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味,林清玄

昨日據臺灣《自由時報》報道,中國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於2019年1月23日過世,終年65歲。

這位我們從小在語文課本上所熟知的作家,在春天還沒降臨時,就靜靜地走了。

人間有味,林清玄

林清玄

相信多數人對林清玄的第一印象,大概都是源自於《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這兩篇學生時代的課文。

這兩篇被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曾伴隨著無數人走過美好的童年時光。

人間有味,林清玄


01


1953年,林清玄在臺灣高雄的鄉下出生,加上大伯家的孩子,家裡一共有十八個兄弟姐妹。

從小生長在一戶並不富裕的家庭裡的林清玄,向來沒有吃上過一頓飽飯,卻夢想著要當一名作家。

這個不被別人看好的願望,卻在這個懂得何為堅持的男孩兒身上,一步步地被實現了。

貧窮並沒有擊退他的志向,也沒有把他磨練成一副苦兮兮的樣子。

林清玄的文字素來以優美、簡明、清靈、富有哲理而著稱,他的文章讀來猶如一陣微風拂面,使人覺得舒暢、寬懷。

他的書籍取名也一向頗有禪意,像是《境明,千里皆明》《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

林清玄在錄製央視節目《開講啦》裡講到說,自己的母親曾問他:“我看你整天都在寫,你是在寫心酸的呢,還是在寫趣味的?”林清玄回答說:“心酸的也寫一點,趣味的也寫一點。”

母親就說:“心酸的少寫一點,趣味的多寫一點,人家來讀你的文章,是希望在你的文章裡面得到啟發、得到安慰、得到智慧,而不是說讀了你的文章以後,立刻跑到窗口跳下去,那這個文章就沒有意義。”

林清玄又問:“那如果碰到心酸的事情怎麼辦?”母親說:“碰到心酸的事情,棉被蓋起來哭一哭就好了。”

正是這樣的觀念,影響了林清玄後來的寫作風格,他在行文之中所傳達出的都是正向的能量,絲毫沒有那些可能會“帶壞”讀者的消極負面情緒。

蔣雯麗也曾在《朗讀者》第一季裡朗讀過林清玄的《百合花開》,希望以此來鼓勵那些受到艾滋病影響的孩子們。

人間有味,林清玄

在《百合花開》文末,林清玄寫道:

不管別人怎麼欣賞,滿山的百合花都謹記著第一株百合的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從不介意外界眼光的林清玄,在節目裡,他還曾自嘲有次自己去成都演講時,收到一位女讀者的來信,女孩兒在信中說自己一直是林清玄的忠實讀者,結果今天見到林清玄本人,發現他很像周星馳電影裡面的“火雲邪神”,真是相見不如懷念啊……

人間有味,林清玄

林清玄立即回信說:“相見也美,懷念也美。”並說“你長什麼樣子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頭皮裡面的東西,如果你有東西,那你就可以活得很開心,活得很自在,活得很有智慧。”

林清玄對於人生的感悟,其實已經表達得很清晰了,人活的應該是裡子,而不是過度精雕細琢於這一副外在的皮囊。

雖然林清玄的外形也許並不像他的名字那樣打動人,但他確實是文如其名。

林清玄的文字就像一股滲透著禪機的清泉,源源不斷地滌盪著讀者的心靈。


02


可以說我們的學生時代,一路上都是有林清玄的文章作為陪伴的。

他的作品因為簡約、睿智、蘊含哲理,常常被《讀者》《意林》這些雜誌收錄,用以啟迪、陶冶青少年的心智與情操。

那些年的紙媒時代,林清玄必定是中學生課外讀物裡常見的“熟客”。

信仰佛教的林清玄篤信:人間有味是清歡。

林清玄的首部人生主題散文集,也被命名為《人生最美是清歡》

。書中寫的“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也成了很多人生活的座右銘。

他對於成功的看法是:

“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樂,這就是成功。”

他對於愛的理解是:

“愛的開始是一個眼色,愛的最後是無盡的蒼穹。”

他對於生活的態度是:

“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聖賢。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他對於智慧的思考是:

“在人間尋求智慧也不是那樣難的。最重要的是,使我們自己的柔軟的心,柔軟到我們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們動容顫抖,如悉它的意義。”

他對於生命的見解是:

“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在這個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獨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內在意義,那麼,改變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從內在裡改革。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這個道理。”

在林清玄的認知世界裡,一切外物皆為次要因素,人的幸福感取決於你的心態的平和度,成就高低端賴於你的主觀能動性。

人間有味,林清玄


03


有網友在微博留言:“摯愛的愛豆成家,崇拜的球星退役,熟悉的作家去世,曾經憧憬的崇拜的人一點點退出舞臺,換上了越來越陌生的名字。曾經的輝煌和燦爛被新的潮流席捲,我們也到了一個要開始面對失去的年紀。”

不知不覺間,那些曾在小學課本里面教我們思考、引導我們向上的人,已經離開了大半。

巴金、老舍、葉聖陶、鄭振鐸、魯迅、冰心……他們多半與我們未曾謀面,可卻都成為了大家成長道路上,指路明燈一樣的存在。

林清玄對待生命是豁達的,他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他說:“誰見過人蓄養鳳凰呢?誰能束縛月光呢?一顆流星自有它來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處。”

林清玄和古龍是好友,可兩人的文風卻大不相同,一個柔和澄明,一個冷峻清冽。

人間有味,林清玄

林清玄的精神世界,大概與當今所流行的“喪文化”是完全相反的。他總是鼓勵我們“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他在文章中寫:

“如果我們的每一天是一幅畫,應該盡心地著墨,盡情地上彩,盡力地美麗動人,在落款鈐印的時候,才不會感到遺憾。”

這個外形粗獷,內心柔軟、文字細膩的“火雲邪神”,如今雖然是斯人已逝,可他文字裡所貫穿的那種清澈與意趣,安定與祥和的精神力量,卻永遠地留在了讀者的心田。

翻開林先生的微博,最近一條寫著:“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人間有味,林清玄

正如林清玄所說:“害怕失去才是痛苦的根源。

面對一個個已然離開的名流大師們,或許對他們最好的銘記,便是去踐行他們作品中所秉持的,那些積極正向的觀念。

這樣即便是那個“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永遠不會枯萎。


本文作者 | 橘綠 @文化咖孵化工場成員​​本文由文化咖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投稿或合作事宜,請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