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農村,回憶我最深處的釣魚記憶

小編現在由於玩海釣比較多,淡水比較少,淡水釣可以說基本已經算遺忘的狀態了,所以對山塘、野塘、水庫釣法比較缺少了解,可是在小編內心中卻也有著一份淡水釣情結,那就是小時候小編在自己的家鄉小溪中盡情玩耍釣魚的珍貴記憶,那一份割捨不掉的童年。

小編記得釣魚興趣的種子是跟我表哥一起種上的。小時候,農村的環境好,河水清澈見底,農村的婦人們通常會在河邊的大石頭上洗衣服,那時候洗衣服很多人連肥皂都不捨用的,都會帶一個木製的洗衣棒,把衣服放在石頭上,用木棍子敲。一群女人在河邊,邊洗衣服,邊聊家常,好不熱鬧。當然,小編們這些小孩的樂趣當然不在於此,抓魚摸蝦、靜的下心得我和表哥,自制魚竿釣魚才是我們的正道。

話說魚竿也非常的簡陋,就是後山毛竹的砍下一根較為有彈性,夠一定長度和弧度的枝條就行了,再綁上簡單的線組,即鵝毛當浮漂,螺帽當鉛墜,再加上一個5毛線50個的魚鉤,自制魚竿也就準備好了。

農村的河水不像是大江大河那般渾濁,清澈見底可以看到魚兒在水裡游來游去。掛上從地裡發出來的蚯蚓,就可以開始釣魚了。小河裡大部分的魚,都特別聰明,剛開始一般都只是輕輕的試探,碰一下,就遊走,根本不會死口,這時候的樂趣就好像跟你玩起捉迷藏,就看誰有耐心等到最後。釣上一條小魚,我和表哥通常也就高興的不得了,兩人計劃著,應該把魚養在哪裡。那時候,不像現在的小孩,可以家裡買個魚缸養著,在家裡看著。我們的魚缸是天然的,也就是在山腳下自己用鋤頭挖起來的一個小池子,裡面灌滿水也就變成一個小魚塘了。

說到這裡,小編感覺有點離題了,還說說小河裡的魚吧。在碧綠透明的河水裡,瘦削扁平的石頭上,還有一群群趴地虎魚在石頭上,安靜的躺著,一點也不怕人。大人們常說,這種魚不好抓,行動敏捷,但是卻肉多特別好。其實,小河裡的魚都不大,稍微大一點的有馬口、石斑、也有類似於黃辣丁,但又有些不同的未知名的魚,小一點的有麥穗、有白條,紅下巴(家鄉話)等,幸運的小夥伴有時還能在溪石頭縫裡掏出野生小甲魚,開心的蹦蹦跳跳的回家。

馬口魚特別好看,而且吃食特別猛,動作大,釣上來個體也較為可觀,而類似於黃辣丁的那種魚,只要是吃餌,基本就是死口,能釣上這種魚,小編們也是非常開心。要說最多的魚,還是屬於麥穗了,一群群的,有時候一天能釣上一兩百條,接二連三,釣的手都發酸,但是內心的喜悅卻是長大後的我們無法體會到的。

小時候在農村,回憶我最深處的釣魚記憶

馬口魚

對了,小時候,去河邊釣一次魚,少不了回家挨一頓臭罵,運氣不好還會好一頓打。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河邊河水雖然看起來清澈見底,但是實際上很多一個坑一個坑的地方足足有兩三米深,小孩子如果掉進水裡是非常危險。所以,通常小編和表哥都是偷偷的跑去釣魚,也或是這樣一次次的頑皮,釣魚的樂趣也就慢慢的生長於小編的心裡。

小時候在農村,回憶我最深處的釣魚記憶

今年清明節回老家踩的茶耳、茶片

特別懷念童年,懷念童年的生態環境,懷念童年的天真無邪,但是有什麼辦法呢?已經回不去了。經濟的發展,河床裡的沙石被一車車的挖走、運走,雖然水質還是一如既往的清澈,但電魚、毒魚的人越來越多,小河裡的魚卻越來越少。農田裡,化肥和農藥用的越來越多,而原生態的泥鰍、田螺、黃鱔等這些小生靈們卻難覓蹤跡。

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不要總是向大自然進行索取,它們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有他們的存在,我們的子孫後代們才會像我們一樣,擁有一個健康而又有樂趣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