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包拯:包拯從小受父親虐待嗎

話說包拯:包拯從小受父親虐待嗎

在中國的許多民間故事裡,大凡深受老百姓愛戴的英雄人物都有一個“很好”的出身,要麼出身寒門,要麼家道中落。有關包拯的民間故事自然也逃脫不了國民的審美心態。這有點像魯迅所批評的“十景病”。一直到現在有些人還對這種“理論”深信不疑。但包拯的出身在民間傳說中既不同於“出身寒門”,也沒有“家道中落”的情節,而是民間作者另闢新徑給包拯創造了一個“好”的出身。

在很多傳說故事中,都把包拯的父親寫成是個膽小怕事、虐待包拯、吝嗇小氣的“包十萬”、“包百萬”。

明代成化說唱詞話中有《包待制出身傳》,是最早的包拯身世故事,在後世流傳廣泛,對各種包公戲典、小說影響頗大,在包拯故事的流傳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包待制出身傳》開篇唱道:“休唱三皇並五帝,且唱仁宗有道君。四十二年為天子,經過幾度拜郊恩。十度拜郊三十載,四度明堂十二春。四十二年興社稷,只靠朝中武共文。文有清官包待制,武有西河狄將軍。但是兩班文共武,創立仁宗定太平。聽唱清官包待制,家住廬州保信軍。離了廬州十八里,鳳凰橋畔小包村。爺是有錢包十萬,媽媽稱呼叫太君。家有水田三千頃,每僱長工二千人。好養耕牛千百個,頭生兩子甚超群,末遇三郎生得鬼,八分像鬼二分人。面生三拳三角眼,太公一見怒生嗔……”

從這短短的幾句唱詞中,我們至少可以獲取這樣的信息:包拯出生時家庭富有,但包拯因長得醜而令其父生怒,結果是無緣享受幸福的童年。

包太公見三兒小包拯“八分像鬼二分人”,就叫童兒抱到南山下潤水中溺死,全然沒有一點父子骨肉之情。就在這關鍵時刻,包拯的大嫂出現了。“大嫂直至廳階下,深深下拜說原因。三叔雖然生得醜,一雙眉眼怪雙輪。頭髮粗濃如雲黑,兩耳安邦定國紋。公公不要三叔後,媳婦乞叔做兒孫。看養在房年十歲,看看長大得成人。”

包拯的大嫂將小包拯抱回家,整整撫養了10年。這一日,太公見小包拯在廳前玩耍,把他叫到一旁說道:“你在嫂嫂房中吃飯年深,今日爺爺給你一差遣。”小包拯聽了便告訴大嫂,大嫂說:“不是讓你去讀書,而是讓你到南莊放牛。”

已經開始懂事的小包拯,心裡受到多大的刺激啊!唱詞中唱道:“三郎聽得爺爺語,眼中熱淚落紛紛。”小包拯只好馱犁牽牛去南莊了。

話本說到這裡,包拯“不幸”的童年和少年遭遇已值得我們非常同情了。而包太公虐待小包拯的情形已看不出他們之間還有什麼骨肉之情!當然,這只是民間故事的傳說而已,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在新編長篇小說《包公》裡,把包拯童年、少年的故事寫得更加曲折離奇。小說的第一回是《做怪夢包公降世錦屏山文拯遭棄》。包拯的母親在未生包拯之前,已有二子。長子包山,次子包海。這兄弟二人,雖是同父同母,一個血統,然而品性卻迥然不同。大少爺包山,心胸豁達,忠厚老實,為人正直。二少爺包海,心胸狹窄,陰險毒辣,尖酸自私。大少爺之妻王氏,品行端正,賢妻良母。二少爺之妻李氏,陰毒奸險,愛財如命。而包拯的父親包太公則被定為一位清心寡慾、安分守己之人。

這一年,老夫人周氏和大兒媳王氏幾乎同時懷孕在身。大兒媳王氏生一個胖兒子,取名包勉,閤家慶賀了一番。這一日,包夫人即將臨盆。包員外獨坐在書房裡隨手抓起一部鬼怪小說,看著看著不覺伏案而睡,做了個怪夢。恍惚之間,半空中祥雲繚繞,瑞氣千條,一道紅光輕輕地飄落到自家的屋頂之上。這紅光猛地一閃,一個怪物掉到自己面前。包員外暗吃一驚,定睛細看,只見這個怪物,頭生雙角,紅髮黑臉,巨口猴牙,左手託金銀,右手執硃筆,朝著包員外舞拜。包員外見狀,頓時嚇出一身冷汗。這時,只聽見門外傳來丫環的聲音:“方才老夫人生下一位少公子,奴婢特來報喜!”包員外聽罷,想起剛才的怪夢,嚇得心口亂跳,驚疑不止,愣了半天說不出話來,只疑心周氏生下個妖精!

包海夫妻倆一直為財產問題發愁,聽說生了個弟弟就更是記恨在心了。李氏罵道:“百萬家財,好好的二一添作五,偏偏生出個三妖精來!”包海一聽“三妖精”,計上心來,急急忙忙走進父親書房,跪倒說道:“剛才聽爹爹說夢見一怪物,莫不是錦屏山那棵老槐樹成了精?古人說,妖精進門,全家不幸,不是家敗,就是人亡!我們怎麼敢把這個妖精留在家裡呢?”包員外正為此事發愁,沉思片刻,說道:“我兒起來。家醜不可外揚。你去把這個小妖精扔掉,要辦得隱蔽。日後,你母親問起小妖精來,我就說落生不多時就死了。”包海聞言,如得了聖旨一般,立刻離開書房。他乘人不注意,伸手抱起三弟,用小被子一裹,放進一隻茶葉竹簍裡,拔腿便往錦屏山跑去。走到潤邊,正欲把三弟扔進潤裡,忽聽一陣風響,只見草叢中現出兩點綠光。包海定睛一看,原來是一頭猛虎,嚇得把三弟往草叢中一放,掉頭就跑。

這是長篇小說《包公》第一回的故事概要,情節生動,各個主要人物的形象也較鮮明,而這一段故事在話本中只有八句話。兩者在故事情節的安排上亦有不同。從這也可以看出,包拯故事是一個不斷豐滿的發展的體系。小說的第二回是《過生日包公認母文曲河又遭暗算》。

包拯一生下來,就遭二哥二嫂暗算,遭父親遺棄,但就像包拯的各種傳說故事一樣,他總能夠逢凶化吉。包海夜奔錦屏山,正要把包拯扔進深潤之中,突然被一隻猛虎嚇了回來。故事說到這,有人恐怕會想,這隻猛虎定是隻母虎,它不僅沒吃包拯,反而用乳汁餵養包拯,但這本書的作者沒有走入這個帶有神化色彩的故事套路中去,而是讓包拯非常僥倖地虎口逃生。這隻猛虎看見一個竹簍子擺在面前,就用前爪撥弄,不料簍子順坡滾下,碰到一棵樹,把包拯甩了出去,掉到一蓬深草叢中。猛虎大吼一聲,騰空撲去,叼住空簍,咔嚓一咬,覺得味道不對,就吐出簍子,在松樹底下舔起舌頭來。

這時,從樹後跳出一個人來,托起三股鋼叉,疾步向前走來,對準虎頭,猛力叉去。老虎與人搏鬥了幾個回合,終於噴出一股鮮血,倒地斃命。此人乃附近的獵人,前不久妻子產下一子,不幸初生的嬰兒竟患臍風死了。獵人今夜打到一隻老虎,好不快活!他正要拖著老虎回家,小包拯恰到好處地哭了起來。獵人聽見嬰兒的哭聲,聞聲找到包拯,又驚又喜,興沖沖地抱起孩子下山而去。

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屋裡說話,窗外有耳。當包海夫婦在屋裡商議謀害小包拯的時候,大嫂王氏恰巧打窗外經過,從頭到尾,聽了個明明白白。王氏回屋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訴了丈夫。包山聽完,猶如晴天響起一聲露雷,大吃一驚。救人如救火!包山心急如焚,風一般衝出家門,直奔錦屏山。包山來到山上,正好碰上獵戶,就問他有沒有見到一個嬰兒。獵戶想把小包拯抱回去養著,以安慰妻子產後喪子的悲痛之心。正在猶豫之時,小包拯又恰到好處地哭了起來。包山見狀,忙跪下拜謝道:“莫不是壯士救下小弟?!請受我一拜!”獵人忙叫包山快快起來,從懷中抱出嬰兒,交給包山。包山說了一些感激的話,才下山回家。

包山將小包拯抱回自己的屋中,與妻子王氏商議該怎麼辦。若稟報父母,只怕傷了二弟夫妻的臉皮,有失手足之情。最後兩人商議,將小包拯暫且撫養,瞞住他人,將包勉送寄到山中相遇的獵戶家,讓他們收為義子,此事可兩全其美。兩個人這樣商量的,也這樣做了。可憐王氏深明大義,忍痛割愛。也可憐小包勉從小就被送出家門!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包拯已長至7歲,生得一張黑臉,黑亮光滑。包山夫婦給他取了奶名,叫做黑子。包黑子從小就把大哥大嫂呼為父母,並不知親生父母是誰。

這一日,老夫人周氏過生日,閤家擺了個家宴以示慶賀。王氏帶著小包拯先來到婆婆屋裡拜壽。小包拯來到老夫人面前,雙膝跪倒,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老夫人見狀,頓生憐愛之情,一把將小包拯摟在懷裡,仔細端詳起來,又不由得想起7年前的事來,便對王氏說道:“我常常懷念7年前所生下的那個麼兒子。當夜落地不久,不知怎的就死了!若是活著的話,也該這麼大了。”王氏聞言,心裡一酸,淚流滿面,連忙跪倒在地,欲將7年前包海暗算、包山救小包拯之事說來,又恐全家因此事又生事端,忙改口道:“兒媳懇求婆婆恕罪!”王氏忙問:“我兒何罪之有?”“啟稟婆婆,此子正是婆婆7年前生下的三弟!兒媳怕婆婆年邁,乳食不足,擔不得乳哺操勞,故而大著膽子,將三弟暗暗抱到自己屋裡撫養。欺母之罪,實在難當!”老夫人聞言,早已大喜過望,哪裡還肯責怪兒媳?!又過了幾日,王氏把包勉接了回來。一家人聚在一起,將事情說明。包海看到此情景,先是大吃一驚,以為先前的事情敗露,正嚇得兩腿哆嗦,再聽老夫人說話,並不知真實情況,方才平靜下來。包海夫婦不但不感謝王氏替他們隱瞞了罪過,反而對小包拯更加懷恨在心。

轉眼之間,又過了兩年,包拯長至9歲,愈發惹人喜愛。包海夫婦看在眼裡,恨在心裡,謀害包拯之心有增無減!一天,包海來到書房,對包員外說道:“爹爹,我們莊戶人家,總以勤儉為本。勤儉發家,勤儉持家,乃古之常理。如今三黑已經9歲了,什麼事也不會做,日後長大了有什麼用呢?依我看,是否叫三黑跟著長工周老大的兒子長保,去學學放牛放羊。一來學點本事,二來不吃閒飯,三來身體也會結實些。”包員外聽罷此言,也覺得有道理,就與夫人周氏商議。周氏雖有些不願意,但最終還是被包員外說通了。周氏又將兒媳王氏叫來,王氏道:“一切聽從公公婆婆的調度。”這樣,小包拯就走上了放牛的道路。

打這以後,包拯與長保早出晚歸,與牛羊打起交道。長保領著包拯或到錦屏山下,或到文曲河邊。他們在河邊放牧時,就到河裡玩耍,在淺水處練習游泳。

這一日,太陽熱辣辣的,連一絲風也沒有。二少爺包海也跑到文曲河裡來游泳。突然,他發現包拯和長保在淺水竹排邊玩耍,那股謀害三弟的惡念,又湧上心頭,心想:“我然恿爹爹叫三黑出來放牛牧羊,實指望他能夠出事身亡,不料天不遂人願,他倒越長越結實了。今日機會又來了!看來三妖精不會游泳。我何不趁此良機,叫他淹死在這裡!”主意已定,便急忙游到包拯身邊,裝出一副親熱的樣子對包拯說:“三黑,我來教你跳水,好嗎?”包拯對水的興趣正濃,聽二哥說教他跳水,很是高興。長保知道包拯連游泳都不會,怎麼能跳水呢?但一想到是二少爺的話,也不敢插嘴。包海對包拯說道:“學跳水,就要到水深的地方去。這裡水淺不能跳。三黑跟我來!”長保擔心出事,就跟在後面。包海拉著包拯走到河邊一個長滿雜草的土包上,伸手向下面一指,說道:“這裡水深,就在這裡跳水最好。”包拯仔細一看,這土包離文曲河面少說也有1丈多高,心裡猶豫不敢跳。長保心想:“不會水的人跳下去,不淹死才怪哪!”長保在一旁,做著準備,好下水救人。此時,包海催促道:“跳呀!”嘴裡說著,冷不防伸出右手,朝包拯的背脊上狠命一推,包拯大叫一聲:“唉呀!”身不由己,掉下文曲河去了。這一節故事是原來話本中所沒有的,唯一的相同之處是保留了傳說中的“長嫂撫養”這一故事原型,此外又添加了不少東西,讓讀者又為包拯多擔心了幾次。

包海暗算包拯,推他跳下深水中,從而把故事引到第三回《送油餅暗中放毒後花園落井下石》。

包拯掉下河去,長保見了,嚇得魂飛魄散,大叫了一聲:“不好。”緊跟著跳進了文曲河。包海叉手站在河岸土包上,心裡盤算著,陰謀終於得逞了。包拯沉到河底,並不十分慌張,而是奮力往上面拱,待半截身子露出水面,伸手蹬腿在河中拼命掙扎,按照平時練習游泳的動作拍打起來,而這時,長保已奮力游到了包拯身邊,高聲說:“三少爺,不要怕!我來保駕了!”包拯頓時膽大起來,腳蹬手劃,竟向前遊開去,不禁樂得大叫:“我會游水啦!我會游水啦!”包海見狀,不由得心裡罵道:“小妖精,算你命大!總有一天,我要叫你粉身碎骨,死無葬身之地!”包拯上得岸來,穿好衣服,不見二哥包海,並不介意,而只是沉浸在學會了游水的歡樂之中。

眨眼又過了幾個月。一天,包拯同長保一起趕著牛羊到錦屏山鵝頭峰下放牧。忽然間,烏雲四合,狂風呼呼,雷聲隆隆,電光閃閃,夥伴們趕忙往山窩裡的一座關帝廟中躲雨。只聽得一聲露靂,瓢潑大雨從天而降,整個錦屏山淹沒在狂風暴雨之中,包拯等人早已淋得身無干紗。直到傍晚時分,雨住天晴。包拯受雨著涼感到不舒服,長保就趕著牛羊同包拯一道回村。他們剛到村頭,就見包海房裡的丫環秋香,手託一個茶盤,盤裡放著一碟油餅,迎面走來說道:“三少爺,這是二奶奶叫我送給你的點心。”原來包海夫婦謀害包拯之心急切,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李氏瞅準今天這個機會,親手把碰霜摻進油餅裡,叫秋香送給包拯吃。包拯一死,他們又可拿秋香去抵命。這一箭雙鵰的計好毒啊!秋香哪知底細,自然奉命而來。包拯接過油餅,正要往嘴裡送,只覺渾身猛地顫抖,手指發麻不聽使喚,竟將油餅掉落地下。包拯山上淋雨著了涼,想不到竟救了自己一命。長保家的狗這時跑過來,叼起油餅就跑走了。兩人來到周老大屋裡,周老大服侍包拯喝茶更衣。長保把牛羊趕入圈中,走到院裡,忽然驚叫起來:“不好了,我家的黑狗死了!”周老大聞言,甚感奇怪,就問長保剛才看見狗吃了什麼東西沒有。長保就將秋香送油餅的事情給爹爹說了。周老大一把將兩個孩子拉到屋裡,對長保說,此事以後不準再提。然後囑咐包拯道:“三少爺,你要多長個心眼啊。這黑狗只不過是個替死鬼呀!”包拯明白周老大的話,但不相信二嫂會有害己之心。包拯回家,又把這事與大哥大嫂講了一遍,包山夫婦聽了暗暗捏了一把汗。

包拯病了,王氏請醫治療,精心護理,老夫人每天數次來探望三黑。這天中午,包海夫婦知道包拯病體已愈,乘包山外出辦事、王氏到後堂服侍婆婆的機會,突然來到包拯房裡。一見面就假惺惺地問:“三弟病體可好了些?”包拯答道:“好多了。明日就能去放牧。”李氏皮笑肉不笑地接上腔:“哎喲,好兄弟,急什麼呀!多養幾日,不打緊。”“多謝二嫂關心!”“哎呀,好兄弟哇,我講一件怪事給你聽。我們家裡的後花園,不是有一口枯井嗎?那是老祖公在世的時候挖好的。到公公去世以後,徑自乾枯了,幾十年沒人過問。你說怪不怪,昨日我們到後花園觀花,忽然聽到枯井裡有人叫喊,我以為是哪個死丫頭不小心掉進去了,我趴在井邊,伸著頭往下看,一不小心就把頭上的金簪子掉到枯井裡去了。我生怕婆婆責怪,就叫你二哥去打撈,只因井口太小,下不去。這件事,嫂子不便聲張,想來想去只好請三弟辛苦一趟。不知三弟肯不肯呢?”包拯聽了,覺得新鮮,就滿口答應了。包拯翻身下床,興致勃勃地跟著二哥、二嫂來到後花園的枯井旁。包海拿起早已準備好了的繩子,拴在包拯腰間。包拯手扶井邊縱身跳下井口,說道:“二哥,你將繩子慢慢放鬆,待我摸到金簪,拉一下繩子,你便將我拉上來。”包海答道:“二弟放心。”開始,包海手中的繩子放得很慢,包拯很高興,覺得怪好玩的。可繩子放到一半時,包海猛然撒開雙手,包拯一下子掉到井底,摔得渾身麻木疼痛。這時包拯才明白:“二哥、二嫂果有害我之心!”想到這裡,包拯又驚又怕。在這枯井之中,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包拯睜大眼睛,四處張望,四周一片漆黑,只有頭頂上井口外面陽光明亮。包拯隨著井壁向上爬,可井壁光滑,無法扣住。包拯並不死心,在井的四壁亂摸。正當他從井東面往井北面摸的時候,突然雙手撲空——正在這個時候,包海夫婦在井上搬來石頭、磚瓦,一塊一塊地向井口砸,真個是落井下石!包海夫婦砸著包拯沒有?沒有。原來,這口枯井的北面是一個大缺口,包拯剛才雙手撲空,正是摔倒在這缺口裡。剛才講到,這口枯井是老祖公時挖的,那時是為了防錦屏山上的強盜而挖的秘密通道。後來,錦屏山上的強盜被官兵殲滅,這口井也就漸漸地被人遺忘了,到包員外這一代,就不知道這口井的秘密作用了。包拯隨著缺口,往上爬,竟是一條一人寬的通道,直通地面的一處荊棘處。這樣,包拯又死裡逃生,脫離了險境。

在長篇小說《包公》的前三回裡,包拯先後遭到二哥、二嫂4次致命的暗算,真是一來到這個世上,就多劫多難,就看到了人世間的險惡。然而,大哥、大嫂那種對包拯勝於對自己親生孩子的深厚的愛,又讓包拯看到了人世間善良的一面。童年的包拯處於這人世間的大惡與大愛之間,養成了孤僻少言的性格。這也對包拯以後的思想性格的成熟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一方面使他嫉惡如仇,對待惡人毫不留情,一方面也使他愛民如子,同情那些善良的人們,故而包拯才能在善與惡面前立場堅定、不徇私情!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中的包拯、文學中的包拯。

包拯真實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呢?時代久遠,我們也難詳其究。所有的歷史資料對這一段的記載也較少。和包拯同朝為官的吳奎,也是包拯的摯友,在包拯的《墓誌銘》中對包拯的童少年時代只說了九個字:“挺然若成人,不為戲蝟。”

在1990年版《肥東縣誌》裡,有這樣的記載:“包拯故居,位於縣城東解集鄉包村(古名小包村)。故宅早毀,現存一井一塘,均在故居後院。井與塘東西並列,相距百米。井名花園井,深13米,井筒上部5米為近年重修,其下8米仍為宋井風格。塘名清淨塘,又名清明塘、荷花塘,長方形,水甚清澈。”二嫂謀害包拯,大概就是從這口井演繹而來。

縣誌裡還有這樣的記載:“祖籍縣境小包村,北宋嘉佑元年(1056年)遷居合肥城。包拯少年在鄉讀書,亦兼耕牧。”“村東南有鳳凰山,又名柴山。山上雜樹稠密,傳說包拯少年常在此山打柴、嬉遊。”從這裡可以看出,包拯的童年、少年,是比較貧苦的,放過牛,砍過柴,因而傳說中的故事,也有所依據,並非完全出自主觀臆造。傳說中包拯的性格,也與這些記載基本保持一致。至於演繹出的那些奇特而又生動的故事,那就要感謝那些無名的、民間的藝人和創作者了。這些奇特的傳說,很有力地表明:包拯瞭解民間疾苦、貼近黎民百姓,為他今後的執法如山、為民除害、打擊權豪鑄造了可靠的基礎,這就增加了這位“包青天”的魅力和可信性。這種創造,反映了普通人民的意願和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