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時時為當年這段話感到後怕,但卻從來沒有覺得後悔

老齡化,老年人,臥病在床,剩下的時間計日可待,這樣的情況該如何面對?

藥物可以延長生命的長度,但一定會犧牲生命的廣度。這時該如何取捨?我時時為當年這段話感到後怕,但卻從來沒有覺得後悔

2003年,我15歲,爺爺七十高齡偏癱臥床,當時的農村,醫療條件不敢恭維,用盡了能想到的一切辦法,也只是維持住爺爺的病情,身體倒是不疼不癢,但是再下地走路已無希望。爺爺在家裡躺著,除了不能行動,吃睡正常,思維正常,語言正常。

有一天,我仗著爺爺的寵愛,就醫生囑咐跟爺爺進行了一次長談。醫生說要忌口,菸酒不能碰,肉類不能吃。要知道我爺爺曾經是一個煙不離手,一頓半斤酒的瘦小老頭。年輕時物質雖然貧乏,我爺爺靠著會點手藝,菸酒肉倒是比大部分人充裕一些。

我跟爺爺說,這個病且不說能不能治好(其實已經沒有治好的可能了),即使治好了爺爺也沒有多少年的壽命了(這話不好聽,但卻是事實)。不如趁現在也幹不了活了,正好享受享受生活。門外的大樹下給你支個躺椅,想吃肉吃肉,想喝酒喝酒,忙了一輩子,乾脆就當退休了,學學城裡人的生活兒。爺爺以前可能沒想到這點,也許對下地走路還抱有渺茫的希望。我的話,也許真的觸動了他,他的眼睛開始有光了...我時時為當年這段話感到後怕,但卻從來沒有覺得後悔

後來,在村頭的白楊樹下,經常可以看到一位偏癱的老人,靠在躺椅上,旁邊的小飯桌上,放著兩盤菜一杯小酒,經常有肉有雞蛋,田園時蔬自家菜園子裡的,頓頓新鮮,大白饅頭一頓一個加碗稀飯。飯量接近恢復到得病前的水平。不時地再卷根菸點上,噴個雲吐個霧。偶爾路過的他那些個老哥們兒們,鋤頭一丟就跟他一起喝上了,吹吹牛聊聊兒女回憶一下過去,時間過得挺快...外人一眼看去甚至不知道這是個偏癱的老人。

爺爺不再病體支離,瘦骨嶙峋,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多,他長胖了...

一個平靜的夜裡,他離開了我們...

睡進生前看著做好的棺材,進入了家族的墓地

沒有大吹大擂的葬禮,只有一段回憶留在活著的人的心裡

這就是社會現實,與其延長枯燥而痛苦的生命,不如放開了心態享受人生最後的時光

所以,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是枯燥的延長壽命,還是盡情的享受餘生?

我時時為當年這段話感到後怕,但卻從來沒有覺得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