有率可能會出現一些改觀。

即便如此,科力遠步調還是有些晚了。

2016年科力遠首推CHS時,除了深混技術,還有一個亮點是它可以向插電混動延展。這在當時,與豐田在國內市場只推混動不推插混形成了差異。從吉利與科力遠的合作來看,其主攻方向也主要是PHEV,但2018年帝豪PHEV市場並不理想,CHS在吉利帝豪PHEV推出後的一年裡沒有在推出其他上市車型,項目市場進程不見起色。但就在這段時間裡,一直對華主推混動的豐田調整了戰略方向,開始與一汽、廣汽合資推出符合中國補貼標準的插電混動車型。搭載豐田第四代THS技術的卡羅拉、雷凌的插電混動版在2018年末的廣州車展上發佈,針對的也正是2019年中國的插混市場。這意味著科力遠CHS發力年將再度遭遇技術更為領先的豐田THS殺手鐧,也就是說科力遠當年在混動市場滑鐵盧有可能在插混市場上重現。

上文提及吉利、海馬和長安在對接CHS上都出現了一些問題,科力遠能否順利執行原定計劃存在不缺定因素。

在研發進展上,科力遠在2018年半年報中表示,基於吉利帝豪EC7 HEV和PHEV 的 CHS1800 平臺成功經驗,CHS 公司正在開發第二代產品 CHS2800,以進一步提高整機性能。同時藉助之後將逐步上線的 CHS3800 以及 CHS18000 平臺,CHS 公司將生產製造全面覆蓋轎車、SUV、輕型客車、大巴等車型的總成系統。

這也就是說,截至2018年6月,科力遠CHS技術還停滯在第一代水平,二代產品還在緊密研發中。同時科力遠年報中也表示,CHS技術技術壁壘高,存在很高的進入門檻,有著不可控的研發風險。相較已經佔據市場優勢或技術優勢的其他競爭對手,CHS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4

CHS:技術成色幾分

那麼CHS技術成色到底如何呢?

首先CHS和豐田的THS都走的是機電耦合混動路線,嘗試利用行星齒輪組將電機和變速箱融合,形成E-CVT。這樣做的好處是汽車整體的動力架構是比較簡單的,如果去除了E-CVT,其他動力佈局和傳統燃油車的動力佈局差異並不明顯。

科力遠的混動僵局

前文提及CHS部分技術來源於吉利,可以簡單的理解為CHS是吉利改裝版的THS。其主要區別是第四代的THS是單行星齒輪組,而第一代CHS是雙行星齒輪組。同時THS的雙電機位於行星齒輪組兩側,而CHS位於行星齒輪組同側。由於佈局不同,豐田THS操控相較簡單,而CHS添加了兩個離合裝置。


科力遠的混動僵局

豐田THS從一代到四代研發時間跨度超過20年,行星齒輪組設計佈局也經過多次調整,有著很強的專利壁壘。

CHS想要繞過豐田的專利,並達到和THS相仿的產品效果顯然並不容易。所以第一代CHS相較於THS,更簡單粗暴,沒有THS內力純熟。

由於多了一組行星齒輪外加兩個離合器,CHS複雜程度更高,零件的耐用度和製造成本上肯定無法與THS相比。根據科力遠某位前員工描述,CHS相當於第一代THS水平。科力遠2014年財報預估CHS系統的節油率達到35—50%。不過2016年推出的吉利帝豪HEV的節油率相較於豐田的競品車型,節油能力仍處於下風,但當時可以達到百公里綜合油耗5L的水平。不過這一油耗水平放在目前已經算不上省油了,基本上自主品牌推出的新車型百公里油耗5L已是司空見慣。深混路線作不過豐田,插混路線又不顯眼。CHS不容樂觀。

至此,科力遠的CHS系統陷於僵局。時光飛逝,純電驅動的補貼時代快要過去了,混合動力技術路線也許將再次獲得機會。只是這一次,機會可能仍然不是科力遠的。(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