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美軍財大氣粗,這架飛機他們用不起!

2016年2月美軍公佈新一代轟炸機B-21的信息。較之現役主力轟炸機B-2,該機在體型大小和載彈量方面可能略有下降,最大航程則從1.1萬公里減少到4000公里左右。相應的,其造價也有所下降。據估計,B-21飛機每架的造價約為5.5億美元,相比B-2的單價高達11.57億美元,那是大打折扣。以至於有人調侃,美國之所以製造多方面性能不如B-2的“廉價”轟炸機,大約是因為預算不夠,所以省點算點。

不過,考慮到物價上漲,到2020年交付時,造價很可能漲到7億美元一架。而B-21的研發成本高達200億美元,把這部分算進去,即使美國真的按計劃的最大數量,製造100架B-21,每架成本也要再多攤2億美元,即高達9億美金。再參考F-35項目的歷程,在未來幾年裡,費用上升,訂單減少簡直是太正常了,那麼平攤後的B-21單價突破10億甚至15億美元,也不是什麼怪事。

別看美軍財大氣粗,這架飛機他們用不起!

燒金幽靈——B-2轟炸機

世界上最貴的軍機非美國B-2轟炸機莫屬。B2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種隱身戰略轟炸機。B-2長21米,翼展52米,空重72噸,可攜燃油76噸,最大速度0.95馬赫,最大航程1.1萬公里。它既有龐大的B-1B轟炸機那樣的強大戰鬥力,同時又和小型的F-117攻擊機那樣的隱身能力,可謂能打又能躲。這種雙重特性,使得B-2能夠突破敵方嚴密的防禦陣地,對核心目標如戰略導彈發射塔進行重點打擊。

B-2在80年代初由里根政府立項,當時計劃在全球爭霸中突襲蘇聯遼闊領土上的導彈陣地,因此航程遠、威力大、隱身性能好。在1989年該機試飛成功,1997年正式開始服役。由於此時冷戰已經結束,B-2找不到前蘇聯這樣的巨無霸對手,只能在不對稱戰爭中欺負弱國,有點牛刀殺雞的感覺。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美軍出動B-2對南聯盟狂轟濫炸,更於北京時間5月8日清晨向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發射導彈,殺害我使館人員3名。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也曾出動B-2炸燬伊拉克目標。在2013年,美軍出動B-1轟炸機參加朝鮮半島軍演,威脅朝鮮。B-2曾兩次出大事。2008年一架B-2在關島基地起飛時墜毀。2010年另一架B-2在同一基地發生火災。

別看美軍財大氣粗,這架飛機他們用不起!

總的來說,面對弱敵,其實凸顯不出B-2的價值。因此,原計劃製造100多架的B-2,最後只造了21架。每架造價約10億美元,再加上平攤幾百億美元的研發、改進成本,裡外裡一算,每架B-2得花美國納稅人至少30多億美元,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要貴好幾倍了。

空霸猛禽——F-22戰鬥機

另一款價格昂貴的戰機,是美軍的F-22“猛禽”戰鬥機。這款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和波音聯合研製的單座雙發高飛機,是世界上第一款五代戰鬥機機,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參與實戰的五代機。該機長18.9米,翼展13.6米,空重19.7噸,最大航速2.25馬赫,航程2960公里,具備超音速巡航和高隱身等特性,也是五代機的標杆。F-22的定位主要是對付敵方戰機,奪取空中優勢,同時利用其隱身和高速,也具備很強的突防能力。

別看美軍財大氣粗,這架飛機他們用不起!

F-22項目提出概念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開始招標,1997年首飛,2005年正式開始服役。最初的假想敵依然是冷戰時期的前蘇聯,但尚在研發途中時,前蘇聯已然解體。之後20多年,美國在全球橫著走,F-22的用武之地也並不大。在2007年,F-22曾經攔截過兩架俄羅斯的圖95轟炸機,這是F-22首次執行攔截任務。2010年朝韓發生天安號事件後,美軍的F-22參加了聯合軍演,敲打朝方。而在2014年9月22日,美軍出動F-22向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境內的目標發動空中打擊。這是F-22第一次參加實戰。面對只有單兵防空武器的伊斯蘭國,勞動F-22的大駕其實是一種浪費,更多是用低強度戰爭對其進行檢驗。此外,F-22也是全球事故率最高的戰機之一。2004年、2009年、2010年、2012年各有一架墜毀,其中兩次造成飛行員死亡。

別看美軍財大氣粗,這架飛機他們用不起!

由於缺乏真正的針對性敵人,F-22這款空中霸王長期處於落寞之中。最終,該款機型於2011年底停產,一共採購了8架原型機和187架標準機。飛機項目中研發成本是很大一頭,造得越多平攤的單價越低。F-22造了近200架,每架製造成本大概是1億美元,再把幾百億研發成本攤下來,再考慮物價因素,大致每一架是3.5-4億美元,也是全球最貴的戰鬥機。

別看美軍財大氣粗,這架飛機他們用不起!

燒錢無底洞——F-35閃電II

美國無愧世界頭號霸主,除了F-22外,還擁有另一款五代戰機F35“閃電Ⅱ”,是由洛克希德·馬丁設計及生產的單座單發戰鬥攻擊機。該機長15.7米,翼展10.7米,空重13.3噸,最大速度1.6馬赫,航程2000-2220公里。F-35既是世界上第二款服役的五代戰鬥機,也是唯一一種已服役的艦載五代機。相對於確保空中優勢的老大哥F-22,F-35的空戰屬性沒那麼好,更側重於前線支援、目標轟炸等任務,並發展出3種主要的衍生版本,包括採用傳統跑道起降的F-35A型,短距離起降/垂直起降機種F-35B型,以及作為航空母艦艦載機的F-35C型。此外,F-35能夠在航空母艦和兩棲艦上垂直起降,部分航電系統也比10年前的F-22要先進。

別看美軍財大氣粗,這架飛機他們用不起!

F-35最開始討論是在90年代初,恰好就是冷戰結束,美國發現前蘇聯垮臺了,自己不再需要太多F-22這麼昂貴的高檔飛機,於是決定研製一款相對低端的五代機,不但價格能便宜些,而且在技術上相對沒那麼核心,可以提供給盟國。2006年,F-35首飛,並在2011年服役。2015年,英軍的F-35也進入現役。

別看美軍財大氣粗,這架飛機他們用不起!

從價格來說,F-35完全是一個坑貨。最初,美國指望生產一種價廉物美的大眾化五代機,預計成本為4000萬美元左右。美國的盟友也都非常看好,下了幾千架的訂單。可是項目一旦開動,發現完全停不下來,那錢燒得嘩嘩的。研發過程中接連出問題,不斷追加經費,導致F-35的研發成本比老大哥F-22翻了好幾倍。而項目計劃的延遲,不但使得單機建造成本增加,也讓一些盟友打起了退堂鼓。而一旦訂單下降,研發成本平攤到較少的飛機上,又會使得售價進一步增加,這樣陷入惡性循環。目前,F-35一架的造價大約是1億美元,再加上平攤研發成本,其售價高達2-2.5億美元。回看當初4000萬美元的預計定價,簡直像一個諷刺。不過,隨著F-35在各國服役,訂單有望增加,產量上去了,單價有可能下來。這也是川普前年宣佈的裝備改革方向之一。

別看美軍財大氣粗,這架飛機他們用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