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年輕父母,你還在指望養兒防老嗎?

新一代的年輕父母,你還在指望養兒防老嗎?

一 “養兒防老”和年輕思想的碰撞

今年9月8日,

鄭州一位六旬的老人把自己反鎖在家中,

從陽臺向樓下接二連三的扔東西,

最終在眾人勸說無果後,

縱身一躍,從7樓的陽臺跳了下來,

經搶救無效身亡。

在已知天命的年紀這樣求死為哪般?

說起原因,彷彿是一件怎樣都不會讓人致死的“常態事件”。

老人有一位女兒,常年在外地工作,

前段時間打電話告訴父親,自己找了個外地男友。

膝下只有一女的老人無法接受,

怕自己年老,女兒卻不能留在身邊。

終因無法釋懷,用跳樓的方式結束生命。

只留下80多歲雙目失明的母親和餘生都要活在自責中的女兒。

人生俯仰間,總有這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悲劇。

在我們責怪女兒不能羔羊跪乳、烏鴉反哺

或指責父親以死要挾,用親情綁架女兒的同時,

更應該看清的是,

這是幾千年“養兒防老”的傳統養老觀念

和當下追求夢想與自由的年輕思想正面碰撞的年代。

——

新一代的年輕父母,你還在指望養兒防老嗎?

二 養兒防老觀念從何而來

從一句“百善孝為先”,

我們就可窺視中國自古對孝道的推崇。

在中國古代傳統的家庭制度中,

受制於當時的交通不便和諸多政策原因,

人們終其一生都圍繞著家人和自己的一塊田地兜兜轉轉,

家庭成員被牢牢的綁在一起,

每個人都對其他家庭成員負有一定的權力和義務。

在此環境影響下,“養兒”很自然的成為“防老”的唯一機制。

在防老只能依靠“養兒”的年代,

低下的醫療水平和孩子長大後未知的孝順係數,

都加重了人們在年老時老有所養的“風險值”,

為把風險值降到最低,

又得益於當時落後的避孕措施,

多生孩子成為降低“風險”的最佳途徑。

這也成為了彼時人們生孩子的最大目的。

——

新一代的年輕父母,你還在指望養兒防老嗎?

三 中國人從小就被灌輸養兒防老的觀念

《春風十里不如你》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兒子問:“你為什麼讓我學醫啊?”

老媽答:“養兒防老。

我本來想生四個孩子,

一個當售貨員,一個當司機,

一個當醫生,一個當廠長。

這樣,生活不愁。

你姐姐當售貨員,不用油票和糧票,

不用排隊,也能買到花生油和糧食。

你哥當司機,你當大夫,

我和你爸有了病,

你哥就開車接了我們,

不用擠,不用掛號,不用花錢。

你的弟弟當廠長,廠長有權分房子。

結果只生了你們三個,

而且你哥和你姐都沒有出息,

不上進,不聽組織決定,

不按照我給他們設計的軌跡成長。

就剩你了,

你當然要當醫生。”

這看似搞笑的對話,

卻是70、80、包括90後的父母,

在我們小時候或多或少都說過的話。

我們從小就知道長大後要供養父母。

可是,在我們真正長大後,

在追尋夢想、愛情與陪伴父母之間,

卻成為了最難抉擇的事情。

我們一方面想要追求自己想要的,

一方面因無法陪伴、照顧父母而深深自責。

——

新一代的年輕父母,你還在指望養兒防老嗎?

我們面臨現實和陪伴父母兩難的抉擇

曾經一位網友在天涯論壇上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因生活所迫他沒有時間照顧父母,

在父母75歲時,

他把父母雙雙送進了養老院。

在父母入院的第一天,

他把自己喝的酩酊大醉,痛哭流涕,

他說,捨不得父母,也覺得自己不孝。

好在父母在養老院過的很好,他也漸漸安心。

他的父親曾寬慰他說,

我養你是我的義務,

你養我也是法定的義務,

只是法律沒辦法規定生活質量。

試想,若果我們紛紛拉著你在身邊陪伴,

你工作做不好,

家養不起,

我們能幸福嗎?

不能!

不顧現實的養兒防老,不是愛,

是親情的勒索。

——

新一代的年輕父母,你還在指望養兒防老嗎?

願我們的孩子,逃過宿命

《無問西東》裡,

米雪飾演的母親,

這樣勸解想去參軍的沈光耀,

當初你離家千里,

來到這個地方讀書,

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

因為,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

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

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

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

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

沒有什麼是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

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

她要求的不是孩子為自己增添子孫,養老送終,

而只是希望他能真正的享受到人生的樂趣。

這在講究香火傳承的戰亂中的中國,

真實難能可貴。

在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的今天,

一個孩子從在胎兒時期到出生後的幾年、十幾年中,

無論從經濟還是精力來講,

都會拉低家庭原有的生活質量。

在這些已知的前提下,

新一代自我意識覺醒的年輕父母,

為什麼還要生孩子?

因為生孩子是該做的事情?

還是因為想參與一個新生命的成長過程?

抑或是其他更天馬行空的原因。

只是,

希望我們再也不是為了“養兒防老”。

——

新一代的年輕父母,你還在指望養兒防老嗎?

寫在最後

紀伯倫的詩歌《論孩子》中寫道:

你可以給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