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家經紀公司混戰《青你》《以團》,養成偶像需告別“快速收割”


83家經紀公司混戰《青你》《以團》,養成偶像需告別“快速收割”


“又到開始追小哥哥的日子啦!”這大概是當前追星女孩的普遍心聲。

昨晚,愛奇藝的《青春有你》第二期上線,熱度一路走高。貓眼數據顯示,目前,《青春有你》實時熱度高達9337,位列綜藝熱度榜首位。而在前一晚,優酷的《以團之名》也播出了最新一期,在“高手過招”的班長競選賽之後,已有20名練習生慘遭淘汰。此外,騰訊視頻的《創造營2019》預計也將在近期上線,屆時三檔節目的300位練習生將把全民PICK的熱潮推向最高點。


83家經紀公司混戰《青你》《以團》,養成偶像需告別“快速收割”


養成偶像市場能夠引得三大視頻平臺正面“剛”,其熱度可以想見。而且,在節目背後,向偶像市場輸送練習生的經紀公司也越來越多。據瞭解,今年參加《青春有你》的海選的經紀公司就較上年參加《偶像練習生》的公司翻了近三倍。但是,在這些公司中,兩年的佈局者重合度並不高,呈現出巨大的流動性。

另外,在大面積佈局養成偶像市場的經紀公司中,也有不少投機者為收割紅利而來。去年,火箭少女、NINE PERCENT、樂華七子、坤音四子等在音樂專輯、商業代言、影視綜藝等方面強大的變現能力,使更多練習生和經紀公司渴望一夜成名。


83家經紀公司混戰《青你》《以團》,養成偶像需告別“快速收割”


不過,在這些佈局者中,也不乏索尼音樂、匠星娛樂、樂華娛樂、領譽傳媒、華策影視等頭部公司,他們的平臺實力將加速推動練習生培育體系走向成熟。同時,偶像養成節目也更加註重專業性,甚至引入包括蔣大為、黃豆豆等藝術家在內的專業指導團。而且,節目製作方對於團體出道後的發展規劃更加完善,進一步助推行業向有序化邁進。


83家經紀公司混戰《青你》《以團》,養成偶像需告別“快速收割”


養成偶像賽道“堵車”

佈局者數量增多且流動性大

2018年,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和騰訊視頻的《創造101》先後掀起熱潮,開啟了“養成偶像元年”。進入2019年,優酷則搶先一步,推出《以團之名》。隨後,愛奇藝的《青春有你》上線,騰訊視頻的《創造營2019》也已蓄勢待發,新一輪的養成偶像大戰硝煙漸濃。

除了佈局的視頻平臺增多,向各大平臺輸送練習生的藝人經紀公司也越來越多。據瞭解,僅在《青春有你》一檔節目的海選中,就有217家公司為節目輸送4276名面試訓練生。而在去年的《偶像練習生》中,海選選手來自全國87家經紀公司、1908位練習生。對此,《青春有你》總製作人姜濱在採訪中也證實了這一點:“今年這個賽道上開始變得有點堵車了,上賽道的車或者想走到這個賽道上的訓練生越來越多。”

從目前已經播出的兩檔節目來看,除掉少量還未簽約經紀公司的個人練習生,參與《青春有你》的經紀公司共計47家,參加《以團之名》的公司也達到了39家,除去部分有重合的公司,參與兩檔節目的公司合計有83家,若再加上《創造營2019》的佈局者,預計相關公司將達到120家左右,較去年的63家增長近50%。


83家經紀公司混戰《青你》《以團》,養成偶像需告別“快速收割”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公司中,除了去年收穫頗豐的樂華娛樂、臺灣老牌藝人經紀公司1CM領譽傳媒、有著博納影業、君舍文化、基美影業參投的覺醒東方、王思聰創辦的香蕉娛樂、慈文傳媒等老面孔外,共有65家公司是加入養成偶像大軍的新面孔,其中不乏頭部藝人經紀公司/影視公司。例如,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之一索尼音樂娛樂、在電視劇上市公司中處於頭部的華策影視、北京文化、匠星娛樂、絲芭傳媒等。

其中,去年錯失“偶像元年”的匠星娛樂在今年向兩檔節目推出12名藝人。匠星娛樂是合縱文化旗下的一個子品牌,主要負責培育優秀的音樂人才,而合縱文化是中國最大的綜合音樂實體,其影響力可想而知。另外,常年深耕女團市場的絲芭傳媒也開始深入佈局男團業務,將旗下的D7少年團輸送至《以團之名》的舞臺。

83家經紀公司混戰《青你》《以團》,養成偶像需告別“快速收割”


據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統計,也有49家去年參與過此類節目的公司在今年未能參與此類節目,其中也包括諸如華誼兄弟、英皇娛樂、環球音樂等大型公司在內。

整體來看,今年參加節目的公司與去年參加同類節目的公司重合度並不高,僅在目前的兩檔節目中,新加入者的數量佔到總體公司數量的78%。去年大部分試水失敗的公司今年都已逃離養成偶像市場,但伴隨著巨大的市場驅動力,更多的新生公司湧進來,業內佈局者呈現出巨大的流動性。


83家經紀公司混戰《青你》《以團》,養成偶像需告別“快速收割”


專輯、代言、影視綜多元變現

偶像產業進入紅利期滋生市場浮躁

越來越多的練習生和經紀公司湧入養成偶像行業,歸根結底是養成偶像在去年爆發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將這塊蛋糕越做越大,更多公司想要從中分一杯羹。艾瑞數據曾預測,2020年中國偶像市場總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人民幣。由此可見,偶像經濟在中國擁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

據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統計,在去年的《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中,粉絲為送自己的愛豆出道,應援分別達到1092萬、2150萬,高粘性粉絲賦予養成偶像的商業價值由此可見一斑。此外,養成偶像在出道之後,也有著多元化的變現途徑。


83家經紀公司混戰《青你》《以團》,養成偶像需告別“快速收割”


在音樂方面,發行專輯、開演唱會與影視作品合作推廣曲等是養成偶像及其所屬公司最為直接的變現方式。例如,坤音四子ONER首張實體專輯《過敏》,目前已經售出6萬張以上,銷售額達700萬以上;樂華七子NEXT首張EP《THE FIRST I》僅預售就達到達126萬等。另外,僅在2018年下半年,由《創造101》中出道的團體或個人選手已為將近11部影視作品獻唱。

在代言方面,《偶像練習生》9人團NINE PERCENT出道時,團體代言費就高達1200萬。目前,九人團曾合體代言悅詩風吟、必勝客等。另外,他們的個人代言也不在少數,例如,蔡徐坤代言資生堂、歐萊雅;範丞丞、Justin、朱正廷代言OLAY、Adidas;小鬼、尤長靖、林彥俊代言Fendi等。而且,坤音娛樂的ONER男團目前也已拿下10個以上代言或商業推廣。

從粉絲的行為偏好來看,代言是他們更傾向於選擇的應援方式。36氪數據顯示,有81%的粉絲群體會購買自己愛豆代言的產品。由此可見,商業代言是明星變現最快且效率最高的方式。


83家經紀公司混戰《青你》《以團》,養成偶像需告別“快速收割”


不過,如果商家過度消費粉絲,也可能因此招致反噬。此前,I DO曾以產品銷量為標準評定粉絲購買力,並給排名靠後的帶貨愛豆旁邊貼上“哭臉”,此舉很快激怒粉絲並引發其抵制行為。對於這種單純借藝人流量“薅羊毛”的行為,《以團之名》總監製宋秉華明確表示反對:“因為《以團之名》的目標、原本的思考方式就不是說把這個節目做出來捧紅人,然後收割他們18、24個月,都不是這樣設想的。”

在影視綜藝方面,參加綜藝節目或拍攝影視作品是養成偶像保持長期曝光度的方式之一。去年,火箭少女、NINE PERCENT、樂華七子、坤音四子、王菊等都多次出現在各大綜藝節目中,楊超越、孟美岐、吳宣儀參演的影視作品也相繼曝光。

多元的變現方式和高密度的流量曝光推動養成偶像市場進入紅利期,更多練習生渴望一夜成名,成為下一個“蔡徐坤”。但是,目前國內的養成偶像產業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練習生的培育過程和模式都不完善,進而造成國內練習生整體的實力水平較差,甚至一些練習生在經歷短暫學習便迅速走上舞臺。例如,在《青春有你》中,香蕉娛樂的三位練習生訓練時長僅一個月,新微笑娛樂的石鋅、波利文化的李煉同樣如此,而嘉尚傳媒的謝俊澤更是隻訓練了十天。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以團之名》中,選手呂倩超直言自己“練習時長為0”。


83家經紀公司混戰《青你》《以團》,養成偶像需告別“快速收割”


對此,張藝興在《青春有你》中感嘆“這個市場太浮躁了。”該節目的製作方也注意到了這樣的市場風向,《青春有你》總製作人姜濱在採訪中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一下湧出這麼多訓練生,我相信對於整個行業的進步是有一定幫助,但是這個其實需要大家一塊的正向的去看待這個行業,不能拔苗助長,只關注到能不能給自己帶來紅利這一件事情,不管是訓練生還是訓練生的公司,都得對內關注,關注自己是否符合市場的需求。”

在整個市場充斥著浮躁氛圍的當下,節目對偶像實力的把控就顯得更加重要。姜濱也自信地表示:“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節目,我們想傳遞一個你為什麼要去上這條賽道,或者叫你準備好了沒有上這條賽道,或者更直接一些,你憑什麼上這條賽道。”


83家經紀公司混戰《青你》《以團》,養成偶像需告別“快速收割”


明確“成團”“同進同出”

行業將走向專業化、有序化

去年,養成偶像經濟在網綜的推動下進入風口,而在今年,優愛騰三大視頻平臺繼續加碼,更多入局者紛至沓來,儘管給了投機者收割紅利的機會,但同時,隨著樂華、索尼、匠星、絲芭傳媒、華策的入局,更多頭部公司和優質練習生也同步進入養成偶像市場。與此相伴而來的,是更多資本注入市場以助力行業加速發展,同時推動練習生培育體系更加完善。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那些沒有實力卻盲目入局企圖收割紅利的練習生或經紀公司也將加速被市場淘汰,淪為炮灰。

83家經紀公司混戰《青你》《以團》,養成偶像需告別“快速收割”


從當前的偶像市場來看,在經歷了去年“全民造星”的狂歡之後,進一步走向理性化和專業化。一方面,兩檔節目在導師選擇上整體更注重導師們在各自領域的實力水平而非流量號召力。而且,他們對練習生的實力評定也更加嚴苛,《青春有你》在評級環節甚至沒有一個A級練習生出現。

另一方面,兩檔節目還請到教授、殿堂級藝術家為練習生做更全面的指導和點評,與其分享更豐富的舞臺經驗和表演技巧。姜濱對此也解釋道:“我們加入了一些老藝術家的環節,我們管它叫專家指導團,因為我們能更加提高他們在專業領域內的專業能力。”

指導團的引入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拔高節目的專業性和公信力,但同時,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當下不斷收緊的政策環境。2018年7月10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下發通知,提出兩點要求:製作傳播正能量鮮明的青少年節目;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對於偶像養成類節目、社會廣泛參與選拔的歌唱才藝競秀類節目,要進行評估,確保節目導向準確才能播出;要遏制節目過度娛樂化和宣揚拜金主義。


83家經紀公司混戰《青你》《以團》,養成偶像需告別“快速收割”


此前,《青春有你》延播上線,業內便有猜測是政策原因。而提前上線的《以團之名》也並不順利,播出後還因剪輯問題飽受爭議,《以團之名》總監製宋秉華解釋道:“最後能夠上的版本跟之前的版本差異比較大。”而之所以提前播,也是因為拿到許可之後沒有猶豫就決定上線。

儘管節目腳上的“鐐銬”加重,但從整個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正在進一步走向有序化。去年,由於經紀約的歸屬問題沒能前置解決,導致藝人成團後發展不暢,後續發展項目遲遲不能落地。今年的養成偶像節目都對此有明確規劃。姜濱在採訪中堅定地說:“《青春有你》最終選出的9位訓練生的最終結果,會目標非常明確的往成團方向發展,要堅持9人同進同出的目標。”由此可見,視頻平臺的話語權正在增強,經紀公司想快速收割團體流量紅利的難度將增大,尤其是在當下的養成偶像市場,團體對綜藝曝光的依賴增強,而視頻平臺對此掌有更大的話語權。


83家經紀公司混戰《青你》《以團》,養成偶像需告別“快速收割”


另外,宋秉華則表示未來的團體將“背靠大阿里、背靠大文娛,我們要給這些年輕人提供的舞臺要大的多得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整個大文娛將要調動的資源,為年輕人未來的發展提供的舞臺和環境都要好得多得多。”

整體來看,養成偶像行業在市場和資本的雙向驅動下進入高速發展期,目前暴露出的發展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未來,團體偶像市場將被進一步挖掘,養成偶像行業也將繼續朝著專業化、有序化的方向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