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直轄市曾喻為“小巴黎”,緊挨首都卻有著它難以言表的尷尬!

每座城都有它的個性,那沒有任何一個城市,性格像天津一樣鮮明,基因像天津這般複雜,凡是能提到天津的人,腦子中一閃而過的必定是狗不理包子、相聲、煎餅果子等,殊不知你所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從一般的視角可能看不到天津文化的特點,天津文化的特點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越是其他地方沒有的,不能複製的,這種文化越有價值。

這座直轄市曾喻為“小巴黎”,緊挨首都卻有著它難以言表的尷尬!

天津

這座直轄市曾喻為“小巴黎”,緊挨首都卻有著它難以言表的尷尬!

天津歷史

從明永樂二年開始築城到今天,天津經歷了605個年頭,與動轍幾千年的北京,西安,天津已經只能算是晚輩了!這座在歷史戰爭中不斷被破壞又不斷被重建的城市,他的傷口也一次次被撥開,一次次癒合。創傷沒有讓這座城市衰落,反而更加繁榮。在近代作為北方最早的開放城市和近代工業發源地之一的天津,因為地處首都門戶和瀕臨渤海的優越位置,成為中國汲取世界近代文明最理想的窗口,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上半葉,天津因為東西文化的碰撞與交融,天津在近代化旅程上引領風氣之先,曾有人就說 “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樓” 這就是近代中國歷史的縮影!

這座直轄市曾喻為“小巴黎”,緊挨首都卻有著它難以言表的尷尬!

天津小洋樓

在歷史的沿革中天津像是一位歸隱市井的將軍,曾經有著輝煌的豐功偉績,履歷戰功,為國家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不過也嚐盡了世間的冷暖和悲歡離合,看慣了戰場的殺戮,不想再有爭鬥。如今歸隱市井,享受著最簡單低調的生活,聽聽相聲貧貧嘴,賣賣小吃溜溜腿,樂呵樂呵得了,想要好好認識天津這位隱忍的紳士,我們還需要從各方面去了解她,去讀懂她!

這座直轄市曾喻為“小巴黎”,緊挨首都卻有著它難以言表的尷尬!

天津文化

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天津人形象常被曲解,天津的城市符號多有誤讀,甚至連很多天津人都忽略了自己應引以為豪的特點。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作為水旱碼頭的天津,來去匆匆人流嘈雜,註定是海納百川的五方雜居之地碼頭人的精明市井,軍事衛所的俗尚武健,京畿要地的自命不凡,早早就寫進了天津的基因裡。

這座直轄市曾喻為“小巴黎”,緊挨首都卻有著它難以言表的尷尬!

1858年,氣數已盡的大清成了西方列強眼中的肥肉,扼據要津又直指北京的天津城成了列強們最佳的選擇。隨著《天津條約》的簽訂,英法在此設立租界,天津開埠。清末民初人們用”北有天津,南有上海“形容當時中國最繁華的兩個都市,天津號稱”小巴黎“聚集了眾多達官顯貴,富商文人,一時風光無二,“那時的北平雖然大,但是遠沒有天津如此繁華精緻!

這座直轄市曾喻為“小巴黎”,緊挨首都卻有著它難以言表的尷尬!

當時的天津緊跟世界的腳步,租界內處處都是新奇的玩意兒,電車電燈電影院,舞廳戲院跑馬場。城市建設理念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當時的五大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華北富人區!富人區的生活與老城廂的百姓關係不大,頂多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南市三不管是天津著名的“法外之地”,租界、青幫、官府,魚龍混雜,但卻是窮人們謀生的好地方,舊社會曲藝雜耍的藝人們是下九流,生活朝不保夕。

這座直轄市曾喻為“小巴黎”,緊挨首都卻有著它難以言表的尷尬!

但天津以碼頭為特色的世俗文化表現在民間藝術上是曲藝,因而天津成為北方曲藝的大碼頭,碼頭上的人要強自信,潑辣大膽,崇尚“強人絕技”以適應殘酷的生存的環境,同時,碼頭的人好戲謔,最尋常的話語間都含有豐富的幽默因素。時至今日曲藝界還有句話說的是“北京是生處,天津是聚處。”各地的藝人都願意到天津跑碼頭,說書說相聲!開放與守舊,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在天津城裡各安一隅,相安無事,在那時候邊穿著西裝喝著咖啡跳著摩登的舞蹈,一邊穿著大褂喝著濃茶聽著逗樂的相聲都不足為怪!

這座直轄市曾喻為“小巴黎”,緊挨首都卻有著它難以言表的尷尬!

天津經濟

如今的天津,軍閥舊臣、列強混混、各路名角兒都已鞠躬下臺,那個當年的“小巴黎”,已然在歷史的車輪中漸行漸遠,近些年,雖然“京津冀一體”的口號中還帶著天津一起玩,但是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天津沒落了,就像有點過氣的明星,連新聞都很少報道了!”雖與首都北京為鄰,但在北京這個巨無霸的光芒下,全國各地人才蜂擁而至,天津很不幸的成了燈下黑。

這座直轄市曾喻為“小巴黎”,緊挨首都卻有著它難以言表的尷尬!

說到幾線城市的時候,天津總是有點尷尬。天津的尷尬之處在於貴為四大直轄市之一,但弱弱的存在感就像相聲裡面捧哏的,在2018年終於被列入新一線城市,屈居第7, 說是新一線,其實尷尬的被成為1.5線城市,世界觀被刷新了吧?天子腳下,各種資源配置優勢都無法與北京相比,北京之於天津,也正如蕭何之於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但京津之間總有那麼一絲瑜亮情節,冥冥之中,北京總受眷顧,而天津總是倍兒受傷。或許,這樣的宿命,在築城之初,就已註定:誰讓你叫“天津衛”呢?

這座直轄市曾喻為“小巴黎”,緊挨首都卻有著它難以言表的尷尬!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全國很多地方,每當看到天津遇到各種困難時,主動出主意想辦法的人不多,但琢磨天津什麼時候從“直轄市”地位上降格的倒是不少,每隔一段時間,一些地方就呼籲撤銷天津直轄市地位,將“名額”讓給與深圳、武漢、西安、寧波、青島、蘇州等經濟發展勢頭好於天津的城市。這無疑是最大的“尷尬”了。

這座直轄市曾喻為“小巴黎”,緊挨首都卻有著它難以言表的尷尬!

 仔細想來也難怪,天津曾經是北洋軍閥的大本營,碼頭文化、圈子文化、百年前的天津,是華北的經濟中心。百年前的繁華,至今讓天津人難忘。揮之不去的優越和矜持,讓今天的天津人依然放不下,從而失去了大都市特有的開放與包容。“一畝三分地”觀念由來已久,這些在特定歷史背景下帶給天津輝煌的現象,如今則麻醉著天津人的創造力其實一切的一切,都因為隔壁的那個鄰居,天津人常常苦笑:天堂太遠,北京太近!

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