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年轻父母,你还在指望养儿防老吗?

新一代的年轻父母,你还在指望养儿防老吗?

一 “养儿防老”和年轻思想的碰撞

今年9月8日,

郑州一位六旬的老人把自己反锁在家中,

从阳台向楼下接二连三的扔东西,

最终在众人劝说无果后,

纵身一跃,从7楼的阳台跳了下来,

经抢救无效身亡。

在已知天命的年纪这样求死为哪般?

说起原因,仿佛是一件怎样都不会让人致死的“常态事件”。

老人有一位女儿,常年在外地工作,

前段时间打电话告诉父亲,自己找了个外地男友。

膝下只有一女的老人无法接受,

怕自己年老,女儿却不能留在身边。

终因无法释怀,用跳楼的方式结束生命。

只留下80多岁双目失明的母亲和余生都要活在自责中的女儿。

人生俯仰间,总有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悲剧。

在我们责怪女儿不能羔羊跪乳、乌鸦反哺

或指责父亲以死要挟,用亲情绑架女儿的同时,

更应该看清的是,

这是几千年“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观念

和当下追求梦想与自由的年轻思想正面碰撞的年代。

——

新一代的年轻父母,你还在指望养儿防老吗?

二 养儿防老观念从何而来

从一句“百善孝为先”,

我们就可窥视中国自古对孝道的推崇。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家庭制度中,

受制于当时的交通不便和诸多政策原因,

人们终其一生都围绕着家人和自己的一块田地兜兜转转,

家庭成员被牢牢的绑在一起,

每个人都对其他家庭成员负有一定的权力和义务。

在此环境影响下,“养儿”很自然的成为“防老”的唯一机制。

在防老只能依靠“养儿”的年代,

低下的医疗水平和孩子长大后未知的孝顺系数,

都加重了人们在年老时老有所养的“风险值”,

为把风险值降到最低,

又得益于当时落后的避孕措施,

多生孩子成为降低“风险”的最佳途径。

这也成为了彼时人们生孩子的最大目的。

——

新一代的年轻父母,你还在指望养儿防老吗?

三 中国人从小就被灌输养儿防老的观念

《春风十里不如你》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儿子问:“你为什么让我学医啊?”

老妈答:“养儿防老。

我本来想生四个孩子,

一个当售货员,一个当司机,

一个当医生,一个当厂长。

这样,生活不愁。

你姐姐当售货员,不用油票和粮票,

不用排队,也能买到花生油和粮食。

你哥当司机,你当大夫,

我和你爸有了病,

你哥就开车接了我们,

不用挤,不用挂号,不用花钱。

你的弟弟当厂长,厂长有权分房子。

结果只生了你们三个,

而且你哥和你姐都没有出息,

不上进,不听组织决定,

不按照我给他们设计的轨迹成长。

就剩你了,

你当然要当医生。”

这看似搞笑的对话,

却是70、80、包括90后的父母,

在我们小时候或多或少都说过的话。

我们从小就知道长大后要供养父母。

可是,在我们真正长大后,

在追寻梦想、爱情与陪伴父母之间,

却成为了最难抉择的事情。

我们一方面想要追求自己想要的,

一方面因无法陪伴、照顾父母而深深自责。

——

新一代的年轻父母,你还在指望养儿防老吗?

我们面临现实和陪伴父母两难的抉择

曾经一位网友在天涯论坛上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因生活所迫他没有时间照顾父母,

在父母75岁时,

他把父母双双送进了养老院。

在父母入院的第一天,

他把自己喝的酩酊大醉,痛哭流涕,

他说,舍不得父母,也觉得自己不孝。

好在父母在养老院过的很好,他也渐渐安心。

他的父亲曾宽慰他说,

我养你是我的义务,

你养我也是法定的义务,

只是法律没办法规定生活质量。

试想,若果我们纷纷拉着你在身边陪伴,

你工作做不好,

家养不起,

我们能幸福吗?

不能!

不顾现实的养儿防老,不是爱,

是亲情的勒索。

——

新一代的年轻父母,你还在指望养儿防老吗?

愿我们的孩子,逃过宿命

《无问西东》里,

米雪饰演的母亲,

这样劝解想去参军的沈光耀,

当初你离家千里,

来到这个地方读书,

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

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

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

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

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

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

她要求的不是孩子为自己增添子孙,养老送终,

而只是希望他能真正的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这在讲究香火传承的战乱中的中国,

真实难能可贵。

在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

一个孩子从在胎儿时期到出生后的几年、十几年中,

无论从经济还是精力来讲,

都会拉低家庭原有的生活质量。

在这些已知的前提下,

新一代自我意识觉醒的年轻父母,

为什么还要生孩子?

因为生孩子是该做的事情?

还是因为想参与一个新生命的成长过程?

抑或是其他更天马行空的原因。

只是,

希望我们再也不是为了“养儿防老”。

——

新一代的年轻父母,你还在指望养儿防老吗?

写在最后

纪伯伦的诗歌《论孩子》中写道:

你可以给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