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客栈2》:实现了综艺的另外一种可能


《亲爱的·客栈2》:实现了综艺的另外一种可能


冷眼君连续做了四天的年终盘点,今天让我们正式进入2019年的综艺评论节奏。

本周五晚,随着第13期《亲爱的·客栈》播出,第二季节目正式收官,节目也奇迹般的获得了收视率连续十三周的冠军。就像最后一期的标题“亲爱的,皆为序章”一样,所有的结束,都是为了新的开始。所以在结束的那一刻,就已经让人有点开始期待第三季了。


《亲爱的·客栈2》:实现了综艺的另外一种可能


总的来说,第二季《亲爱的·客栈》的完成度还是很高的,也证明了冷眼君在年终盘点里说到的,“综N代”依然是卫视平台的“保命”项目。

相比于第一季节目,《亲爱的·客栈》做到第二季,确实做了诸多的改变,无论是制作层面,还是单季的主题搭建,有太多值得在收官之际拿出来进行总结的地方。冷眼君也希望通过本篇,能够让大家对这一类节目有更多的思考。


《亲爱的·客栈2》:实现了综艺的另外一种可能


客栈2.0:实现了综艺的另外一种可能


综艺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制作综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冷眼君相信答案有很多,但是这一季《亲爱的·客栈》,让我们看到了综艺的另外一种可能。

第一季时,节目在美丽的泸沽湖畔建造了一栋客栈,但是贯穿整季节目的线索并没有放在客栈上,而是在经营客栈的“人”上。以至于从开始到结束,对于这座客栈的命运,并没有作详细交代。当然,对于观众而言,应该也不会那么关心这一点。所以我们会发现,第一季节目虽然好看且温暖,但是作为一档综艺,《亲爱的·客栈》并没有跳出基本的功能范围。

但是到了第二季,经营客栈的这件事背后具有了更加明确的意义和功能,那就是帮助白狼镇进行旅游产业的规划,通过这间客栈,手把手的教会当地村民。最终,在节目结束之后,把整个客栈的经营模式、运营标准和服务流程交还给白狼镇镇府,希望他们接手之后,能够真正把当地的经济发展搞上去。


《亲爱的·客栈2》:实现了综艺的另外一种可能


在最后一期的结尾处,客栈与阿尔山市领导以及白狼镇镇府领导进行了交接,把这座从无到有的客栈交还给了当地,让他们借助这座客栈,带动整个阿尔山的旅游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经营客栈并交还给当地政府这件事,并不是节目最后的临时决定,而是从第一期节目开始就定下来的计划。也就是说,整季节目的大线索就是让当地村民近距离接触先进的客栈经营,当节目结束时,不仅留下了客栈,还留下了经营理念,让当地政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档综艺节目,不仅满足了电视观众的观看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一点,恰恰就是《亲爱的·客栈》作为一档综艺节目,而实现的另外一种可能。冷眼君认为,这种综艺之外的功能实现,是第二季节目给行业留下的最大价值。

其实还有一档节目也有类似的功能,那就是《漂亮的房子》。但是因为节目诉求的不同,《漂亮的房子》把所有的叙事重点都放在了建造民宿这件事上,节目之外的产业开发的部分并没有在节目中展现。但据了解,旅游产业开发的功能其实也是有的,只不过没有放进节目成为大线索。而第二季《亲爱的·客栈》的做法,就让我们看到了综艺节目的另外一种可能性,除了娱乐观众,还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当然,这还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冷眼君相信,综艺的存在还会有更多有价值的可能性,综艺的功能边界也一定会再次得到拓宽。


《亲爱的·客栈2》:实现了综艺的另外一种可能


慢综艺续命法宝:“发起人+X”的组合方式


随着“慢综艺”这种形式的流行,不同题材的季播节目也就随之而来。其中,单就湖南卫视来说,就有三档,包括《向往的生活》、《中餐厅》和《亲爱的·客栈》,而且都在今年完成了第二季的制作。

毫无疑问,对于这类节目,嘉宾的组合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节目成败的关键点。以这三档节目为例,冷眼君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节目的嘉宾组合方式都是“发起人+X”。

“发起人”就是该节目的常驻固定嘉宾,更准确的说,他们是节目故事的发起人,是推动节目的原发动力。比如《向往的生活》的“发起人”就是黄磊和何炅;《中餐厅》的“发起人”就是赵薇;《亲爱的·客栈》的“发起人”就是王珂刘涛夫妇。

“X”就是每一季固定嘉宾组合里的变量,这个变量的存在不会影响整个节目的故事结构,只是在合理范围内调整节目的气质。比如《向往的生活》第二季增加的彭昱畅;第二季《中餐厅》调整的苏有朋、舒淇、王俊凯和白举纲;第二季《亲爱的·客栈》调整的武艺、王鹤棣、马思超和沈月。


《亲爱的·客栈2》:实现了综艺的另外一种可能



冷眼君认为,这种具有固定发起人的慢综艺,让节目有了无限可能,让每一季的故事都有了标准的讲述方式,同时也会因为发起人自身不断变化的想法,让节目不断产生新的故事线索。

我们重点回到《亲爱的·客栈》。第一季的时候,王珂刘涛因为一年里能够连续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当有一个20天的连续时间给到他们的时候,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奖励,于是他们决定参与这个节目。所以第一季的大线索也就由此展开,全季节目都会贯穿这对发起人的爱情故事,经营客栈只是一个载体。


《亲爱的·客栈2》:实现了综艺的另外一种可能


有人说,节目到第二季的时候,王珂刘涛的爱情就没有什么可以再消费的地方了。可是在冷眼君看来,正是因为发起人不变,他们可以持续将客栈的故事讲下去,而且他们还可以不断有新的想法。所以到了第二季,就变成了“综艺+公益”的故事。尽管其间也不乏两人的爱情细节,但因为大线索的变化,整季节目也变得不太一样。

所以,按照这个思路,第三季的《亲爱的·客栈》一定会开启全新的故事线,不管是哪种,一定都是从王珂刘涛夫妇的视角出发,员工可能又会大面积更换,但这都不影响这档节目成熟的故事讲述方式。只要王珂刘涛夫妇在,客栈的故事就始终成立。


《亲爱的·客栈2》:实现了综艺的另外一种可能


让明星在真实逻辑下完成故事推进


我们都知道,节目的solgan由第一季的“慢下来,去生活”变成了第二季的“创造美好生活”。而对“创造”的诠释,应该说,处理得还是很不错的,也让我们看到了这档节目在故事推进上的一种方式。


《亲爱的·客栈2》:实现了综艺的另外一种可能



第二季节目展现了客栈从无到有的全过程,而且王珂刘涛以及所有员工都全程参与,节目也通过三期的体量展现了这个过程。一开始,冷眼君并不是很理解这个设计,为什么要自己建客栈,是时间不够,还是刻意为之?后来冷眼君才慢慢理解,让明星们充分的参与客栈的搭建,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情感导入,当客栈倾注了足够多的情感之后,明星们也就会具有极强的主人意识。

有一个细节,第一季的时候,因为客栈在录制前就已经基本搭建完成,但是为了让明星们也有情感注入,节目组就把客栈所有内部装饰和客栈用品等工作交给了明星。还记得节目第一期,客栈门口堆满了客栈用品吗,那些其实都是刘涛列的清单要求购买的。所以当大家一点点的把客栈布置起来之后,情感的注入也就随之完成。这还是内部装饰部分,第二季是整个客栈的搭建,这种“创造感”和情感注入的浓度,可想而知。


《亲爱的·客栈2》:实现了综艺的另外一种可能


这其实是一个有关如何发挥嘉宾主观能动性的问题,《亲爱的·客栈》的处理方法就是,让嘉宾们始终处于一个具有一定开放度的真实逻辑之下去完成故事的推进。

真实的经营客栈、亲自完成客栈的内部装饰、全程参与客栈的搭建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基于一个真实逻辑,让明星们有极强的参与感。同时,开放度又很高,明星们有决策权,每一次决策都影响着后续故事的走向。所以解决了这个主观能动性问题,《亲爱的·客栈》的故事自然也就合理了起来。


《亲爱的·客栈2》:实现了综艺的另外一种可能


关于制作层面的几处建议


最后,我们回到这一季的制作层面。应该说,节目整体的包装、以及动画,给节目加分不少。


《亲爱的·客栈2》:实现了综艺的另外一种可能


除此之外,还要肯定一个细节,那就是这一季节目,增加了客栈的整体空间介绍,也就是标识性的长镜头。因为客栈有一个搭建的过程,所以当全部搭建完成后,观众一定想对客栈有一个整体空间结构的认识,而这一点,第一季时是缺失的。

但是,在剪辑上、单期的故事点以及人物关系的处理上,冷眼君认为还是有改进的地方。

1、人物过多,导致重点人物的“来和去”没有完整交代

看过节目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这一季的人真的是多。因为客栈固定人物就包括王珂、刘涛、武艺、王鹤棣、马思超和沈月,还有村长和村长夫人,这就有了8个人。再加上飞行嘉宾和客人,客栈每期的常态都会在20人以上。

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人数,还不仅仅是人物塑造的问题,就是基本来和去的交代都出现了一些差错。比如廖俊涛到达客栈的那段,前后的时间点其实是有偏差的,另外他的离开也完全没有交代。但是有趣的是,下期预告里还有毛不易与廖俊涛的互动,可当第二天毛不易来了之后,廖俊涛就不见了。还有王子文的离开,也没有交代,第12期最后部分都还有她,到了第13期开头,就直接进入为护林英雄准备晚餐的故事了。


《亲爱的·客栈2》:实现了综艺的另外一种可能


可能是时长有限,也有可能是刻意为之,但是人数如此众多,对于节目的叙事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在下一季的时候,冷眼君建议可以减少固定嘉宾,同时控制好飞行嘉宾与住店客人的次序,不然顾此失彼,谁的故事都讲不完整。

2、节目的连续性看点和单期的阶段性看点

其实这是一个有关整季节目的叙事问题,每一期的故事从哪里开始,最后究竟该结在哪里,这是一个让观众有连续观看欲望的剪辑方式。所谓的剧情式,就是能够给观众制造连续不断的悬念,使他们能够因为剧情而持续追看节目。

但实际情况是,《亲爱的·客栈》这种慢综艺的状态,很难形成特别紧张激烈的悬念点,也就很难作为每期的结点。当然前三期因为要完成客栈搭建,以及王珂和老高之间的一些争执,剧情感和看点还算明确。但是,随着客栈进入正常的经营状态之后,这种悬念点就几乎没有了,那么,就应该在单期内制造足够的阶段性看点。

比如第11期“亲爱的,小当家”,王珂刘涛不在,四名员工当家。结果突遇夜晚停电,四名小当家实施了转移客人到村长家的策略,这一过程的看点还是很丰富的。停电了怎么办,要不要叫醒客人,怎么叫,去哪儿住,房费怎么算,等等。所有的连锁问题,都让这一期的看点很紧凑。还有第8期“亲爱的,雪”,完成冰雕成了这一期后半部分的重点,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最后的冰雕,这个故事也还算完整。


《亲爱的·客栈2》:实现了综艺的另外一种可能


但是很多期的故事看点都比较散,按照时间轴的自然流状态略多。所以建议下一季,在阶段性看点的分配上可以再清楚一些。

3、客人的动机过于直接

入住客栈,当然是为了旅游放松,尤其是来到第二季的客栈,相信大家都是为了感受白狼镇的风景与鹿园而来。但是从这一季入住的大部分客人来看,似乎都是带着明确的任务来的。

还说那几位做冰雕的客人,原本是来旅游的,愣是把这一趟弄成要完成冰雕的任务。还有那位坚持要冬泳的大姐,非要拉着员工去体验,也是有点搞不太懂她来客栈的目的。


《亲爱的·客栈2》:实现了综艺的另外一种可能



其实从制作角度,冷眼君很理解导演组在挖掘素人的故事上,确实下了功夫。但是如何使用这些故事素材,如何巧妙的引出这些素人的故事,才是节目整体叙事变得流畅的重要因素。

我们继续以冬泳大姐为例,如果一开始并不把她塑造成一个非常强悍的形象,而是通过接触慢慢展现出她的这一面,由此再说到冬泳,会不会让素人的故事引出得更自然一点。而不是从电话预订房间开始,就一以贯之的呈现她强悍的形象。

总之说了这么多,对于第二季《亲爱的·客栈》,冷眼君认为还是不错的,有着一如既往的感动与温暖。尤其是中间几期,面对年轻人的困惑时,王珂对他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开导,亲爱的客栈也一度有了解忧客栈的感觉,特别好。而对于制作上的几点建议,也希望能够在第三季中有所改进吧。

冷眼君继续期待全新的客栈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