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山水|奇特地名故事多

地名來源廣泛,

如百花齊放,琳琅滿目。

故事中有地名,地名中也有故事,

今根據小時候聽老輩人所講,

整理幾則以饗大家。

鄉村中流傳,口口相因,

真耶假耶,雖是故事,也接地氣。


三羊:讓三羊把你吃掉


新安山水|奇特地名故事多

三陽風光


歙縣三陽,地處皖浙交界的昱嶺關下,風光秀麗,人才輩出,被著名文學家郁達夫、林語堂喻為“東方小瑞士”。這裡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洪雪飛的家鄉,也走出了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狀元洪鈞。

唐代時三陽是個水草豐美,森林茂盛的勝地,洪氏先人在此牧羊。一日放牧結束,有三隻羊任憑怎麼趕,也不肯歸圈。洪氏先人詫異萬分,仔細觀察,發現此地風水真不一般,遂舉家遷來定居於此,取村名為“三羊”。後子孫繁衍,在村莊的小溪邊廣植梅花,又改村名“梅溪”。再後來,根據“三陽開泰”之義,將原始地名雅化為“三陽”,一直沿用至今。

三陽還是徽州府連通外部九條古道的徽杭古道上的重要村莊,過了三陽就是浙江地界,長期以來,徽州與浙江聯繫緊密,村民只知有杭州,不知有合肥。水路從新安江到達杭州,旱路從此地經臨安到達杭州,古時稱杭州為餘杭,因此留下了“走餘杭”這個詞,形容行路匆匆,腳步奇快。

大約是明清時期,有一歙縣人中了兩榜進士,外放餘杭知縣。一日升堂,有幾人扭送一男子來告狀,原來這男子無意打傷了人,苦主緊追不放。知縣審案之中,知道打人的原來是個徽州朝奉(學生意人),並且是歙縣人,有心開脫同鄉,但又不能做得難看,於是判那朝奉賠償紋銀二兩,流放三羊。知縣並且聲色俱厲地說,敢打人,叫三羊把你吃掉!苦主見知縣判得還算公道,又不知三羊在何方,以為天高地遠人多不知之處,於是拿了二兩銀子養傷去了。解差明知縣太爺有心開脫,到了臨安,就把朝奉放了。當然這只是傳說的故事而已。

棺材洞,奇特而辛酸的地名



新安山水|奇特地名故事多

新安江村景


棺材洞在新安江邊的歙縣與淳安縣交界處,古時屬新安郡。此地有一戶人家父子二人,兒子喜歡與老子擰著幹,老子往南走,他就向北行;老子叫他翻地,他就挑糞。老子年老體衰,請了個風水先生來選墓地。一選選中了自家的一塊寶地,那先生說,這裡“日有千人拜佛,夜有百盞明燈”,可保子孫興旺發達。

原來此地在新安江邊上,有很多石灰窯。白天縴夫們拉縴行船,一步一步好似拜佛;夜裡石灰窯火光沖天,好似有百盞明燈。老頭子看中了這塊地,可是兒子不聽話怎麼辦?他琢磨了很久,終於想出一計。

病重之時,他對兒子說,我死後,你千萬不要把我埋自家地裡,要另選塊好地。他估計不叫兒子乾的事,兒子肯定要幹。

誰知兒子大哭一場,突然醒悟,平時不聽老父話,他死了總得聽一回。就沒有把老父埋在自家的那塊小地。

這件事讓一個財主知道了,財主打聽了那棺風水的絕妙之處,千方百計想把那塊地弄到手。無奈那個兒子是個真孝子,祖傳的那小塊地,死不出手。財主無奈,買通了淳安知縣,弄了張假契,將孝子捉將縣裡去。孝子經不住酷刑,死在獄中。

財主霸佔了風水寶地,死後就埋在這裡。

明代嘉靖年間,海瑞任淳安知縣。到任後聽說了這麼件事,無奈苦主和當事人已死,見證全無。他不願意老百姓受屈。於是在江邊擺下供桌,對天焚香禱告,祈求蒼天作主,為民伸冤。

那日晴空萬里,一絲雲彩也沒有,海瑞禱告之後,晴空一聲霹靂,接著天昏地暗,大雨滂沱。一道火光直衝那墳墓,將棺材甩到山澗中,此時天重放晴,萬里無雲。那座墳墓處只留下了個空洞洞,後人遂稱此地為棺村洞,至今還是這麼叫。

孝女鄉:弱女子打虎救母


新安山水|奇特地名故事多

瞻淇古村


離歙縣縣城二十里的公路旁,有一個村莊叫瞻淇。瞻淇原名章祁,再早稱為合陽,村中以章姓為主。後來雅化村名,根據諧音,取《詩經•衛風》“瞻彼淇奧,綠竹猗猗”句,改村名為瞻淇。

瞻淇還有一個使用了很久的地名孝女鄉。鄉是一級行政單位,不是具體村名,但是當時設了孝女鄉、孝女裡、孝女村,這個孝女村就是瞻淇。我的家鄉村子,古時也屬孝女鄉,據記載,孝女鄉的名稱從唐代一直使用到清末。

孝女的故事,從《新唐書》肇始,歷代府志縣誌正史上都有記載。《新唐書•列傳第五十七》:(歙州)“野媼將為虎所噬,幼女呼號搏虎,俱免。”宗族資料上載:“唐章頂公生二女,與母程氏登山採桑,母為虎所攫,二女號呼搏虎,母獲免,終身奉母不嫁,以孝行上聞。二女生前每歲賜給布帛,歿後賜銀建祠,賜地安葬,蠲其戶稅,載在志書。”宋朝韓元吉以此為題材還寫了一首七律《送施徽州二首》其一:“御史英名世罕儔,峨冠聊復漸承流。治功要自先馮翊,大惠何妨始歙州。野媼定知還去虎,山民從此罷齎牛。百年善政須公繼,尺一書頒願少留。”

唐代兩個姑娘勇敢與虎搏鬥,救了母親,這種事跡確實鳳毛麟角,而且具有現實教育意義。官府在褒獎中不但建廟建祠建橋,免稅賦,給銀兩,還將地名也改了。後世朝廷也相繼立為楷模,事蹟廣為流傳,孝女鄉的地名也久久繼承下去。

橫石:傷天害理終必敗


新安山水|奇特地名故事多

新安江村景


在皖浙交界處的新安江邊,有一個村莊叫橫石。顧名思義,有一大塊石頭橫亙在江中。

這塊石頭非常有名,來往新安江的船上都可以看到。人們驚異於為什麼會有這塊奇特的石頭橫在江中,卻有一個神奇的故事告訴你它的來歷。

傳說古時新安江邊人煙稀少,植被茂盛,大樹參天,許多珍禽異獸生活在這裡。有一條大蛇在此修行,很有些道行。只是喜吞食來往旅客,常常有船隻在這裡傾覆,客商被活活吞沒。人們過往這裡,談虎色變,膽戰心驚,可是又沒有什麼辦法。

一日,張天師出巡南天門,運慧目,開重瞳,忽見新安江上一葉小舟急急打轉,眼見要傾覆,再細看,原來是江中蛇精作怪。張天師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一腳踢起南天門的門檻,向那蛇砸去。那蛇正要吞食客商,忽見有龐然大物從天而降,要避如何避得了,生生被門檻壓在江中。

惡蛇如何能逃脫,只得向張天師哀求,問何時能得脫。張天師說,待兩岸葛藤相連,箬葉能包三鬥三升糯米,你就可自由了。新安江兩岸葛藤和箬葉都十分肥大,但如何能達到張天師所說呢?

新安江水清澈聞名於世,最早出自南朝梁的沈約寫的一首詩《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同好》引起,李白在池州的清溪寫了一首詩,有句“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孟浩然也寫下“湖入洞庭闊,江入新安清”的句子,從此新安江水的清澈成為文學名句。

1959年新安江水庫建成,昔日的清澈江水成為千島湖,橫石也淹沒於水底,這個神奇的故事漸漸為人所淡忘,只有橫石那個美麗的村莊,仍然充滿了無窮的魅力。我到過橫石,曾寫下幾句打油:“聽罷傳奇有所思,妖蛇畢竟困無期。傷天害理終須敗,箬葉長藤照舊時。”

龍川:龍舟須“丁”住


新安山水|奇特地名故事多

龍川風光


徽州績溪有一個著名的村莊叫龍川。龍川地形十分優美,周圍群山環繞,一條澄源河從村邊流過,村莊與村前的大片土地巧妙地成為天然的船形,肖似一條龍舟。

龍川不僅風景秀麗,而且名人輩出。歷史上最著名的當屬明代嘉靖年間的胡宗憲,他任兵部尚書,長期擔任抗倭主將,輯著的《籌海圖編》,是將釣魚島劃歸中國領土的第一人。胡宗憲是我縣蹯溪村的外孫,這個村莊以外孫發達而聞名。而胡宗憲是在我村讀書後中了進士,我村也以讀書而聞名。

龍川是一個有著傳奇故事的村莊。胡氏入主龍川1600多年,始遷祖胡之綱為了給子孫找一塊風水寶地,看中這塊土地,但他還不放心,請來了著名的風水大師賴文正,人稱賴布衣的風水先生選址。賴布衣整整看了三年,看遍了龍川周圍的山山水水,終於說:“東有龍峰聳立,西有鳳山對峙,龍鳳呈祥的絕佳之地,此地必出貴人。”於是胡氏在龍川定居下來。

過了幾百年,胡氏經商讀書均有成就,但並未出著名人物。胡氏先祖又請了一位著名的風水先生來看地形,那位先生看了後說:“山是好山,水是好水,地是好地,只是登高俯瞰,村肖舟形,胡又諧音‘浮’。風水再好,龍舟不穩”。

胡氏先祖連忙問有何良策穩得龍舟?那先生說,只須找一戶姓丁的在村中住下,龍舟“丁”住,便穩了。胡氏先祖不無擔心地說,萬一丁姓子孫興旺,反客為主怎麼辦?那先生寫下四個字“代代單傳”,飄然而去。

胡氏於是請來一位丁姓男子守祠堂,說來也怪,丁家果然經歷24代,代代單傳。現在去龍川,還看見龍舟船頭位置有一丁氏祖墓,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原來如此。

自此後,龍川胡氏人才輩出,成為著名的“進士村”。出了20位進士和舉人,功名牌坊13座。最著名的是明代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抗倭名將胡宗憲、都御史巡撫胡宗明,後代更是青勝於藍。

新安山水|奇特地名故事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