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兩種方式可破解“殭屍企業”僵局 陰魂不散根源在哪裡?

一方面,國家要開始降低對國有企業的資金補助,因為改革開放後國企在市場上幾經沉浮,已經練就了一定的造血能力,國家減少對國有企業的過度輸血,有助於鍛鍊國有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創造一個真正的市場化環境;另一方面,國家又需要對殭屍企業提供一些扶持,當企業承認自己為殭屍企業,願意接受轉型、改造、清理,國家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對這類企業提供補助,並要求在不超過2-3年的時間完成對該企業的清理。若在限定時間內無法完成,對該企業負責人、保證人、當地負責殭屍企業改造清理項目的管理者進行懲處,對企業直接進行關停、破產清算等處理。



宋清輝:兩種方式可破解“殭屍企業”僵局 陰魂不散根源在哪裡?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宋清輝

“我們要繼續鞏固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和煤炭去產能的成果,有序地推動‘殭屍企業’的出清。”今年1月20日,工信部部長苗圩說。此前,據《半月談》雜誌報道,一些地方殭屍企業處置暗陷“僵局”。在個別地方,“誰是殭屍”,成了一個當地政府說不清、企業不承認、銀行不願提的話題。

所謂殭屍企業,就是那些資不抵債、靠政府補助以不至於倒閉、不斷浪費國家資源的企業。對管理者而言,最關心的就是自己光彩的履歷,因此不會有人輕易承認所管轄的企業是殭屍企業;對於地方政府而言,各領導自然關心自己的政績,因此也不會輕易承認地方的企業成為了殭屍企業;對銀行而言,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收益,但在不得已將資金借給企業之後,自然更不會提及殭屍企業。

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也讓我們加大了對殭屍企業判斷的難度,一些企業死活不承認自己是殭屍企業,最重要的就是面子問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們缺少對殭屍企業的判斷標準。如果讓國家制定相應的標準,必然會出現錯判以及遺漏的情況,畢竟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性質的企業,出現的各種情況難以用條條款款進行明確的界定。

宋清輝:兩種方式可破解“殭屍企業”僵局 陰魂不散根源在哪裡?

兩種方式可破解“殭屍企業”僵局 陰魂不散根源在哪裡?


對於更多的企業來說,不僅管理層不願意承認公司是殭屍企業,企業的員工也不願意承認,不排除一大部分員工相信能夠通過一些先進手段改變企業不景氣的狀況。就如同某些金融機構一樣,只要投資者沒有發生擠兌的情況,所有人的資金財產都是安全的;一旦發生擠兌,就很容易陷入無法兌付的困境。企業也是如此。他們也不希望自己被戴上“殭屍”的帽子,也許他們的內心就如很多電影情節一樣,“再多給我些撥款、再多給我點時間,我們一定能扭轉不利局面的!”

但是,如果一刀切掉所有的殭屍企業,極有可能導致經濟發展失衡,比如大量的勞動力失業,除非國家有能力安排足夠、長期、穩定的工作崗位供失業勞動力再就業。這些工作崗位同時還需要滿足符合勞動力的技能,不可能讓一個文員走進電氣室做一個電工,也不能讓流水線上的質檢員進入辦公室做文案,否則就會成為表面上看起來為人們解決後顧之憂的假象,實際上有可能令勞動力拒絕再就業。

找到殭屍企業,清理殭屍企業,需要用兩種方式同時進行。一方面,國家要開始降低對國有企業的資金補助,因為改革開放後國企在市場上幾經沉浮,已經練就了一定的造血能力,國家減少對國有企業的過度輸血,有助於鍛鍊國有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創造一個真正的市場化環境;另一方面,國家又需要對殭屍企業提供一些扶持,當企業承認自己為殭屍企業,願意接受轉型、改造、清理,國家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對這類企業提供補助,並要求在不超過2-3年的時間完成對該企業的清理。若在限定時間內無法完成,對該企業負責人、保證人、當地負責殭屍企業改造清理項目的管理者進行懲處,對企業直接進行關停、破產清算等處理。

宋清輝:兩種方式可破解“殭屍企業”僵局 陰魂不散根源在哪裡?

兩種方式可破解“殭屍企業”僵局 陰魂不散根源在哪裡?


方式再多,到地方政府落實時則難上加難,不排除當輸血減少時,地方政府又會強制性介入金融機構,要求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貸款以資助企業。所以,處理殭屍企業不只是市場化行為,國家也必須介入以管理地方政府,防止地方政府濫用私權。如何將政績評定轉化成為清理殭屍企業推動動力,同時又要防止地方政府為了完成“硬性指標”而偽造殭屍企業湊數,這都是國家需要想辦法解決的問題。但無論如何,一旦查明地方政府不配合、包庇殭屍企業、偽造殭屍企業等行為,必須嚴懲。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床頭經濟學》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