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綺動刀子的地方,原來深藏如此多的祕密……

​​​


張雨綺動刀子的地方,原來深藏如此多的秘密……



“車開進一片濃郁的法國梧桐的樹影裡。傍晚的秋風吹過,一片一片金黃的落葉從車窗外飛過,看起來有一種老電影般的惆悵......”

這是小四《刺金時代》第九章的一小節,也是很多人對思南公館的第一印象。

其實,小時代裡很多的場景,都是在思南公館拍攝的。

甚至,《小時代》原著裡,對這片別墅群也著了不少筆墨。

那麼,思南公館究竟有何迷人之處,吸引奢靡華麗的小時代在此取景,甚至眾多名流不惜一擲千金只為在此租住?

思南路始築於1912年,兩年後得名,當時是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為了紀念曾創作歌劇《少年維特》的法國音樂家Rue Massenet,1946年又以貴州省思南縣名命名沿用至今。

再向上溯源,可發現思南公館一帶最早的地名叫

"葉家宅東""小田肚",是"佔野分圃,散為村墟,家給人足,雞犬相聞"的中式鄉村,直到上世紀初,法租界實現第三次界域大擴張,才逐漸由鄉野變為城區。


張雨綺動刀子的地方,原來深藏如此多的秘密……



它的形成與兩個名字有關,前者叫低沙巨蓬,是個法國商人,專門從事地產租賃生意;後者是家企業叫義品洋行,在收購來的土地上建造了23幢花園洋房,命名為"義品村"即今天的思南公館

由於街區風格洋溢著濃烈的法國風情,當時的上海外僑把它稱之為法蘭西市鎮。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十年間,法租界在霞飛路(淮海中路)、辣斐德路(復興中路)、金神父路(瑞金二路)、呂班路(今重慶南路)搞了一“圍城”,由此打造出魔都第一片精心規劃的住宅區——只許建造西式房屋,必須有衛生和暖氣等設備,不準設立甲類營業。


張雨綺動刀子的地方,原來深藏如此多的秘密……



該區域以馬斯南路為中心,涵蓋了法國公園(今復興公園),震旦大學(今交大醫學院),天主教聖伯多祿堂(醫學院隔壁),廣慈醫院

(今瑞金醫院),法國學堂(今科學會堂)等等一大批地標。

其中最富傳奇色彩的,就是思南路。

思南路上51號到61號的獨棟別墅,每棟都有著異常華麗的今生。

1918年,一位剛從廣州軍政府大元帥位子上辭職下來的52歲中年人,帶著他25歲的年輕妻子入住了思南公館。接下來的一年裡,這位中年人把他創立的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並在這裡完成了他的《建國方略》,他就是孫中山

抗戰時期,思南公館與“周公館”比鄰而居,“周公館”即為中共駐上海辦事處。因此,民國時期中共的很多名人和民主人士都都曾經住在思南公館,如宋慶齡、馮玉祥、程潛、楊虎城、張學良、柳亞子等。


張雨綺動刀子的地方,原來深藏如此多的秘密……


住在香山路7號的孫中山一直在這裡待到1925年去世,而宋慶齡則住到了1937年抗戰爆發。

1934年,張學良和趙四小姐入住了思南路隔壁的皋蘭路1號(很多人說這裡其實是張學良安置後者的地方)。彼時,趙一荻小姐不僅沒有名分,甚至連小四都算不上。

然而,他們在這裡並沒有住多久。


張雨綺動刀子的地方,原來深藏如此多的秘密……



1936年,西安事變,張學良走到了人生的低谷,禍不單行,夫人于鳳至查出了乳腺癌,張學良無力負擔昂貴的醫療費,于鳳至只好自己赴美求醫,在這期間,于鳳至靠著父親留下的錢投資股票,成為了當時有名的富豪,一直在美國等著張學良。

而趙四小姐則將自己的孩子託給香港一位朋友撫養,陪在張學良身邊,以秘書的身份相伴,1964年,于鳳至主動提出離婚,成全了張學良和趙四小姐。

也算是一段傳奇往事。

歷史上,思南公館裡住過的這樣響噹噹的人物還有很多:比如思南路87號的梅蘭芳南昌路136弄11號的徐志摩陸小曼,以及巴金錢鍾書等。

今天,當我們走在思南公館寧靜幽雅的小道上,欣賞綠樹叢中的洋房,悠閒地喝著英式下午茶、靜靜聆聽文學大師們精彩的講座......又有多少人會記起這樣魅惑唯美的洋房也有它苦難的一頁。


張雨綺動刀子的地方,原來深藏如此多的秘密……


脫離法租界後,思南路作為主要居民區,居住密度從 1944 年的每幢 2 戶發展為 20 世紀末的平均每幢 14 戶,甚至有的高達 17 戶,違章搭建嚴重。

由於長時間過度使用,以及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房地產開發的影響,思南公館遭受了相當程度的破壞,比如,建築立面和整體風貌遭破壞,承重牆出現裂縫,面層脫落,磚塊、砌築砂漿風化等

1999 年 9 月,上海市政府提出進行歷史建築與街區保護改造試點,思南路項目被確定為上海市四個試點項目之一。思南公館的改造由此開始。


張雨綺動刀子的地方,原來深藏如此多的秘密……


2002 年,彼時的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將思南路項目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資金」項目;隔年,上海市政府再次將思南路項目列入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街區和優秀建築保護與整治試點項目

由於實施困難,思南公館歷史建築整治修繕工程正式啟動其實是在2005年,經歷了四年多的修繕,2009 年 12 月,思南公館最後一戶原住居民搬走;到了2010 年,思南公館才重新對外開放。

在 1999 年確定思南公館項目改造之初,上海市政府明確了一條「紅線」:保留保護建築,堅決不能出售。

修繕完成後,思南公館區域各種建築風貌百花齊放。陸續開發的部分商業項目,也讓這片街區在充滿濃濃的文化氣息之餘,吸引著更多人前來,用更為市場的方式保留、改造、後續開發再利用。


張雨綺動刀子的地方,原來深藏如此多的秘密……


思南公館裡少有的花園洋房酒店群,採用整體出租模式,一次必須租下一整幢樓,實行房費+服務費的收費機制。其主要的客群覆蓋的是企業級的集體客戶,乃至政要首腦、社會名流。

無怪乎很多去思南公館遊玩過的人,發出這樣的感慨:

“思南公館這裡,無論是路還是建築,都跟景點不同,有種小說或者是偶像劇的感覺,讓你切切實實的感覺到,這裡適合生活,但是適合這裡生活的人,似乎又不是普通人一樣。”


張雨綺動刀子的地方,原來深藏如此多的秘密……


而這也與林蕭眼裡的思南公館不謀而合——

它擁有低調內斂的陳舊外觀,它將時光沉澱成加冕的皇袍,它像被上帝的大手賦予了一層最昂貴的金箔,它將上海大部分高調的五星級酒店瞬間襯托成了陝西煤老闆在自家後院修建的養老院。

在市中心租界區,這樣一個別墅群,感覺就是一堆鑽石碼放在那裡,只不過上面蓋了一張灰色的布。

那種感覺就像是赤裸裸地在對你呼喊:“我很貴,但別人都不知道。所以你快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