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山水|奇特地名故事多

地名来源广泛,

如百花齐放,琳琅满目。

故事中有地名,地名中也有故事,

今根据小时候听老辈人所讲,

整理几则以飨大家。

乡村中流传,口口相因,

真耶假耶,虽是故事,也接地气。


三羊:让三羊把你吃掉


新安山水|奇特地名故事多

三阳风光


歙县三阳,地处皖浙交界的昱岭关下,风光秀丽,人才辈出,被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林语堂喻为“东方小瑞士”。这里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洪雪飞的家乡,也走出了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状元洪钧。

唐代时三阳是个水草丰美,森林茂盛的胜地,洪氏先人在此牧羊。一日放牧结束,有三只羊任凭怎么赶,也不肯归圈。洪氏先人诧异万分,仔细观察,发现此地风水真不一般,遂举家迁来定居于此,取村名为“三羊”。后子孙繁衍,在村庄的小溪边广植梅花,又改村名“梅溪”。再后来,根据“三阳开泰”之义,将原始地名雅化为“三阳”,一直沿用至今。

三阳还是徽州府连通外部九条古道的徽杭古道上的重要村庄,过了三阳就是浙江地界,长期以来,徽州与浙江联系紧密,村民只知有杭州,不知有合肥。水路从新安江到达杭州,旱路从此地经临安到达杭州,古时称杭州为余杭,因此留下了“走余杭”这个词,形容行路匆匆,脚步奇快。

大约是明清时期,有一歙县人中了两榜进士,外放余杭知县。一日升堂,有几人扭送一男子来告状,原来这男子无意打伤了人,苦主紧追不放。知县审案之中,知道打人的原来是个徽州朝奉(学生意人),并且是歙县人,有心开脱同乡,但又不能做得难看,于是判那朝奉赔偿纹银二两,流放三羊。知县并且声色俱厉地说,敢打人,叫三羊把你吃掉!苦主见知县判得还算公道,又不知三羊在何方,以为天高地远人多不知之处,于是拿了二两银子养伤去了。解差明知县太爷有心开脱,到了临安,就把朝奉放了。当然这只是传说的故事而已。

棺材洞,奇特而辛酸的地名



新安山水|奇特地名故事多

新安江村景


棺材洞在新安江边的歙县与淳安县交界处,古时属新安郡。此地有一户人家父子二人,儿子喜欢与老子拧着干,老子往南走,他就向北行;老子叫他翻地,他就挑粪。老子年老体衰,请了个风水先生来选墓地。一选选中了自家的一块宝地,那先生说,这里“日有千人拜佛,夜有百盏明灯”,可保子孙兴旺发达。

原来此地在新安江边上,有很多石灰窑。白天纤夫们拉纤行船,一步一步好似拜佛;夜里石灰窑火光冲天,好似有百盏明灯。老头子看中了这块地,可是儿子不听话怎么办?他琢磨了很久,终于想出一计。

病重之时,他对儿子说,我死后,你千万不要把我埋自家地里,要另选块好地。他估计不叫儿子干的事,儿子肯定要干。

谁知儿子大哭一场,突然醒悟,平时不听老父话,他死了总得听一回。就没有把老父埋在自家的那块小地。

这件事让一个财主知道了,财主打听了那棺风水的绝妙之处,千方百计想把那块地弄到手。无奈那个儿子是个真孝子,祖传的那小块地,死不出手。财主无奈,买通了淳安知县,弄了张假契,将孝子捉将县里去。孝子经不住酷刑,死在狱中。

财主霸占了风水宝地,死后就埋在这里。

明代嘉靖年间,海瑞任淳安知县。到任后听说了这么件事,无奈苦主和当事人已死,见证全无。他不愿意老百姓受屈。于是在江边摆下供桌,对天焚香祷告,祈求苍天作主,为民伸冤。

那日晴空万里,一丝云彩也没有,海瑞祷告之后,晴空一声霹雳,接着天昏地暗,大雨滂沱。一道火光直冲那坟墓,将棺材甩到山涧中,此时天重放晴,万里无云。那座坟墓处只留下了个空洞洞,后人遂称此地为棺村洞,至今还是这么叫。

孝女乡:弱女子打虎救母


新安山水|奇特地名故事多

瞻淇古村


离歙县县城二十里的公路旁,有一个村庄叫瞻淇。瞻淇原名章祁,再早称为合阳,村中以章姓为主。后来雅化村名,根据谐音,取《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句,改村名为瞻淇。

瞻淇还有一个使用了很久的地名孝女乡。乡是一级行政单位,不是具体村名,但是当时设了孝女乡、孝女里、孝女村,这个孝女村就是瞻淇。我的家乡村子,古时也属孝女乡,据记载,孝女乡的名称从唐代一直使用到清末。

孝女的故事,从《新唐书》肇始,历代府志县志正史上都有记载。《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七》:(歙州)“野媪将为虎所噬,幼女呼号搏虎,俱免。”宗族资料上载:“唐章顶公生二女,与母程氏登山采桑,母为虎所攫,二女号呼搏虎,母获免,终身奉母不嫁,以孝行上闻。二女生前每岁赐给布帛,殁后赐银建祠,赐地安葬,蠲其户税,载在志书。”宋朝韩元吉以此为题材还写了一首七律《送施徽州二首》其一:“御史英名世罕俦,峨冠聊复渐承流。治功要自先冯翊,大惠何妨始歙州。野媪定知还去虎,山民从此罢赍牛。百年善政须公继,尺一书颁愿少留。”

唐代两个姑娘勇敢与虎搏斗,救了母亲,这种事迹确实凤毛麟角,而且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官府在褒奖中不但建庙建祠建桥,免税赋,给银两,还将地名也改了。后世朝廷也相继立为楷模,事迹广为流传,孝女乡的地名也久久继承下去。

横石:伤天害理终必败


新安山水|奇特地名故事多

新安江村景


在皖浙交界处的新安江边,有一个村庄叫横石。顾名思义,有一大块石头横亘在江中。

这块石头非常有名,来往新安江的船上都可以看到。人们惊异于为什么会有这块奇特的石头横在江中,却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告诉你它的来历。

传说古时新安江边人烟稀少,植被茂盛,大树参天,许多珍禽异兽生活在这里。有一条大蛇在此修行,很有些道行。只是喜吞食来往旅客,常常有船只在这里倾覆,客商被活活吞没。人们过往这里,谈虎色变,胆战心惊,可是又没有什么办法。

一日,张天师出巡南天门,运慧目,开重瞳,忽见新安江上一叶小舟急急打转,眼见要倾覆,再细看,原来是江中蛇精作怪。张天师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一脚踢起南天门的门槛,向那蛇砸去。那蛇正要吞食客商,忽见有庞然大物从天而降,要避如何避得了,生生被门槛压在江中。

恶蛇如何能逃脱,只得向张天师哀求,问何时能得脱。张天师说,待两岸葛藤相连,箬叶能包三斗三升糯米,你就可自由了。新安江两岸葛藤和箬叶都十分肥大,但如何能达到张天师所说呢?

新安江水清澈闻名于世,最早出自南朝梁的沈约写的一首诗《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引起,李白在池州的清溪写了一首诗,有句“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孟浩然也写下“湖入洞庭阔,江入新安清”的句子,从此新安江水的清澈成为文学名句。

1959年新安江水库建成,昔日的清澈江水成为千岛湖,横石也淹没于水底,这个神奇的故事渐渐为人所淡忘,只有横石那个美丽的村庄,仍然充满了无穷的魅力。我到过横石,曾写下几句打油:“听罢传奇有所思,妖蛇毕竟困无期。伤天害理终须败,箬叶长藤照旧时。”

龙川:龙舟须“丁”住


新安山水|奇特地名故事多

龙川风光


徽州绩溪有一个著名的村庄叫龙川。龙川地形十分优美,周围群山环绕,一条澄源河从村边流过,村庄与村前的大片土地巧妙地成为天然的船形,肖似一条龙舟。

龙川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名人辈出。历史上最著名的当属明代嘉靖年间的胡宗宪,他任兵部尚书,长期担任抗倭主将,辑著的《筹海图编》,是将钓鱼岛划归中国领土的第一人。胡宗宪是我县蹯溪村的外孙,这个村庄以外孙发达而闻名。而胡宗宪是在我村读书后中了进士,我村也以读书而闻名。

龙川是一个有着传奇故事的村庄。胡氏入主龙川1600多年,始迁祖胡之纲为了给子孙找一块风水宝地,看中这块土地,但他还不放心,请来了著名的风水大师赖文正,人称赖布衣的风水先生选址。赖布衣整整看了三年,看遍了龙川周围的山山水水,终于说:“东有龙峰耸立,西有凤山对峙,龙凤呈祥的绝佳之地,此地必出贵人。”于是胡氏在龙川定居下来。

过了几百年,胡氏经商读书均有成就,但并未出著名人物。胡氏先祖又请了一位著名的风水先生来看地形,那位先生看了后说:“山是好山,水是好水,地是好地,只是登高俯瞰,村肖舟形,胡又谐音‘浮’。风水再好,龙舟不稳”。

胡氏先祖连忙问有何良策稳得龙舟?那先生说,只须找一户姓丁的在村中住下,龙舟“丁”住,便稳了。胡氏先祖不无担心地说,万一丁姓子孙兴旺,反客为主怎么办?那先生写下四个字“代代单传”,飘然而去。

胡氏于是请来一位丁姓男子守祠堂,说来也怪,丁家果然经历24代,代代单传。现在去龙川,还看见龙舟船头位置有一丁氏祖墓,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原来如此。

自此后,龙川胡氏人才辈出,成为著名的“进士村”。出了20位进士和举人,功名牌坊13座。最著名的是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抗倭名将胡宗宪、都御史巡抚胡宗明,后代更是青胜于蓝。

新安山水|奇特地名故事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