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血管高峰期,吃什麼東西好?

過年期間肯定每天吃吃喝喝,走親訪友也少不了喝酒聚餐熬夜,室內溫度很熱,屋外氣溫偏低,尤其是在北方屋內屋外的溫差很大,由於冬天溫度比較冷,血管容易收縮,導致心腦血管病發病,冬季血液粘稠度會增加血脂高,心臟負荷很大,血壓也會升高,故冬季確實是心腦血管病的高峰期,冬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與人的心理狀況也有很大關係,由於氣候和溫度的變化,很多人容易在冬季產生抑鬱情緒,心情不暢,心理壓力過大及居住環境、生活飲食習慣以及過度勞累等都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


冬季是心血管高峰期,吃什麼東西好?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6種藥膳食療配方:

1.粳米粥

原料:乾薑,粳米,水

做法:乾薑末6克,粳米100克,入沙鍋內加水1千毫升,煮成稀粥,每日晨起空腹食之。

功效:用乾薑和粳米加水煮成,具有健胃止嘔、溫中散寒的功用。

適應症狀:胃寒嘔吐、脾寒瀉洩(如: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消化不良)以及肺寒咳嗽(如:慢性支氣管炎)等,凡陰寒內盛,陽氣衰微,或脾胃虛寒,吐瀉冷痛等症,皆可服用。

本品既能溫脾陽燥溼,又能溫肺氣以散寒,寒飲化而不致上犯肺,則喘咳自止,故本粥又常用於寒飲犯肺之咳喘症。姜有生薑、乾薑之分,功用也有所不同,用生薑和乾薑煮粥,其性能亦各異。生薑粥辛溫,長於發散,又能溫中止嘔,為外感風寒及胃寒嘔吐之常用粥。乾薑粥性熱,燥烈之性較強,而長於溫中回陽,兼能溫肺化痰、偏治裡寒之症。[現代研究]本品含有揮發油和辣味素等,可促進血液循環,能反射性興奮血管運動中樞,通過交感神經興奮,使血壓上升。辛辣刺激,確能使健康的人的血壓增高。

注意事項:胃熱嘔吐及胃潰瘍出血者不宜食。


冬季是心血管高峰期,吃什麼東西好?


2.粳米粥

原料:酸棗仁,粳米,水,紅糖適量

做法:將酸棗仁搗碎,取30克,用紗布袋包紮,粳米50克,同入沙鍋內加水500毫升,煮至米爛湯稠停火,然後去掉紗布袋加入適量紅糖,蓋上蓋燜5分鐘即可,每晚臨睡前1小時,溫熱服食。

效用:酸棗仁粥是由酸棗仁和粳米加水煮成,具有養肝養心斂汗,寧心安神的功效。

適應症狀:心肝血虛、心煩失眠、心悸怔忡、體虛自汗、盜汗等症。

棗仁味酸策甘、養心益肝,為治療虛煩不眠的要藥,治療不眠症須炒熟用,治療多眠症則宜生用。酸棗仁粥和柏子仁粥同可安神失眠,而酸棗仁粥偏治心肝血虛,還能斂汗;而柏子仁粥偏治血虛不養心,且能潤腸通便。現代研究藥理證實,本品水溶性成為有鎮痙、催眠作用,並能降壓、抑制腎型高血壓形成。

注意事項:凡有實邪鬱火者不宜食用。


冬季是心血管高峰期,吃什麼東西好?


3.粳米粥

原料:北沙參,粳米,冰糖,水

做法:沙參15克搗碎,選用粳米50克,冰糖適量加入沙鍋,加水500毫升,煮至參爛米花,湯稠湯麵有油為度,分早晚二次溫熱服食;5天為一療程。

功效:具有潤肺養胃、清熱養陰、祛痰止咳的功用。

適應症狀:肺熱燥咳、乾咳無痰、久咳聲啞、胃陰不足、津少口渴、舌幹少苔等症。

“沙參粥,補髒陰,療肺熱。”所謂“補髒陰”主要是指補肺胃之陰,熱病期後,往往會出現肺胃陰傷,津少口渴之症,選取用沙參粥,確有清餘熱,潤肺胃的作用。粥中加冰糖一味,既可調味,又能增加沙參粥的治療作用,真可謂相得益彰。

注意事項:煮沙參粥時宜稀薄、不宜稠厚。傷風感冒、咳嗽者,不宜服。


冬季是心血管高峰期,吃什麼東西好?


4.粳米粥

原料:山藥,糯米,砂糖

做法:幹山藥片30克,糯米50克,砂糖適量,用文火煮至粥開湯稠,早晚溫熱服食,可長期服用。

功效:具有健脾養胃,補肺益腎的功效。

適應症狀:脾胃虛弱、食少倦怠、小兒營養不良、肺虛久咳,腎氣不足、遺精遺尿、消渴、慢性腎炎等。

山藥粥補腎精,固腸胃,山藥粥性甘溫,健腎養胃,補肺益腎,常服多食,無病養生,可謂健康藥粥之冠也。山藥粥和苡仁粥同有健胃止瀉的功用,山藥粥和白朮粥同可補脾胃,白朮粥偏於溫補,燥溼利水,益氣生血,固表止汗;而山藥粥則偏於平補,能益氣力,止洩瀉,又能補肺固腎益精。


冬季是心血管高峰期,吃什麼東西好?


5.粳米粥

原料:生芡,粳米,水

做法:生芡實同麥麩炒至黃色後,取20克,粳米30克,置沙鍋內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煎至微滾,到並保持粥湯稠而上見粥油為度;每早晚空腹各服一次,在溫熱時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止瀉,益腎固精之功效。

適應症狀:脾虛久瀉、帶下、腎氣虛、精關不固、遺尿、小便頻數、尿濁等症。

芡實粥與山藥粥功用相似,但芡實粥功入脾腎,而山藥粥偏於肺腎,芡實固澀之性勝於山藥,山藥補益之力強於芡實。因此山藥粥補腎健脾之力較著,如兩藥合煮為粥,相得益彰,既可補腎健脾,又可補腎益肺,是補脾、肺、腎之虛的良方。

注意事項:本粥在感冒及發熱期間宜停服,因它對大小便不利,痰飲、中滿者不宜使用。


冬季是心血管高峰期,吃什麼東西好?


6.粳米粥

原料:黃芪,水,粳米,水

製法:每次取黃芪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用粳米5克,再加水300毫升左右,煮至米花湯稠為度,加紅糖少許,每天早晚溫熱各服一頓,10天為一療程。

功效:具有益氣健脾,昇陽補中,固表止汗,利水消腫、託毒生肌的功效。

適應症狀:氣虛體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陰挺,表虛不固之自汗、盜汗、癰瘡腫毒之膿成不潰或潰久不斂,脾陽虛弱,面目浮腫,小便不利,氣短心悸等症。

黃芪功在脾肺具有補脾益氣,扶正祛邪的功效,凡脾肺氣虛,胃下垂,盜汗等均有良效,長期食用黃芪粥,有增強心肌收縮力的作用,對有中毒或疲勞的心肌,則功效顯著,並可擴張血管,有改善皮膚血循環的作用;可增加人的抗體、搞高免疫力,保護肝臟,對治療慢性肝炎有一定療效。

注意事項:凡感冒發熱期間或陰虛火旺者,不宜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