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你家的春联贴对了吗?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孩子们放学了,满世界狂奔的时候;

婆姨们匆忙了,把整个院子、阳台整成花花绿绿万国旗的时候;

大街小巷开始摩肩接踵了,店铺的老板忙得饭都顾不上吃的时候;

单位里员工焦躁了,私底下窃窃私语奖金的时候;

就是旧历的新年要到了。

这些年,你家的春联贴对了吗?

过年,在农村有许多事要做,准备年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不过,现如今工业化的步子快,曾经杀年猪、打豆腐、做糖食、炒瓜子等等重要的环节都已被省略,让它们只留在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记忆中。

然而,卫生还是必须要打扫,鸡鸭鱼肉也都还要准备,瓜子糖果自然不能缺少,柴米油盐酱醋茶,平时缺少个一样两样到也无妨,大过年的不能短;

这些年,你家的春联贴对了吗?

孩子的新衣服、父母的礼物都得提前预备,要去的七大姑、八大姨家不能空手,大大小小侄女、侄儿们的红包也很重要,要好的朋友、尊重的领导也必须考虑周到。

你是不是觉得过年有点累,是的,做个当家的人不容易。问题是,你百密一疏,针头线脑的小事你都记住了,辛辛苦苦忙完一大桌年夜饭,把一家人吃饱喝足了,你还得有件事要做——贴春联,完了,你忘记买了,这时候,大约是你一年来最懊恼的事情吧!

这些年,你家的春联贴对了吗?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反正有年我就干了这样的挫事,你问我肿么办?那还能怎么着,开车一个镇一个镇、一条街一条街、一家店一家店的碰运气呗!

中国地大物博,过年的风俗各种各样,但是贴春联这事却都一样。

我父亲那时候每年在过小年之前都要去一趟镇上,挑回满满一箩筐的吃喝穿用,春联最是宝贵的物件,专门用个筐子盛着,怕被压坏了,妈妈看见回家父亲第一句话必是“门对子买了没?“

春联,在我们村都称呼为“门对子”。

这些年,你家的春联贴对了吗?

父亲对春联的讲究大约有点虔诚,挑选春联的时候首先看纸张,太薄的不要,张贴的时候容易破,如果春联破了,这对他来说是兆头不好的头等大事;

铜版纸的也不要,烫金的字好看,但是不好贴,风吹雨打容易脱落,自然也兆头不好;

然后是尺寸,大门贴几尺的,中门是多大,后门要多长,他记得清楚,规格不能乱;

春联写的内容更重要,不仅要吉祥,而且要朗朗上口,听不明白、意思晦涩、读来拗口,一律不要;他识字不多,必需要售卖者高声念出春联上的内容,听到满意的方可。

这些年,你家的春联贴对了吗?

回家后,父亲一定会对我们重复他记住的春联内容,这很重要,因为贴错了春联的上下联那是一件很没面子的大事。新年,所有亲朋好友都要互相串门“拜年”,鉴赏每家大门上的对联也是一项内容,内容驴头不对马嘴,贴混不同对联,贴错上下联,都要被村上人笑话一阵子,而那些错把“六畜平安”当成横批贴在门头上的糗事则要被人说上一整年。

这些年,你家的春联贴对了吗?

父亲去镇上的中午如果喝酒了,回来忘记春联的内容,那么区分上下联的事情就要交给我,谁让我已经读了几年书呢!我那时候,对这事烦得要死。

中国人在对联这事上还真是讲究,上下联怎么贴也有章法,上联在古时候自然是贴在右的,但是在现如今,是贴在左还是右并没不确定,这主要是看横批的字是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

这些年,你家的春联贴对了吗?

你别觉得这不是事,贴错对联的现象当年比比皆是,现如今也大有人在,不仅是过年的普通人家,许多公园和景区在悬挂楹联的时候也经常犯错误。春联和一般楹联不同,都是从右到左贴。

而对当年的我来说,问题不在于上联贴在左还是右,而在于如何区分上下联。买的成品对联倒也好区别,标有价格的自然就是下联,但是对于父亲来说买印刷的成品对联是不可能的,一来价格比较贵,二来也显得没文化。

在这一点上,现如今的城里人也不能免俗,每到有组织书法家送对联的活动,那现场,总是洛阳纸贵,我想,文化是一个方面,另一个原因估计是不要钱吧!

区分上下联主要靠平仄,老师说是“仄起平落”,啥意思呢?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现代汉字的读音则变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仄的区分也大致差不多,而绝大部分对联都会符合“仄起平收”这个标准,简单来说就是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这些年,你家的春联贴对了吗?

你们别觉得这事很简单,对我来说,这很不靠谱,我发音不标准,许多字读一遍还能分出平仄,多读几遍便觉得分不清了。

可是父亲让我辨别上下联的时候,我可不能说分不清啊,只好硬着头皮说谁谁是上联,谁谁是下联,第二天新年,心里惶恐不安,生怕有好事且有文化的人拜年时嘲笑我们家春联贴错了,还好,这事一直没发生,大约许多人也未必能分清楚,也或许即便看出问题也不会当面说破吧。

这些年,你家的春联贴对了吗?

春联对于过年来说,大约是一件标志性的物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从五代到明朝,桃符演变成春联,大约是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贴春联的第一鼓动者,号称“对联天子”,下圣旨让人贴春联,大过年的,他老人家还检查人家有没有贴春联,有次看见一杀猪阉猪的屠户忘记这茬事,大笔一挥,赠联一幅:“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天子所赐,这孩子哪里敢贴门上,供在家里,日夜焚香,朱皇帝听了,一高兴又赏了纹银三十两。这皇帝老儿还真有四处题字的雅趣,以至于后来我们也有个别领导人喜欢效仿这个调调,却成了笑柄。

这些年,你家的春联贴对了吗?

父亲买对联从不忘另买一些单写的福字,门头上,家里的箱子柜上,都贴。贴福字也有讲究,我看见许多人家都是贴错的,错在把福字倒贴。

福字倒贴是取福“到”了的谐音,得个彩头,但是这个倒贴的福字不是哪里都行,正门的门头上是万万不可,当然,若是今年家中不幸想来年改个运气,这也未尝不可,不过这是特例了,福字倒贴一般都是室内的箱子、柜子、米桶之上。

这些年,你家的春联贴对了吗?

贴春联的时间,父亲也是有讲究,大致都是在年饭结束后,日落之前。父亲从不用胶水,更不会像现在的年轻人用透明胶布糊弄一下,而是认真的把面粉调成一盆面糊,用撕下的旧对联沾上刷满春联的背面,这样的贴法,春联平整密实,不容易脱落。贴的时候,母亲总在一旁看并指挥着,“高点,低点,过来一点,正一点。

家有亲人离世,有些地方不贴春联,有些地方三年内贴的春联颜色不同,各地风俗不同,用什么颜色也不尽然,我们这第一年贴白色,第二年黄色,第三年绿色,为啥这样我不知道,大约最后用绿色是说坟上已经绿草青青,一切都该忘了吧。

这些年,你家的春联贴对了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过年的仪式感越来越少,今年的城区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虽说是环保的需要,但是年味更淡了也会是不争的现实,少了一份喧嚣,多了一些乡愁。

在这个不断遗忘的时代,不久的将来,我们怕是把春联也忘贴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