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你家的春聯貼對了嗎?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孩子們放學了,滿世界狂奔的時候;

婆姨們匆忙了,把整個院子、陽臺整成花花綠綠萬國旗的時候;

大街小巷開始摩肩接踵了,店鋪的老闆忙得飯都顧不上吃的時候;

單位裡員工焦躁了,私底下竊竊私語獎金的時候;

就是舊曆的新年要到了。

這些年,你家的春聯貼對了嗎?

過年,在農村有許多事要做,準備年貨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不過,現如今工業化的步子快,曾經殺年豬、打豆腐、做糖食、炒瓜子等等重要的環節都已被省略,讓它們只留在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記憶中。

然而,衛生還是必須要打掃,雞鴨魚肉也都還要準備,瓜子糖果自然不能缺少,柴米油鹽醬醋茶,平時缺少個一樣兩樣到也無妨,大過年的不能短;

這些年,你家的春聯貼對了嗎?

孩子的新衣服、父母的禮物都得提前預備,要去的七大姑、八大姨家不能空手,大大小小侄女、侄兒們的紅包也很重要,要好的朋友、尊重的領導也必須考慮周到。

你是不是覺得過年有點累,是的,做個當家的人不容易。問題是,你百密一疏,針頭線腦的小事你都記住了,辛辛苦苦忙完一大桌年夜飯,把一家人吃飽喝足了,你還得有件事要做——貼春聯,完了,你忘記買了,這時候,大約是你一年來最懊惱的事情吧!

這些年,你家的春聯貼對了嗎?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到過,反正有年我就幹了這樣的挫事,你問我腫麼辦?那還能怎麼著,開車一個鎮一個鎮、一條街一條街、一家店一家店的碰運氣唄!

中國地大物博,過年的風俗各種各樣,但是貼春聯這事卻都一樣。

我父親那時候每年在過小年之前都要去一趟鎮上,挑回滿滿一籮筐的吃喝穿用,春聯最是寶貴的物件,專門用個筐子盛著,怕被壓壞了,媽媽看見回家父親第一句話必是“門對子買了沒?“

春聯,在我們村都稱呼為“門對子”。

這些年,你家的春聯貼對了嗎?

父親對春聯的講究大約有點虔誠,挑選春聯的時候首先看紙張,太薄的不要,張貼的時候容易破,如果春聯破了,這對他來說是兆頭不好的頭等大事;

銅版紙的也不要,燙金的字好看,但是不好貼,風吹雨打容易脫落,自然也兆頭不好;

然後是尺寸,大門貼幾尺的,中門是多大,後門要多長,他記得清楚,規格不能亂;

春聯寫的內容更重要,不僅要吉祥,而且要朗朗上口,聽不明白、意思晦澀、讀來拗口,一律不要;他識字不多,必需要售賣者高聲念出春聯上的內容,聽到滿意的方可。

這些年,你家的春聯貼對了嗎?

回家後,父親一定會對我們重複他記住的春聯內容,這很重要,因為貼錯了春聯的上下聯那是一件很沒面子的大事。新年,所有親朋好友都要互相串門“拜年”,鑑賞每家大門上的對聯也是一項內容,內容驢頭不對馬嘴,貼混不同對聯,貼錯上下聯,都要被村上人笑話一陣子,而那些錯把“六畜平安”當成橫批貼在門頭上的糗事則要被人說上一整年。

這些年,你家的春聯貼對了嗎?

父親去鎮上的中午如果喝酒了,回來忘記春聯的內容,那麼區分上下聯的事情就要交給我,誰讓我已經讀了幾年書呢!我那時候,對這事煩得要死。

中國人在對聯這事上還真是講究,上下聯怎麼貼也有章法,上聯在古時候自然是貼在右的,但是在現如今,是貼在左還是右並沒不確定,這主要是看橫批的字是從左到右還是從右到左。

這些年,你家的春聯貼對了嗎?

你別覺得這不是事,貼錯對聯的現象當年比比皆是,現如今也大有人在,不僅是過年的普通人家,許多公園和景區在懸掛楹聯的時候也經常犯錯誤。春聯和一般楹聯不同,都是從右到左貼。

而對當年的我來說,問題不在於上聯貼在左還是右,而在於如何區分上下聯。買的成品對聯倒也好區別,標有價格的自然就是下聯,但是對於父親來說買印刷的成品對聯是不可能的,一來價格比較貴,二來也顯得沒文化。

在這一點上,現如今的城裡人也不能免俗,每到有組織書法家送對聯的活動,那現場,總是洛陽紙貴,我想,文化是一個方面,另一個原因估計是不要錢吧!

區分上下聯主要靠平仄,老師說是“仄起平落”,啥意思呢?古漢語有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

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現代漢字的讀音則變成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平仄的區分也大致差不多,而絕大部分對聯都會符合“仄起平收”這個標準,簡單來說就是上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普通話三聲、四聲)結尾,下聯則是平聲字(普通話一聲、二聲)結尾。

這些年,你家的春聯貼對了嗎?

你們別覺得這事很簡單,對我來說,這很不靠譜,我發音不標準,許多字讀一遍還能分出平仄,多讀幾遍便覺得分不清了。

可是父親讓我辨別上下聯的時候,我可不能說分不清啊,只好硬著頭皮說誰誰是上聯,誰誰是下聯,第二天新年,心裡惶恐不安,生怕有好事且有文化的人拜年時嘲笑我們家春聯貼錯了,還好,這事一直沒發生,大約許多人也未必能分清楚,也或許即便看出問題也不會當面說破吧。

這些年,你家的春聯貼對了嗎?

春聯對於過年來說,大約是一件標誌性的物品,“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從五代到明朝,桃符演變成春聯,大約是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貼春聯的第一鼓動者,號稱“對聯天子”,下聖旨讓人貼春聯,大過年的,他老人家還檢查人家有沒有貼春聯,有次看見一殺豬閹豬的屠戶忘記這茬事,大筆一揮,贈聯一幅:“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

”天子所賜,這孩子哪裡敢貼門上,供在家裡,日夜焚香,朱皇帝聽了,一高興又賞了紋銀三十兩。這皇帝老兒還真有四處題字的雅趣,以至於後來我們也有個別領導人喜歡效仿這個調調,卻成了笑柄。

這些年,你家的春聯貼對了嗎?

父親買對聯從不忘另買一些單寫的福字,門頭上,家裡的箱子櫃上,都貼。貼福字也有講究,我看見許多人家都是貼錯的,錯在把福字倒貼。

福字倒貼是取福“到”了的諧音,得個彩頭,但是這個倒貼的福字不是哪裡都行,正門的門頭上是萬萬不可,當然,若是今年家中不幸想來年改個運氣,這也未嘗不可,不過這是特例了,福字倒貼一般都是室內的箱子、櫃子、米桶之上。

這些年,你家的春聯貼對了嗎?

貼春聯的時間,父親也是有講究,大致都是在年飯結束後,日落之前。父親從不用膠水,更不會像現在的年輕人用透明膠布糊弄一下,而是認真的把麵粉調成一盆麵糊,用撕下的舊對聯沾上刷滿春聯的背面,這樣的貼法,春聯平整密實,不容易脫落。貼的時候,母親總在一旁看並指揮著,“高點,低點,過來一點,正一點。

家有親人離世,有些地方不貼春聯,有些地方三年內貼的春聯顏色不同,各地風俗不同,用什麼顏色也不盡然,我們這第一年貼白色,第二年黃色,第三年綠色,為啥這樣我不知道,大約最後用綠色是說墳上已經綠草青青,一切都該忘了吧。

這些年,你家的春聯貼對了嗎?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過年的儀式感越來越少,今年的城區又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雖說是環保的需要,但是年味更淡了也會是不爭的現實,少了一份喧囂,多了一些鄉愁。

在這個不斷遺忘的時代,不久的將來,我們怕是把春聯也忘貼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