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舉行新聞發佈會:2018年財政收支運行情況良好

财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2018年财政收支运行情况良好

日前,財政部舉行2018年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佈會。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各級財政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聚力增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實施減稅降費,保持較高支出強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效益,全年財政收支運行情況良好。

财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2018年财政收支运行情况良好

全年財政收支運行情況良好

數據顯示,1—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352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5447億元,同比增長5.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97905億元,同比增長7%。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56401億元,同比增長8.3%;非稅收入26951億元,同比下降4.7%。1—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0906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32708億元,同比增長8.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8198億元,同比增長8.7%。

全國政府性基金方面

1—12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75405億元,同比增長22.6%。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033億元,同比增長4.2%;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71372億元,同比增長23.8%,其中,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65096億元,同比增長25%。

1—12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80562億元,同比增長32.1%。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支出3089億元,同比增長13.4%;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77473億元,同比增長32.9%,其中,土地出讓收入相關支出69941億元,同比增長34.2%。

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方面

1—12月累計,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900億元,同比增長9.8%。其中,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325億元,同比增長1.6%;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收入1575億元,同比增長17.8%。

1—12月累計,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2159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支出1025億元,同比增長32.4%;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134億元,同比下降9.2%。

财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2018年财政收支运行情况良好

財政收入運行符合預期

2018年,財政收入運行主要有四方面特點。

第一,全國財政收入運行符合預期,完成年初預算目標。2018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18萬億元,同比增長6.2%,比年初預算目標(6.1%)高0.1個百分點,超收175億元。2018年,在大力實施減稅降費情況下,全國財政收入能夠完成年初預算目標,主要是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為財政增收奠定了稅源基礎。反映在稅種上,全年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同比分別增長9.1%、10%、15.9%,分別拉高全國財政收入增幅3個百分點、1.9個百分點、1.1個百分點,合計對全國財政增收的貢獻率達到95.8%。此外,全年PPI同比上漲3.5%,也帶動了以現價計算的財政收入增長。

第二,減稅降費政策有效落實,政策實施後相關收入增速明顯放緩。2018年,我國大力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包括降低製造業、交通運輸、建築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增值稅稅率,退還部分企業期末留抵稅額,擴大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範圍,出臺新的支持研發創新的稅收政策,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進一步降費等,有效降低了企業稅費成本和居民個人負擔。受減稅降費政策等影響,全國稅收收入增幅比上年回落2.4個百分點,全國非稅收入同比下降4.7%。

第三,工業製造業稅收增速同比放緩,服務業稅收增速同比略增。2018年,全國稅收收入中,第二產業稅收同比增長7.4%,增速比上年放緩4.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稅收、製造業稅收分別增長6.3%、5.7%,增速比上年分別放緩9.6個百分點、9.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稅收同比增長10.5%,增速比上年加快0.6個百分點。

第四,區域間收入增速總體保持平穩協調,西部地區增速有所提高。2018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分別為6.8%、8%、7%、6%,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反映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全國31個地區中,西藏、山西、浙江、陝西、海南、青海、河南7個地區財政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遼寧、四川、內蒙古、河北等23個地區為個位數增長。

2019年,財政部門將在全面落實已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抓緊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更為明顯的降費,在有效激發市場活力、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負擔的同時,也將相應影響財政增收。綜合各方面因素,預計2019年財政收入增速將有所放緩。

财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2018年财政收支运行情况良好

全年財政支出再創新高

2018年全年財政支出有三大特點。

一是財政支出保持較高強度和較快進度。2018年,財政部門積極盤活資金存量,加大資金統籌使用力度,及時下達預算和撥付資金,加快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使用。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突破22萬億元。同時,財政部門多措並舉,督促部門和地方加快預算執行進度,更好地推動政策落地見效,儘快形成實際支出。2018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度分別達到24.3%、53.2%和77.8%,各節點均超出或接近歷年最快進度。財政支出保持較高強度和較快進度,為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二是三大攻堅戰等重點領域支出得到較好保障。2018年,財政部門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一步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脫貧攻堅方面,全國扶貧支出達到4770億元,增長46.6%。汙染防治方面,全國汙染防治支出、自然生態保護支出分別增長29.6%、17.5%。中央財政支持汙染防治及生態環境保護的資金約2555億元,增長13.9%。推動科技創新方面,全國科學技術支出中的應用研究支出、技術研究與開發支出分別增長11.4%、8.7%,主要用於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支持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改善社會民生方面,落實提高城鎮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等政策,全國財政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補助支出增長11.4%,對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補助支出增長9.4%。

三是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持續加大,基層財政保障能力不斷提高。2018年,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地方財政尤其是基層財政困難地區平穩運行。全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支出61686億元,增長8.2%。

2019年,財政部門將加力提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一是繼續適當加大財政支出力度。根據當前經濟形勢和各方面支出需求,繼續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二是堅持有保有壓,進一步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增加對脫貧攻堅、“三農”、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生態環保、民生等領域的投入。三是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預算,一般性支出要壓減5%以上,取消低效無效支出。四是加強支出績效管理,將預算績效管理貫穿預算編制執行全過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财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2018年财政收支运行情况良好

減稅降費聚焦實體經濟

2018年,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主要包括:一是深化增值稅改革。降低部分行業增值稅稅率;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對部分行業實行期末留抵退稅。二是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調整優化稅率結構,設立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三是重點支持小微企業和科技研發創新。如提高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將創業投資企業、天使投資個人有關稅收優惠政策試點範圍推廣至全國;延長科技型中小企業虧損結轉年限;提高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單戶授信額度上限等。四是清理規範政府性收費。停徵排汙費、首次申領居民身份證工本費等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部分政府性基金徵收標準;延長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和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政策期限等。

2019年,財政部將在全面落實已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抓緊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為明顯的降費。1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推出一批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措施。

1月17日,財政部會同稅務總局印發了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操作文件,併發布了有關政策解讀。

另外,財政部還將深化增值稅改革,繼續推進實質性減稅;全面實施修改後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落實好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減輕居民稅負;同時,配合相關部門,積極研究制定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進一步減輕企業的社會保險繳費負擔。

财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2018年财政收支运行情况良好

地方債風險總體可控

截至2018年末,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8.39萬億元,如果以債務率(債務餘額/綜合財力)衡量地方政府債務水平,2018年,地方政府債務率為76.6%,低於國際通行的100%—120%的警戒標準。加上中央政府債務餘額14.96萬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公佈的GDP初步核算數計算,政府債務的負債率(債務餘額/GDP)為37%,低於歐盟60%的警戒線,也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水平。

下一步,財政部將按照堅定、可控、有序、適度的要求,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前門開大了,堵後門要更嚴。一方面,發揮政府規範舉債的積極作用,支持重大在建項目建設和補短板;另一方面,規範政府債務管理,既要確保地方政府債券不出風險,也要嚴格控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财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2018年财政收支运行情况良好

更好發揮專項債券作用

一是加快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使用進度。近期,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39萬億元,佔2018年新增債務限額的63%左右,上述額度已經提前下達各地,經過地方人大審批法律程序後,各地已經在本月啟動新增債券發行工作,時間上比2018年大幅度提前。3月份,全國人大批准2019年全部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後,財政部會將批准的限額及時下達地方,由地方自行均衡發債,爭取在9月底之前發行完畢。

二是提高專項債券使用的精準度。指導和督促地方將專項債券資金重點用於急需資金支持的方面,優先用於解決在建項目、政府項目拖欠工程款問題等。在具備施工條件的地方抓緊開工一批交通、水利、生態環保等重大項目,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暫不具備施工條件的東北等地方也要抓緊開展前期工作,把專項債券發行時間儘可能往前提。

三是加強管理,確保法定債券不出任何風險。嚴格執行國務院文件要求,堅持將專項債券用於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依法落實地方政府到期專項債券償還責任,各地安排有關政府性基金預算時,首先用於到期專項債券還本付息。完善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體系,將專項債券與其項目資產、未來收益嚴格對應,確保項目全生命週期和各年度均實現收支平衡,通過鎖定單個項目風險,防控專項債券整體風險。

财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2018年财政收支运行情况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