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諸子百家,最重視實踐的一家——兵家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紛爭。於是,人們因為土地,人口,資源,金錢等等原因,開始了長達幾千年的爭鬥。這種爭鬥就叫戰爭。

可以這麼說,從人類開始存在的時候,戰爭就應運而生。而無論什麼時代,人們追求的都是戰爭勝利。於是兵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了自己研究生涯,並在一次次的戰爭當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研究制勝的規律。並且把研究出來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主動運用到實際的戰爭當中去。做這些研究並實踐的人,我們後世統稱為兵家。

你所不知道的諸子百家,最重視實踐的一家——兵家

今天我們提到諸子百家,大多數的印象都停留在春秋戰國時代。沒錯,春秋戰國時代確實是諸子百家最活躍的一段時期。但是,其他時代,諸子百家也是存在的,只不過存在感被儒家道家的光芒給遮蔽了。兵家就是這樣一家。

一提到兵家的代表人物,人們首先會想到《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子,《吳起兵法》的作者吳起,《孫臏兵法》的作者孫臏。但是,這些都只是春秋戰國時代兵家的傑出代表。其他時期的兵家代表人物也是很強大的。

《漢書·藝文志》:“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其中,又把兵家分成四派: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

下面我們來詳細介紹一下這四派。

你所不知道的諸子百家,最重視實踐的一家——兵家

兵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即我們平常熟知的戰略戰術,其含義最廣,從多方面闡述戰勝之法。

這一派 ,大概出自孫武子的《孫子兵法》。孫子開篇就說的是“計篇”。有人可能會理解為計謀,但實際上孫子所講的是計算。在打仗之前先計算雙方的實力,計算雙方的民眾基礎,財力物力,兵將多寡。如果都超出對方很多,就可以打這一仗。如果雙方基本持平,就不要打這一仗。正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攻、其下攻城。

而且孫子講究集中優勢兵力攻擊對方的弱點,並不講究硬碰硬。正所謂,十倍於對方兵力就圍困對方。五倍於敵就實施進攻,兩倍於敵就要努力戰勝敵軍,勢均力敵則設法分散各個擊破之。兵力弱於敵人,就避免作戰。

兵權謀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孫武、韓信、衛青、李靖等人。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在作戰之前精密計算,部署到位。確定能打贏才去打這一仗,如果不能確定打贏,就會避免戰鬥。其對雙方的實力把控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了。

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孫武滅楚之戰和韓信指揮的垓下之戰了。

你所不知道的諸子百家,最重視實踐的一家——兵家

兵形勢者,"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向,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主要指對戰場總體局勢的把控,對戰術、陣法、行軍等方面的運用。

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白起、項羽、霍去病、冉閔、陳慶之等人。他們對戰場形勢的把控,無人可與之匹敵。

白起指揮的長平之戰,採取誘敵深入的模式,把趙括的40萬趙軍一步一步引進包圍圈,最終逼得趙軍全體投降。

項羽指揮的鉅鹿之戰也是空前絕後。他面對的是名將章邯率領的20萬刑徒軍和將門王離率領的20萬秦軍正規軍。項羽在決戰前破釜沉舟,大大提高了楚軍的戰鬥意志。並且在渡河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找到了章邯、王離的命脈——甬道(運糧通道)。在絕了王離的糧道之後,包圍了王離軍,一天之內,九戰九勝。而霍去病、冉閔、陳慶之等人,都是以很少的兵力大破數倍於己方的兵力。兵形勢這一派可見一斑。

你所不知道的諸子百家,最重視實踐的一家——兵家

兵陰陽者,"順時而發,推行德,隨鬥擊,因五勝,假鬼神而為助者也。"指的是左右戰場的地理、天象等外在環境因素,用四個字概括就是"天時" 、"地利"。

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先軫、趙奢、諸葛亮等人。他們對戰場形勢的把控主要體現在天時、地利上。作戰之前先了解天時,勘察戰場地形,層層設伏,利用天氣、地形的優勢達到戰勝敵軍的目的。

公元前627年,先軫率晉軍與姜戎聯軍在餚函地區的東、西餚山之間設下埋伏。四月,秦軍進入埋伏圈,在晉與姜戎夾擊下,全軍覆沒。

趙奢指揮的閼與(è yǔ)之戰,行軍時就令士兵卸下鐵甲,快速向閼與進發,兩天一夜就到達前線。對陣時就找準閼與北面的山頭,秦兵後到,與趙軍爭奪北山但攻不上去,趙奢乘勢居高臨下,猛擊秦軍。閼與守軍也出城配合夾擊秦軍。秦軍不支,死傷逃散過半,大敗而歸,閼與之圍遂解。

你所不知道的諸子百家,最重視實踐的一家——兵家

兵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利攻守之勝者也。"指的是士兵單兵訓練、武器裝備等的創新發明和使用方法等。甚至包括,徵兵對士兵的選拔.部隊的日常管理方法,軍紀,帶兵心理學.甚至與戰馬的飼養,軍事醫療,軍糧開發後勤保障等一切軍事基礎學說。

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吳起、戚繼光、袁崇煥等人。他們做的研究最多的就是選拔士兵、武器改良、兵士素質等等。

吳起打造出來的魏武卒,從選拔條件就能看出極其苛刻:士兵身上必須能披上三重甲(內外三層防護服或者就是重甲的別稱),手執長戟,腰懸鐵利劍,後負犀面大櫓,50弩矢和強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半天內能連續急行軍一百里的士兵,才可以成為武卒。吳起就是率領魏武卒攻下函谷關,大大小小歷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戚繼光在義烏精選了三千兵士,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

你所不知道的諸子百家,最重視實踐的一家——兵家

兵家四派,並不是單獨的區分開來的,像孫武子,不僅精於權謀,其對技巧、陰陽也是精通。白起,也不是完全的把控形勢,其對權謀、陰陽也是深的其法。諸葛亮更是對權謀、陰陽、技巧都深知。

之所以分成四派,是因為兵書中側重的同容和各個內容篇幅比重不同,因其中比重多的最多的一部分,而被人定兵權謀,或是兵技巧,或是兵形勢,兵陰陽。

兵家四派代表軍事學的四個要素。 奪取軍事戰爭勝利,是需要這四個要素必須緊密聯繫,聯合運用,才能取得勝利的。

你所不知道的諸子百家,最重視實踐的一家——兵家

另外,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對於百戰百勝的名將都是比較崇拜的。但是百戰百勝卻是兵聖孫武子所鄙夷的。打了一百次仗,都勝了,卻還沒有結束戰爭,這說明戰略意義沒有達到目的,這樣的勝利有什麼值得推崇的呢?

真正的兵家,能夠迅速達到戰略目的,總是通過戰爭快速解決問題,戰爭的形勢也不好看,因為老是拿10人群毆1人,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呢?

所以,戰爭不是目的,而是方式。我們要通過戰爭的方式去達到什麼目的,才是兵家的終極目標。我們在研究兵家的時候,脫離了這個邏輯,也就失去了對歷史的整體感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