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稱“鼠疫鬥士”,是中國最接近諾貝爾獎的第一人

要是說起人類歷史上的瘟疫,那就必須提起黑死病,黑死病消滅了30%的歐洲人,感染黑死病而死亡的人超過了2500萬,黑死病也就是常說的鼠疫,這是一種烈性傳播疾病,造成的社會危害非常嚴重,那麼這樣一種可怕恐怖的傳染疾病,是被誰給消滅的呢?

此人被稱“鼠疫鬥士”,是中國最接近諾貝爾獎的第一人

他就是伍連德博士,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擁有“鼠疫鬥士”稱號的人,伍連德出生在馬來西亞,是一位海外華僑,他也是第一個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可能很多人都對他不是很熟悉,但是我們應該都聽說過這些醫院的名字: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中央醫院現在已經改名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東北陸軍總醫院,現在也變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202醫院,這些醫院都是伍連德一個人創辦的,用梁啟超的話說:“在落後的舊中國裡,能在科學界站在世界最前沿的,只有伍連德一人而已。”

此人被稱“鼠疫鬥士”,是中國最接近諾貝爾獎的第一人

1907年,心懷報國理想的伍連德接受了清朝直隸總督袁世凱的聘請,回到中國擔任天津陸軍醫學堂的副校長,1910年,東北爆發了鼠疫,當時只有31歲的伍連德臨危受命,只帶著一個助手就趕往了疫區。當時的醫學界普遍認為鼠疫是因為老鼠傳染給人的,消滅了老鼠也就消滅了鼠疫,但是伍連德不這麼認為,他認為人與人之間也可以傳播鼠疫。

此人被稱“鼠疫鬥士”,是中國最接近諾貝爾獎的第一人

伍連德為了搞清楚鼠疫的病理原因,不顧眾人的反對,親手實施了中國醫學史上第一例疫屍病理解剖,最後證實了他的理論,因為這個他還發明瞭伍氏口罩,鼠疫的傳播因為這種新式口罩降低了,也得到了各國專家的讚揚,而且還發明瞭雙筷制,就是吃飯的時候用一雙筷子,夾菜的時候用另一雙筷子,這樣就解決了因為共同吃飯而傳播傳染病的原因。

此人被稱“鼠疫鬥士”,是中國最接近諾貝爾獎的第一人

伍連德不避艱險,深入疫區研究調查,加強鐵路檢疫,控制交通隔離疫區,火化鼠疫患者的屍體,建立醫院收容病人等多種措施,沒過多久就控制了疫情,伍連德還作為主要倡議人建立了中華醫學會,伍連德連任兩屆國際醫學聯合會主席,還在1950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提名。

此人被稱“鼠疫鬥士”,是中國最接近諾貝爾獎的第一人

所以想一下,如果沒有伍連德,中國有多少人會死於鼠疫,就是伍連德的出現,才終結了黑死病的不敗神話,大家也許會質疑伍連德華僑的身份,然後就把他擅自開除“國籍”,但是在外國人的眼中,伍連德就是一位愛國的中國人,醫者不分國界,伍連德在國家最需要他的時候站了出來,我們一定要記住這位幾乎被歷史遺忘的華僑,要是沒有他,就沒有今天中國醫學的光輝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