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古城牆土築變石砌,古城門四門變三門,考究發現原因很簡單

林州古城牆土築變石砌,古城門四門變三門,考究發現原因很簡單

河南林州古縣城,最初的城牆是用土夯築而成。林州古城門有四個。南門叫宣化門,北門叫孝感門,東門叫忠義門,西門叫社稷門。萬曆元年奉敕重新修建城牆,隆慮古城才第一次出現了石砌的城牆。現在的林州古城雖不存在,但留下的,是世代居住在這裡的人們,殘存在腦海中口口相傳的點滴名稱記憶吧。

林州古城牆土築變石砌,古城門四門變三門,考究發現原因很簡單

點擊下面的藍色標誌,可以收聽更詳實的音頻內容

林州古城牆土築變石砌,古城門四門變三門,考究發現原因很簡單

林州,原名隆慮。能夠考證知道縣城最早的古城牆,大約始建於東魏天平元年,即公元534年。後於唐貞觀十三年,即公元639年,遷至現在的地方,就再也沒有移動過。最初的古縣城,城牆是用土夯築而成。土城牆時浸時壞,歷經戰亂,破落不堪。據志載,到元至正十三年,即公元1353年又重新修整。

林州古城牆土築變石砌,古城門四門變三門,考究發現原因很簡單

古隆慮城形勢圖

隆慮古城牆的周長是三里三百二十步,高一丈八尺,上闊五尺,基厚一丈二尺。按古制換算成今制,林州古城牆,周長是2065米,約2公里多一點。那麼,城內東西南北僅有1里長。

林州古城牆土築變石砌,古城門四門變三門,考究發現原因很簡單

林州古城門有四個。南門叫宣化門,北門叫孝感門,東門叫忠義門,西門叫社稷門。明嘉靖間,由於縣城離西山較近,西邊經常發山水浸城,於是把西門閉塞。從此西門便不再通行。

林州古城牆土築變石砌,古城門四門變三門,考究發現原因很簡單

古隆慮城城牆城門圖

隆慮古城門上建有五座門樓,四個城角建有四座翼樓。其中東北角的翼樓,萬曆十一年,即1583年,當時的知縣張崇雅把它改為魁星樓,並且在樓內懸掛一口鐘,以補風水。

林州古城牆土築變石砌,古城門四門變三門,考究發現原因很簡單

城門外面原有壕溝,壕溝外面,還曾建有防水月堤。壕溝長四里二百八十步,深一丈五尺,闊二丈五尺。但年久失修,逐漸淤平。後於正德八年,即公元1513年,當時的知縣王雲進行了簡單的修整。

林州古城牆土築變石砌,古城門四門變三門,考究發現原因很簡單

如今的林州城高樓林立

可惜土築的城牆,終究不耐用。再加上當時的隆慮城,每到夏季從西山發激流洪水較多,潮浸水泡,經常發生塌陷。於是在萬曆元年,即公元1573年奉敕重新修建城牆,隆慮古城才第一次出現了石砌的城牆。

林州古城牆土築變石砌,古城門四門變三門,考究發現原因很簡單

林州城內的街道綠樹成蔭

石城牆高三丈五尺,闊一丈,壕深一丈五尺,闊二丈五尺。但不久以後,北門進水,陰浸坍毀,沒人整修。直到萬曆二十一年,即公元1593年,當時的知縣謝思聰進行了重修重建。

林州古城牆土築變石砌,古城門四門變三門,考究發現原因很簡單

現在的林州城,雖然還保留著和城牆城門有關的地名,如南關、北關、東關、會關口、北吊橋、東門裡等。但歷史煙雲,已經難以找到當時的城門、城牆、壕溝實物痕跡了。留下的,是世代居住在這裡的人們,殘存在腦海中口口相傳的點滴名稱記憶了。

林州古城牆土築變石砌,古城門四門變三門,考究發現原因很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