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再不認真造車,就要死了!

說到2018年,除了共享經濟的衍生發展外,造車新勢力也是迎來了一波熱潮。這些以互聯網為依託,以電動汽車為主陣地的新型車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以下就是草民自己的一些觀點哈!

造車新勢力!再不認真造車,就要死了!

伴隨著國家政策的推動,新能源汽車(目前基本就是指電動汽車)收到很多消費者的青睞,而且相比於傳統汽車製造業需要較高的技術壁壘,電動汽車的入門門檻則相對低上很多,除去了核心的“三電”技術外,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技術壁壘了,而且汽車行業的回報率又比較高,這就吸引了不少的資本紛紛投入其中,所以就誕生了不少的造車新品牌。

造車新勢力!再不認真造車,就要死了!

這個現象就好比是當前手機大範圍鋪開的時候一樣,那時候個人通訊成為了時代的主流,而且當時硬件廠商在出售硬件的時候都會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所以手機的製作門檻被大大降低,也就是說只要你會造手機殼,你就能造手機!這就造成當時一時間各方資金都瘋狂湧入,手機品牌層出不窮。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市場的考研,真正在市場上留下來,並且做大做強的也屈指可數,那這是否就預示著造車新勢力的未來呢?

造車新勢力!再不認真造車,就要死了!

在我的印象裡“遊俠”汽車似乎是國內造車新勢力的開局之作,但似乎到現在也沒看到實車落地!國內的造車新勢力非常多,但真正造出實車的又有多少,更不用說是量產了!甚至讓我有點時候覺的這就是一個融資騙局!我做一個PPT,弄個模型就可以上市,上市了就能融資,但誰又會管我是否真的能造車呢?

造車新勢力!再不認真造車,就要死了!

但在這些造車新勢力中,我們還是能發現一部分值得一說的車企。比如說蔚來,或者小鵬亦或者威馬這些車企的確讓我們看到了這是一家車企,而不是一家廣告公司的希望。但我們也要清楚的發現,相比於傳統車企來說,造車新勢力就如同新生兒一樣稚嫩。目前是造出了車,也弄了一大堆噱頭,但是否能在市場上繼續存活下去呢?技術的積累是否到位了呢?

造車新勢力!再不認真造車,就要死了!

未來的幾年中這些車企又會剩下多少?未來的幾年中,是否會有像是華為這樣的企業在這群造車新勢力中誕生,但願這不只是一場資金的遊戲,而是真的能造好車的角鬥場。當歷經風雨之後,期待中國汽車行業的未來!作者無意,讀者無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