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山河萬里家國情 楊曉光朱培華作品音樂會杭州上演

唱響山河萬里家國情 楊曉光朱培華作品音樂會杭州上演


9月11日晚,楊曉光朱培華作品音樂會在杭州大劇院上演。

秋夜如水,讓歌聲化作我對你的思念——9月11日晚,動聽又動心的“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楊曉光、朱培華作品音樂會在杭州大劇院上演。一首首或澎湃昂揚,或清新婉轉的歌曲,再次唱響浙江好聲音,傳遞快樂與正能量。

本場音樂會由“崢嶸歲月赤子心”“山河萬里故鄉情”“不忘初心中國夢”3個樂章組成,歌唱家呂薇、嚴聖民、鄭培欽等演唱,杭州市民合唱學院百人合唱團擔任合唱伴唱,杭州愛樂樂團演奏。

本場音樂會既有緬懷革命先烈的歌曲,也有歌頌祖國、歌頌人民、歌頌浙江、歌頌家鄉的詩篇,音樂會用感人、抒情、優美、壯麗的藝術風格,通過歌舞的形式寓教於樂,讓人們振奮、給人們鼓勁。

詞曲合璧動人心

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使飽經滄桑的祖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他們生長著祖國的筋骨,沸騰著人民的血液。

你聽,歌唱家馮國棟演唱的以“紅都”瑞金為背景的《那一片紅土地》,就是這樣一首精品力作。歷史鏗鏘的腳步,總會留下春雷一般的強音。而這種時代心聲的折射,往往又以史詩般的音樂澎湃在聽眾的血脈中,讓人久久難以釋懷。

你聽,歌唱家嚴聖民一首《你的那雙眼睛》感動觀眾。很多人可能看到過那張珍貴的方誌敏烈士照片,那是烈士被捕後即將面對死亡時留下的影像。照片中,烈士的眼神是那樣剛毅堅定,這深深打動了楊曉光和朱培華,兩人根據這張照片一同創作了一首《你的那雙眼睛》,紀念方誌敏以及無數為祖國犧牲的烈士們。

楊曉光是一名機關工作人員,業餘時間致力於“以文惠民、以詞樂己”,創作了一批飽含正能量的作品、歌詞,他希望以詞敘事,傳播中國鄉音、中國故事、中華文化。

朱培華是一名旅歐企業家,也是人民音樂家施光南的學生、科班出身的作曲家。出身吳越之地的他,早已習慣以左手托起吳文化的精緻溫婉,用音樂傳播快樂,以右手握住越文化的大氣盎然,用健康普惠大眾。

“音樂作品首先要動聽,才能動心。”朱培華和楊曉光這對金牌搭檔,合作了不少正能量的歌曲。前不久,展現西湖邊百年名店樓外樓歷史變遷的電視連續劇《樓外樓》片頭曲《人間天堂樓外樓》就是由楊曉光作詞、朱培華作曲的。

最愛清清浙江情

故鄉對中國人而言,不是簡單的地理概念,而是精神記憶的家園。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總有鄉愁需要守望。

“采采荷花滿袖香,花深忘卻來時路……”伴隨著歌唱家鄭培欽的深情演唱,那層層疊疊如裙裾般的荷葉間,一枝枝清麗的荷花彷彿立於眼前。現場的觀眾說:“聽過《故鄉的蓮》這首歌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家鄉。”

“一江碧透的春水,在青山翠谷中流淌,你的名字叫富春江……”濃濃的古風,旋律如水流淌,人們眼前徐徐展開的是一幅水墨煙雨畫。這首由歌唱家呂薇演唱的《富春江》是一首讚美富春江的唯美悠揚的歌曲,突出反映桐廬原生態的生活方式和淳樸的鄉情民風,展現了富春江南岸的發展新貌。

“走過了千山萬水,看過了無數風光,最愛還是你清清的浙江。”一曲《最愛你清清的浙江》既寫出了創作者對浙江的由衷讚美,又表達了浙江兒女對美麗家鄉的深深眷戀。在楊曉光和朱培華眼裡,浙江不僅有著秀美的山光水色,更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著人間大愛,這都是他們創作的靈感和源泉。

創作弘揚中國夢

一首首動聽的歌曲,同黨和人民風雨兼程,一路相伴,走過改革的歲月,走進更加昂揚的時代。正是這樣濃濃的家國情、赤子心成為楊曉光、朱培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楊曉光和朱培華從2014年才開始合作創作,在其他人眼裡一定不屬於創作黃金時期。但是,幾年來他們創作了幾十首高水平作品,當他們走上舞臺時,主持人也不禁要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成績?

“胸中有大義,心裡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他們的創作永遠在征途上,讓信念、激情、鬥志永遠閃光。

你聽,那激越動聽的歌聲從天邊傳來:“中國夢,幸福夢,富強夢,實現夢想靠勞動;中國夢,你的夢,我的夢,共同築起中國夢……”合唱《勞動托起中國夢》唱出廣大勞動者的心聲。

勞動者是誰?誰是勞動者?不就是大家身邊的你、我、他?於是詞作者楊曉光和戴震華筆下有了詩意的表達:汗水灑田野——農民兄弟是勞動者;高橋通天塹——工人兄弟是勞動者;飛船遨蒼穹——科學家也是勞動者。

生逢在一個波瀾壯闊的年代,奮鬥在一個人民至上的國家,是我們共同的人生際遇。

歲月如歌,春秋正隆,努力奮鬥是對光榮歲月的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