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群眾信訪成“金礦”

這樣的場面,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見過。一個直轄市分管信訪工作的副市長,給100多名信訪群眾頒獎,並在頒獎後從信訪群眾中認出兩三人,並與他們直接交談信訪問題的解決路徑和落實情況。

這樣的事,發生在上海。2018年12月13日,在由上海市委信訪辦、市人民政府信訪辦主辦的2018年度上海市人民建議徵集工作總結會上,上海市副市長彭沉雷多次提及令自己印象深刻、且由自己和市長應勇共同批示的信訪建議。

“市裡很多重要工作閃耀著‘人民智慧’。”彭沉雷至今仍記得那個給上海行政事務“全市通辦”好政策“當頭一棒”的群眾建議。當時,上海在推進“全市通辦”,本意是為了方便群眾,但有群眾反映在一些人口密集的社區,出現雙休日“群眾來了,沒辦上事”的情況。

應勇和彭沉雷對這件事都作了批示,要求根據群眾意見整改,“最中肯、最貼切、最有效的建議,我們發現很多來自群眾”。

107個信訪建議獲表彰

31歲的王于傑雖然年紀不大,但在上海信訪系統裡,卻是名人。過去6年,他的父親虞國偉每年都會通過信訪部門向政府提意見,到今年,老人的建議已經連續6年獲評“優秀人民建議”,並上臺領獎。

愛提意見的“刺兒頭”老虞,如今已經成了上海信訪部門的“老朋友”。王于傑清楚地記得,爸爸的名字曾被時任上海市副市長的時光輝在公開場合“點名”5次之多,“老爸總是對我說,每一個普通市民都應該為上海發展出謀劃策”。

過去,王于傑和媽媽一樣,不理解爸爸為什麼總是提建議,“我印象中,信訪總是與哭聲、罵聲、吵鬧聲聯繫在一起,信訪人也一定不是什麼光彩的角色”。直到去年,上海鉅鹿路888號一棟優秀歷史保護建築被拆,在滬引起軒然大波後,王于傑才發現了信訪工作的重要意義——提意見、相關部門採納意見、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那時,老虞提出的《關於加大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力度的建議》得到市領導批示,相關部門嚴格辦理並牽頭修訂了《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

今年1月,王于傑興致勃勃地向“市領導信箱”發送了自己的第一份人民建議《關於增設免稅特區(購物)的建議》。但這份建議被信訪辦人民建議徵集處的工作人員“打”了回來,“被對方几個問題給問倒了,說明我研究問題不深”。

8月,他在經過充分實地調研後提出了《關於排摸“世博空調架”現狀,維護城市安全的建議》,得到了市長應勇的批示,市住建委工作人員與他面對面交流並聽取了情況介紹,已於近日製定並落實了整改方案。

記者瞭解到,去年共有107個信訪建議得到了表彰。信訪人應邀參加表彰大會,並接受副市長頒獎。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0月底,上海市信訪辦共接收處理人民信訪建議28528件,很多建議得到一個或多個市領導批示。

挖掘“金礦”靠制度保障

上海市信訪辦相關負責人把群眾信訪提出的意見、建議比作“金礦”。對待“金礦”,信訪工作人員要做好挖掘、引導等工作。

上海農工商超市的職員胡文傑去年2月向“中國上海”門戶網站的市領導信箱投去了一封信訪建議,重點反映了傳統超市的卸貨難題。

“員工從鼎盛時期的4.5萬人減少到1.7萬人,一邊在控制成本,另一邊每月收到的交通罰單數不過來、交不過來。”胡文傑說,超市大多設置在交通便利的道路兩邊,每次貨車到超市門口卸貨,總會被攝像頭拍下來,罰單一張張地往公司寄,“感覺每次卸貨都在鋌而走險”。

《關於設置道路臨時卸貨停靠區的建議》被提交到了上海市領導信箱。令他沒想到的是,郵件遞送第一天,胡文傑就接到了市信訪辦工作人員的電話,“我們會及時把你的問題反映上去”。

一個月後,胡文傑接到了市領導對他的信件進行批示的通知;幾天後,上海市交警總隊勤務處處長劉利就上門調研;兩週後,胡文傑的電話不斷,每天都在本子上記錄各區支隊民警的聯繫電話,與各支隊直接聯繫;5月,農工商超市副總給市交警總隊送去一面錦旗,表示感謝。

“真的沒想到,小老百姓的一封信,竟然會有這樣的效果。”胡文傑說。

記者注意到,一系列高效執行的背後,是一套完整、合規的辦事流程。上海市衛健委信訪辦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所有的“接訪”流程都要在OA系統顯示。接訪後,信訪人員會在第一時間聯繫建議人,表示感謝、建立聯繫、表示重視;接下來信訪人員會在OA系統上登記來信、提出擬辦意見並呈分管領導審閱,領導再轉職能部門辦理。

接訪和建議工作被納入考核,比如上海市衛健委就要求各區衛生計生委每月至少報送一條人民建議,作為考核項目。

民生工程“人民說了算”

一些涉及民生的重大難點問題,信訪部門採取了“事前介入”的方法。“與其等規劃出來後,周邊居民爭相上訪、反映問題;倒不如規劃出臺前,就先引入民意、民智。”上海市規劃資源局信訪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上海的重大規劃中,很多群眾的“金點子”變成了打開規劃思路的“金鑰匙”。

以上海市“黃浦江、蘇州河沿岸地區建設規劃”工作為例,在規劃開始前,規劃部門就聽取了行業專家、沿岸群眾、休閒觀光市民的建議。

“黃浦江、蘇州河沿岸地區建設規劃”簡稱為“一江一河”規劃,目標是把江河沿岸打造成世界級濱水區,成為城市的“項鍊”、發展的名片和遊憩的寶地。黃浦江總面積超過201平方公里,蘇州河總面積超過139平方公里,這一圈規劃,如果沒做好,很容易引起人民不滿。

規劃部門策劃了公共空間情況公眾意願調查問卷,在上海各大熱門公眾號上發佈,老百姓填一張問卷表達意見,只需5分鐘。最終形成的規劃方案,使用了集中反映民智的“公眾版”徵求意見稿,全市公示1個月。

記者瞭解到,類似的做法在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規劃資源局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部門推廣程度很高。

“下一步,要根據老百姓的要求,讓審批、監管、驗收更加便捷。”上海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相關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