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的思想

最近看完了这本书《被讨厌的勇气》,本书用一个年轻人和一个哲学家的对话来向我们娓娓道来阿德勒的思想,世界很单纯,人生也一样。分了五个晚上,年轻人把自己生活中的困惑一点点的请教哲学家,他抱着去驳倒哲学家的初衷思考后去质疑的。

是不是有点像一千零一夜,是不是又有点像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书值得一看,因为通过本书可以了解阿德勒的自体心理学,一切都是自我可以去做的,去完善的,去接纳我们不能改变的,去努力我们可以改变的,用智慧去分辨两者的差异。

而且年轻人的质疑和迷惑,和你我很像,就是我们处在当下的迷惑,我们也很想有人来解惑,那么来看看这本书吧,一切都有答案,你我遇到的事都是大部分的常态,你我遇到的事,哲学家早有答案。

以下是书摘,书摘有点多,有道理的语言,对我受益的文字,记录下来,后期可以让我反复阅读,每读一遍,也许都会有新的感悟。

《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的思想

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

世界很单纯,人生也一样

哲学家:不是【世界】复杂,而是【你】把世界变复杂了。

无论是谁,没有一个人是住在客观的世界里,我们都居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世界。

【我们如何看待事物】的这种主观就是一切,而且是让人无从逃避的。

现在,你眼中的世界是光怪陆离、复杂而混沌的。可是当你有了改变之后,世界就会回复到单纯的样子。所以,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在于你是什么样子。

第一夜 否定心理创伤

阿德勒便以他独创的理论为基础,倡导“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应该追究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无论任何经验,它本身并不是成功也不是失败的原因。我们不要因自身经验所产生的冲击(也就是说心理创伤)而痛苦,而要由经验中能够达成目的的东西。不要由经验来决定自我,而是由我们赋予经验的意义来决定。”

决定自我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

我并没有否定情感的存在。谁都会有情绪、有感觉,这是理所当然的。只是你如果说“人是无法抵抗情感的”,那我一否定到底。

佛罗伊德的决定论,可说是“心理创伤”最具代表性的论点,但他的决定论其实是变相的宿命论。

如果人可以改变,就绝对不会把决定论当成价值观的基础,必须以目的论为立足点。

改变的第一步,是要先知道。为什么这么急着要答案呢?答案,不是由谁来告诉你,应该自己亲手去找才对。

重要的不是你经历了什么,而是你如何运用它。

阿德勒心理学是以“生活形态”(life style)来说明人的性格或气质。

年轻人:生活形态?

哲学家:嗯。对人生采取的思考或行动的倾向。生活形态是自己选的。

现在,你在这里知道生活形态怎么一回事,那么将来要怎么办,就是你的责任了。是要继续坚持原来的生活形态,还是重新选一个新的,全都在你的一念之间。

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的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过去或环境造成的,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只是“勇气“不够而已。换句话说,就是缺乏“变得幸福的勇气”。

你的人生决定于“当下” 。

最单纯的目标,也就是该做的事就在眼前,却又要拼命替自己找一堆“不去做的理由”,你不觉得这样活得很辛苦吗?

阿德勒的目的论反而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事,那对你将来要怎么过日子一点影响也没有。”决定你人生的,是活在“当下”的自己。

第二夜 所有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先让她接受“现在的自己”,不论结果如何,都让她拥有前进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中,称这种引导方式为“鼓励”。

个人就能终结的烦恼,也就是所有“内在的烦恼”并不存在。不管是哪一种烦恼,里面一定有别人的因素介入其中。

年轻人:像是只要报上看到和我同时代的人表现得很杰出或很活跃,我就会有一种无法自拔的自卑感。虽然年纪差不多,人家的表现那么活跃,那我到底在做些什么?或是看到朋友幸福的模样,我在祝福他之前,总是会先感觉到嫉妒或焦躁。当然,除了讨厌自己这张满是痘痘的脸,对于学历、职业或收入,还有社会地位也都有强烈的自卑感。总之,全身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自卑。

哲学家:在阿德勒所使用的德文中【Minderwertigkeitsgefuhl】,自卑感这个词是由“价值”“焦躁”和“感觉”所组成的。也就是说,自卑感这个词跟自我的价值判断有关。

主观有个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任由自己选择。到底要把自己的身高当成优点还是缺点,全都交给主观意识来决定,也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办法自由选择。

无论是追求卓越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疾病,而是一种对努力与成长来说健康和正常的刺激。“只要用对了,既使是自卑感,还是可以成为努力与成长的催化剂。

有些人失去前进的勇气,也不能接受“状况会因为现实中的努力而改变”的事实。还没做之前就认为“反正我不行”或“就算努力了又怎样”,轻言放弃。不是自卑感,而是自卑情结(complex).

我们正在走的是一个没有纵轴的平面空间。我们这样走,并不是为了要和谁竞争,比现在的自己更往前一步,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只要可以感受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对世界的看法都会有所不同。

当对方开始挑衅,而你也察觉到那是权力斗争的时候,就要尽快从中脱身,不要回应别人的行动。

首先,行动面的目标有“独立”和“能与社会和谐生活”两项。而支援这项行动的心理面目标则是“我是有能力的”,以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这样的认知。

只要你改变了,周围也会跟着变,而且是不得不变。阿德勒心理学并不是一个改变别人的学说,而是为了让自己改变的心理学。

人只有在感觉“只要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可以自由尽情地展现自我”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到爱。没有自卑感,也不必夸耀自己的优越性,可以处于平稳、极为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就是这么一回事。

阿德勒心理学将个人的“独立”及置身于社会的“协调”视为重大目标。至于如何才能达到这些目标呢?阿德勒说,请面对“工作”“交友”与“爱”这三项人生中不得不直接面对的人际关系任务吧。

决定你生活形态(人生态度)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第三夜 割舍别人的课题

阿德勒心理学中,否定向他人寻求认同这件事。

要区分是谁的课题,方法很简单。请想一想“因为这个决定而带来的结果,最后会由谁来承受”

首先,想想看:“这是谁的课题?” 接下来,不要介入别人的课题,也不要让任何人介入你的。

阿德勒说:“没学会面对困难的孩子,将会闪躲所有一切的困难。”

不害怕被讨厌的可能性,迈步向前,不去过那种如同由坡道上滚落的人生,攀登眼前的上坡路。这就是对人类而言的自由。

第四夜 世界的中心在哪里?

个体心理学的英文是“individual psychology”,其中的个体(individual)以字源上的意义来说,是“无法分割”的意思。

把对自我的执著转变为对他人的关心。完全只在乎“别人是如何看我”的这种生活方式,其实正是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我”的生活形态。

正面迎接“人生的任务”,也就是不逃避爱、工作和交友这些人际关系任务,自己主动向前。所谓的归属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的。

一旦知道世界有多大,就会了解自己在学校所受过的痛苦根本是“咖啡杯里的风暴”。只要离开杯子,连狂风暴雨都会变成微风。哲学家:把自己关在房里、停留在杯子里,就像躲在小小的防空洞里避难一样。即使躲得了一时的风雨,暴风也不会停止。

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遭遇困难、找不到出口的时候,首先要“倾听更大的共同体之声”。

一开始,先分离课题,我的课题到此为止。再往前就是别人的课题。划清界线,我不介入别人的课题,也不让人介入。

对,不是称赞也不是责备。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方式,在阿德勒心理学中称为“鼓励”

人,只有在觉得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会有勇气。当一个人觉得我对共同体来说是有益的时候,就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只要存在,就有价值

第五夜 认真活在“当下”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接纳原本的“这个我”,而且对于可以改变的事物,抱持改变的“勇气”。这就是接纳自我。

基督教里流传已久的一段名祷文,神学家尼布尔的“宁静祷文”:“主啊,求你赐我平静的心,去接纳无法改变的事物;赐给我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东西;并请赐给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差异。”

当然,并不是做到积极正面的断念和接纳自我,就可以得到社会意识。要将“对自己的执着”切换成“对他人的关心”,绝不可或缺的是第二个关键字:“信任他人”。事实上,我们必须无条件地信任,才能建立深厚的关系。

首先,坦然接受这个无法替换的“我”,这就是接纳自我。(甘于平凡的勇气),接着,给予他人无条件地信赖,这就是信任别人。

社会意识并不是光靠接纳自我和信任别人就可以得到的,还需要第三项要件,就是“贡献他人“。所谓的“贡献他人”并不是舍弃“我”去为某人鞠躬尽瘁,说穿了,是为了实际感受“我”的价值才做的。

悲伤的时候,就尽情悲伤呀。如因为想要逃避痛苦或悲伤,才会绑手绑脚,没办法和任何人建立深厚的关系。

工作的本质在于对他人的贡献

例如:工作狂。这些人也很明显是缺乏人生协调。阿德勒认为,生活原本就该对家事、养育儿女、还有交友和兴趣都要付出关心,而不是特别专注在某一部分。

所谓的幸福,就是贡献感,你根本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做出贡献,只要拥有一种“我对某人有用处”的主观感受,也就是“贡献感”就可以了。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我们只能生活在“当下”。我们的人生仅仅存在于刹那之间。

因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所以我要告诉你,关键的一刻,不在昨天,也不在明日,就在“此时、此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了什么而活?当阿德勒被某人问到这个问题时,他表示:“普遍来说,人生没有意义。”

只要“我”改变了,“世界”就会改变。

这就像近视多年的人,第一次戴上眼镜的那种震撼。原本模糊的世界,轮廓突然变得清楚了。我想,你如果也能拥有相同的体验,不知道会有多幸福。

非常笃定地轻轻说着:世界是单纯地,人生也是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