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以“科學中心”構築“高端平臺”

合肥:以“科学中心”构筑“高端平台”

合肥科學島

合肥:以“科学中心”构筑“高端平台”

合肥科學島,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小島,由於匯聚了國際一流人才和實驗裝置,在這裡誕生的重大科學成果經常驚豔世界。如今,隨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這個小島因高端創新平臺的升級而盛名再揚。

11月22日,小島又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點平臺——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其核心部件之一±185°旋轉機架工程調試圓滿完成,關鍵參數指標完全滿足治療需求,為加速推進質子治療國產化和產業化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質子和重離子放療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最先進的放療治療技術,質子放療最大的優點在於副作用極小,同時提高治療精確度。”項目負責人鄭金星告訴記者。

合肥:以“科学中心”构筑“高端平台”

旋轉機架集成總裝圖

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創新突破並非獨角戲。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提前完成三大科學任務,並首次實現洲際量子密鑰分發;全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實現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攝氏度、101.2秒運行時間,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磁場強度已提升至42.9T,達到國際尖端水平……自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組建以來,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合肥:以“科学中心”构筑“高端平台”

“合肥正以獲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契機,構築高端創新發展平臺。”合肥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範觀兵說。去年1月,國家發改委同意批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代表合肥對標“國家級”,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一年多來,合肥市高標準推進創新項目建設,舉全市之力加強要素保障,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供給。目前,一系列國家實驗室及大科學裝置建設全面啟動,重大前沿及產業創新平臺加快建設,高校“雙一流”建設迅速推進。

合肥:以“科学中心”构筑“高端平台”

(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城市運行監測中心)

記者走進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指揮大廳,一塊巨大的電子顯示屏格外顯眼。“這是合肥在全國率先建成的城市安全監測系統,可對全市燃氣、橋樑、供水等‘生命線’72小時不間斷監控。”消防安全科技中心副主任關勁夫說,目前城市安全監測系統監測里程已超過2200公里,安全問題可以“一網打盡”。合肥市與清華成功“聯姻”,構築公共安全創新平臺,旨在促進公共安全產業發展。

實踐中,合肥立足高端創新平臺建設,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統攬,圍繞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構建由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臺和產業創新平臺、“雙一流”大學和學科組成的“2+8+N+3”多類型、多層次的創新體系。一系列與國內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的“產學研”基地和協同創新平臺,如雨後春筍拔節生長。

合肥:以“科学中心”构筑“高端平台”

近年來,合肥市已建成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製造技術研究院等13個協同創新平臺,累計引進創新團隊113家、高端人才162人,累計孵化科技型企業345家。目前,合肥市已擁有高等院校60所、各類研發機構1316家、“兩院”院士108人,各類人才總數已達173.3萬人。日益生長的“第一資源”,為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善解人意的機器人“阿爾法蛋”,可糾錯評分的智能鋼琴,能聽話打字的智能鼠標……走進合肥“中國聲谷”展示大廳,一系列高科技智能產品令人眼界大開。一年多來,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帶動下,“中國聲谷”人工智能生態系統正在加速形成。“今年吸引了近百家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企業聚集發展,目前在建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超過400個。”合肥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宋道軍告訴記者。

合肥:以“科学中心”构筑“高端平台”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合肥曾研製出全國第一臺微型計算機、全球第一臺VCD,但創新平臺中產業化能力不足,許多科研成果“牆內開花牆外香”。如今,隨著合肥高端創新平臺的壯大,集成電路、智能語音、太陽能光伏、新能源汽車等一系列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上升為國家戰略,加速刷新“合肥智造”新篇章。

合肥:以“科学中心”构筑“高端平台”

在科學中心建設帶動下,合肥市去年全社會研發經費達226.86億元,同比增長16.5%,佔全省四成以上。今年上半年,該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3%和10.5%,GDP較上年同期增長8.4%,增速居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首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