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亮|ofo驚夢

劉興亮|ofo驚夢

印象中,共享單車的出現是一部深秋的故事。落葉紛飛,黃金滿地,水面上波光瀲灩,夕陽如血,身著太陽裙的少女騎著單車在林蔭道上疾馳,她的劉海在風中飛揚,消瘦的肩頭來回擺動。天將轉涼,夏日的餘溫尚在。

一段時間以後,大量穿著棉襖羽絨服的白領騎著單車浩浩蕩蕩簇擁而行。正值隆冬季節,一些動物在冬眠,落葉林擋不住一絲寒風,整個城市暴露在無際的平原上。此時的年輕人很難喚起戀愛的衝動。自行車越來越多了,騎還是不騎,這是一個人生問題!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轉瞬之間,耳畔響起「春天的故事」,萬物從蟄伏中甦醒過來,又是一年新起始,誰都以為生活會有什麼結果,等來的卻是結束。回憶那逝去的韶光,居然看到了「麻木」。

原來你從來就不愛什麼十七歲的單車。胸中的豪情萬丈風情千種,豈能在腳踏車這種「人力位移」的物理世界中奔流。人們重新走在水泥鋪成的人行道上,肩並肩喁喁細語,享受難得的寂靜。

抒情完畢——啊我的詩情。

近幾日,ofo陷入新一輪輿論漩渦。很多消費者投訴無門,無奈通過網絡向我反映,ofo已經無法在App內退押金。目前在ofo的App內,最下方的「退押金」按鈕還存在,但成了灰色。大量用戶表示,ofo說的15個工作日根本無法兌現,自己一個月前申請的押金還未收到退款。

劉興亮|ofo驚夢

ofo回應稱,退押金按鈕灰色是正常狀態,是正常的挽留用戶設置,不存在不能點擊的情況,在未向ofo求證的情況下,草率地將個別由網絡原因導致的問題誇大為無法在線退押金,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標題黨行為。

從共享單車這個偉大的經濟概念造成的命運共同體的遭遇和近況來說,它似乎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單車兩強摩拜與ofo,前者被美團接手,後者在寒風中哀嚎。一切看起來就像一場難以置信的夢!為什麼一種看起來有著良好未來,一度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經濟模式會瞬間坍塌呢?

共享單車的風起雲湧真可謂點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道穴位。

有經濟學家一度提出經濟發展的「後發優勢」,意指那些落後的發展中國家,為經濟起飛,會因學習現有文明體系累積的成果而縮短自己的發展軌跡,優化發展進程,進而形成所謂的「後發優勢」。

我們先不追溯「共享單車」這個概念的創意是出自誰的頭腦,單就這個概念的泛濫成災而言,可以看到一個「驚人」的事實呈現,那就是在中國,絕大多數人缺乏創新性的思維能力,而極力傾向於以「偷懶」和「盜獵」的方式牟利。

各行各業都存在這樣的現象,一個創新的產品會被無限制地複製到難以承受的惡劣處境中去。錢袋子裡裝得越多的人,越容易在這種掠奪式的經濟競爭中脫穎而出,把同行業熬死後,這個收割者卻不會帶來任何新的創新型服務。因此經濟的增長點在此處落入深淵。共享經濟在中國面臨的就是這樣的處境。

劉興亮|ofo驚夢

人們並不去甄別「共享」的那個物體是否具有「共享」的可能性,共享後是否帶來了真正的價值增長,而是一味盲目的跑馬圈地。

這很像一群人在乾涸的河床裡撈魚,一大撥人在忙著結網,規劃場地,購買船隻,招收漁夫,為魚定價,在海鮮市場裡打廣告,瘋狂建渠道,就是不看看河裡是否有水——至於魚那是更遠的事情了。

在他們看來,這麼寬大的河床是不可能沒有水的,有水自然有魚。假如自己不去撈的話,那豈不成了傻子!

不知什麼人提出了「注意力經濟」這個概念。在中國的互聯網世界裡,它就是一根定海神針,只要用戶關注,哪怕只是在舞臺上耍猴也是「長袖善舞」。

抓住了用戶,就抓住了資本,一輪輪的融資必然導致更多的招徠用戶的手段,直至用戶多到可以變現(上市),這時候所謂的利潤居然是用股民手裡的錢來實現的。人們並不在乎這件事是否能夠長期盈利,只看它是否具有短期變現的可能。所以,共享單車多得顏色不夠用了,用戶被逼的患了選擇綜合症。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中國曾經被西方人稱作「自行車上的國家」。曾幾何時,家家戶戶都配備著「飛鴿」、「鳳凰」、「永久」牌自行車。彼時的出行還限定在城市瘋狂擴張之前,自行車的功能與人的需求相互切合。

隨著經濟的騰飛,城市的無邊擴張,人們的出行方式發生了變化,公共交通的發展日新月異,擁有私家車的人比例巨大。注意!此時人們的出行方式是隨著整個城市生活的變動「自發形成的」。

無論開車也罷,地鐵公交也罷,人們必然會在長期緩慢的進程中面對「停車」、步行、摩的等現實問題,以便控制時間的邊際效益。這時候,很多人已經放棄了自行車,或者說部分放棄了自行車。這個自然結果有著自身的「動態平衡」。

有樁式自行車的出現,給人們提供了部分便利,但它是有限的。共享單車的出現看起來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但隨即盲目跟進的投資者,以豪賭的方式瘋狂投放自行車,看起來解決了人們出行的一點難題,卻帶來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佔道也罷,暴露人們的素質也罷,大量的損毀也罷,這些都是表象。核心就在於,它的無理性的投放,打破了長期緩慢形成的城市人口出行的「動態平衡」。由於不可能產生糾錯的機制,隨之而來的必然是一輪輪的退出。

劉興亮|ofo驚夢

最後,我們可以再深入探討一下「共享經濟」這個微妙的概念。所謂的共享經濟,其實質是「租賃經濟」,試圖靠把物體租賃給用戶收取租金的方式盈利。傳統的租賃經濟是一對一的約定,所租物體或服務從甲方到乙方,它的丟失或破損很容易鑑定,具有賠償的可能性。

共享經濟試圖把一件物體租給無數人,這種不確定性導致了它所出租的物體具有「無主」的性質,因此它的損壞與賠償沒有對象可循。

要知道,人是自私的動物。凡是被很多人共有的東西,沒有一個人會珍惜,甚至會產生破壞的衝動。這就是共享單車垃圾成山的根本原因。今天的狀況,早已註定!


▴註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