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頭幹部自述援川心理路程:接好歷史交來的“接力棒”

接好歷史交來的“接力棒”

朱大志

現任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

派出前系溫州市洞頭區委常委、宣傳部長

洞頭幹部自述援川心理路程:接好歷史交來的“接力棒”

今年4月底,作為新一輪的溫州援川幹部中的一員,我來到了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接續著兩地長達16年的不解之緣。

懷揣著一份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一腔鬥志的同時,我也有一份忐忑:這是一座怎麼樣的城市?我能否快速融入,並且不辜負溫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託與廣大南部群眾的期盼?但,這份疑慮很快就被打消了。

“溫州元素”處處可見。持續16年的真幫實扶讓這座城市從內而外透露著“溫州印記”。除了基礎設施和商圈建設有著溫商的痕跡,溫商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植入了”當地人民群眾的血液,蟄伏在民間的力量噴湧出創業創新的強大活力。淳樸、敬業、拼搏、韌性,這是溫州和這座城市的共通點,這些一下子拉近了我跟當地群眾的距離。

大手筆!大項目!初到南部,當地幹部的拼勁讓我驚歎。去年,南部縣成為全國首批且以最佳成績摘掉貧困縣的帽子,如今他們還在攻堅克難,奮勇直追,進行脫貧的掃尾、鞏固以及產業發展的工作。項目的建設,展現出大手筆、大魄力、大決心。白+黑、5+2是家常便飯,開會到凌晨一兩點也是時常的事。我真切感受到了南部班子以及廣大幹部爭分奪秒的“拼搶精神”、挑戰極限的“拼命精神”、不勝不休的“拼搏精神”和萬眾一心的“拼合精神”。這種氛圍也帶動著我“擼起袖子加油幹”,跟他們連軸幹卻不覺累,鬥志滿滿。

鏗鏘扶貧路,拳拳民生情,必須要交出讓南部人滿意的成績單!這四個月的時間,我的工作初步獲得了認可。學習文件、查閱資料、瞭解政策,一線調研,加班加點,務實肯幹,紮實的作風不僅有效推動幫扶工作的順利推進,而且也換來了當地的“點贊”。

我緊抓當地以產業合作來鞏固脫貧的幫扶協作主旋律,在縣委、縣政府提出要打造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中成功招商引資。作為主力談判人員,有效帶動部門負責人一起攻堅,投資上百億的產業園已經成功引進第一批浙江玉環市10家企業,共投資20億元,9月中旬前企業全部註冊完畢,第一家即將搬遷完畢。此外,洞頭區幫扶南部縣的項目也紮實開展,第一年補助2000萬元的晚熟柑橘項目成為這輪浙川東西部扶貧項目中最大的一個,預計11月上旬完成種植。補助500萬元的優質生豬項目具有風險低、回報高、見效快、合作久、精準性強的五大特點,預計9月底完成。

溫州跟南部有著不解之緣,有機會參與這一歷史性進程,乃人生幸事,也是歷史交給我們的“接力棒”。在南部,綿綿延延的全是山和巒。不過,曲曲折折的山路阻擋不了我們援川幹部的雄心壯志,更阻擋不了為偉大祖國百年目標添磚加瓦的堅定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