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小米,腾讯阿里京东也热爱拿地!为何互联网公司都前仆后继?

不止小米,腾讯阿里京东也热爱拿地!为何互联网公司都前仆后继?

雷军26亿元拿地——11月5日,小米联合华润以26.57亿元的价格拍下北京昌平区一块近4.7万平方米公建混合住宅用地。

一时间,小米跨界房地产、给员工建房、建新办公区等猜想纷纷浮现,众说纷纭。

但易懂君看来,这件事恐怕没这么简单。

要知道,放着前途大好的互联网事业不干玩跨界,一脚踏进已是夕阳一片红的房地产企业,雷布斯可不是这么糊涂的人。

至于“员工建房”说,也太简单粗暴了,大手笔拿地就为了给员工谋福利,这也太小看小米公司的战略眼光了。

既不是进军房地产,也并非全为员工谋福利,那还是能为了什么?

互联网公司拥抱地产早不是新闻。

腾讯爱买地是出了名的,目前深圳、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武汉等七大城市都有腾讯的地产,且面积广阔。

光是腾讯全球新总部滨海大厦占地面积就达到18650平方米,建筑面积更是高达35万平米,估值超过200亿人民币。

不止小米,腾讯阿里京东也热爱拿地!为何互联网公司都前仆后继?

腾讯总部滨海大厦

阿里相对腾讯而言像个小地主,只在全国4个城市持有地产。但杭州的总部总建筑面积也有136000平方米。

深圳后海总部基地的国际运营总部和商业云计算研发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目前该地产估价120亿元。

京东花在房地产上的钱就更多了,2017年京东房产总价值就接近其持有现金的二分之一,北京、上海、武汉、成都、广州、沈阳、宿迁都有京东的地产。

比起互联网公司的众多地产,更令人羡慕的还是他们拿地价格之低。

阿里去年在南京建邺区拿到的江苏总部用地,总面积166641.42平米,容积率≤3.97,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才花了8亿元,这价格对专干地产的房企们来说简直是痴心妄想。

不止小米,腾讯阿里京东也热爱拿地!为何互联网公司都前仆后继?

阿里在建邺区的江苏总部

京东今年6月在北京亦庄拿下一块商业办公地块,总面积为3.3万平方米,以底价18.3亿元成交。

同样地,小米这次拿下的地也是以起始价26.57亿元成交,该地块建设用地面积46848平方米,控制建筑面积137272平方米。并且是与华润联合拿地,土地成本更低。

一句话:互联网公司拿地,便宜!

为什么要拿地呢?

互联网公司与其他行业公司相比,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轻”,轻资产模式在互联网早期得到了充分验证,成就过电商巨头阿里巴巴。

但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失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互联网的“轻”逐渐暴露出弊端。

王健林在2015年就曾说过:5年后没有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要与实业融合,才是两者正确的发展方向。

不止小米,腾讯阿里京东也热爱拿地!为何互联网公司都前仆后继?

王健林

而互联网公司也的确朝“越来越重”的方向发展,这是很难的,而拿地就是一个既快且好的方式。

凭借估值泡沫与品牌效应,互联网企业可以轻松获得地方政府青睐,以极低廉的价格获得商业用地。

这些商业用地,既可变成企业资产组成中不能小看的一部分,又具有企业发展扩张的储备功能,还可用于员工福利配置、企业形象提升、社会责任承担等方面上。

正如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所言:小米此次拿地后,无论卖与不卖,都有裨益。

不止小米,腾讯阿里京东也热爱拿地!为何互联网公司都前仆后继?

雷布斯自有打算

就算买房产赚的钱不多,小米也可利用自有资产进行品牌宣传。事实上,这也符合小米布局全产业链的形象。

简而言之,小米这次拿地,使其在产业布局上更加细化。

“为员工谋福利”、“进军房地产”这些都不过是表层,其真正目的恐怕还是想利用土地实现互联网企业品牌价值和上市估值的变现,令企业的资产更加均衡。

易懂君有话说

其实在易懂君的眼中,小米一直是一个非常善于营销的企业。

无论是早期“饥饿营销”打法还是“低价发烧友”的战术,小米都给人一种噱头始终大于内容的印象。

近日小米与华为两家企业都发布了新一代的高端机型。

不止小米,腾讯阿里京东也热爱拿地!为何互联网公司都前仆后继?

华为小米之争

但很明显,相比于华为,小米的高端机遇冷了,这也惹得雷军怼起了华为:友商手机贼贵,但不一定最好。

但是比起多年埋头苦干的华为,小米说这个话就显得特别“酸”了。

华为过去十年研发费用是4000亿,去年研发费用超900亿,光是麒麟980研发成本就超过30亿,而这个数字相当于小米一年的研发费用。

谁是真正的科技创新公司,数据一目了然。

所以易懂君相信,拿地一事,绝对没有舆论猜测得那么简单,至于究竟是为了什么,只好等时间来告诉我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