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禮物,來一場有溫度的人情

中國傳統節日眾多,春節、元宵、端午、中秋.....

大大小小的節日,無論是上班族還是孩子都十分高興。

也因為有了這麼多的節日,衍生了一門【特殊】的藝術——人情交往。

送什麼?

帶上禮物,來一場有溫度的人情

帶上禮物,來一場有溫度的人情

怎麼送?

大家準備好

今天小編就要引經據典的大家科普一下,

何為:一場有溫度的“人情”。

送禮的起源

在中國,禮品起源於古代戰爭中的“納貢”,

當時各部落之間的外交話術是:

“你瞅啥?”“瞅你咋的?”

於是一言不合就動手,被征服者得定期向征服者“送禮”

禮物從食物到奴隸段位不等,以表示對征服者服從,乞求其庇護。

送禮是考驗情商與智商的過程,

我們從課堂到出入社會都聽過很多因“送禮”而引發戰爭的故事。

01

帶上禮物,來一場有溫度的人情

《晉語》裡面有記載

“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

翻譯過來是說,

有一個蘇氏部落將妲己送給了紂王。

紂王當時已經六十多歲了,

對這妙齡性感的禮物不能自拔,

於是便有了後來我們紂王荒淫無度,周武王伐紂的故事。

蘇氏部落本以為向商湯“送禮”就能求得安穩,

但是選擇用美色誘惑這一點實在是“智商感人”,禍國殃民。

02

帶上禮物,來一場有溫度的人情

戰國時,趙王的寵臣郭開鉅貪,

收了秦國“贈送”的錢財,

在趙王面前誣陷李牧、司馬尚等謀反,

說“廉頗老矣”,使得廉頗不能再返沙場

推翻了趙王和名將廉頗、李牧之間信任關係,

致使趙國快速被秦國攻滅。

而他自己也在亡國搬運財物的過程中,死在了強盜手裡。

送禮本來是件高尚、講究禮儀的事情,在郭開這裡卻成了斂財之道,

雙商低下,便又是落得禍國殃民、害人害己的慘案。

03

帶上禮物,來一場有溫度的人情

公元前227年,秦兵兵臨城下,

燕國策劃了刺殺秦王的計劃,

刺客荊軻備了【重禮】覲見秦王:

秦國懸賞的樊於期的頭顱、

燕國富庶之地督亢地區地圖,

並偷偷帶上塗了毒藥的匕首。

在獻上地圖時,“圖窮匕見”,

秦王不僅躲開刺來的匕首,還把荊軻殺了。

送禮如若懷著壞心思,那本身便已經玷汙了人情的本身意義

就更別說在謀略不足時,還遇上秦武陽的這個“神隊友”關鍵時刻露怯,

便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帶上禮物,來一場有溫度的人情

雖然以上這些“送禮”的故事,與我們日常的“人情往來”相距甚遠

但以遠說近,總能讓我們從中得到一些“智慧”

幾千年來,中國的送禮文化在歷史沉澱中,

積累了一些送禮“守則”。

比如:

“寶刀送英雄,紅粉贈佳人。”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

“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

帶上禮物,來一場有溫度的人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