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坐上冠軍寶座 但12月份暴跌的背後卻看出了吉利的用心良苦

近日,吉利汽車正式公佈了2018年12月份以及2018全年的銷量數據:12月銷量93,333輛,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高達1,500,838輛,同比增長20%。這也是吉利汽車歷史上首次年銷量突破150萬輛,並蟬聯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榜第一名。


再次坐上冠軍寶座 但12月份暴跌的背後卻看出了吉利的用心良苦


從吉利公佈的銷量數據來看,有幾點是比較有意思的。首先是吉利汽車12月份的銷量同比暴跌39.2%,成為2018年銷量最低的一個月份。然後就是吉利沒能完成158萬的銷量目標,但還是蟬聯了銷冠。最後是什麼呢?小編想和大家分析一下吉利的12月份為何會暴跌這麼多。

不惡意壓庫:是維護經銷商關係的一大法寶

在這裡,先和大家簡單解釋一下什麼叫“壓庫”。“壓庫”其實是積壓庫存的簡稱,為了能夠在產品的旺季有足夠的貨源保證銷售獲得相應的利潤,經銷商往往會根據經驗及廠家的要求,在銷售市場良好或銷售淡季進行壓庫。所謂的壓庫,實際上就是增加庫存。


再次坐上冠軍寶座 但12月份暴跌的背後卻看出了吉利的用心良苦


可能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廠家所公佈的銷量數據,並不是消費者真正購買的汽車數量,而是廠家所下發到經銷商的車輛數量。小編曾在某品牌4S店工作過,也大概知悉經銷商和廠家的供求關係,簡單來說就是,4S店先從廠家把車買回來,再賣給消費者。而4S店所“啃下”的車輛數量,就是廠家對外公佈的銷量。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朋友想:“這樣的話,一個品牌想要提高銷量,那給旗下經銷商壓庫就可以啦。”對於這種做法,確實會存在於目前的汽車市場,但壓庫並不是想壓就壓,還要結合經銷商的流動資金、銷量情況等方面。不然惡意的壓庫會導致旗下經銷商資金鍊斷裂而破產、退網,這對於經銷商和廠家來說都是百害無一利的。


再次坐上冠軍寶座 但12月份暴跌的背後卻看出了吉利的用心良苦


回到正題,其實吉利想要完成158萬的銷量目標並不難,吉利在全國共有1000家左右的經銷商,只要平均向每家經銷商多壓80輛車,所差的8萬銷量就搞定了。但吉利沒有選擇這種偏激的方法,畢竟從年銷量數據來看,吉利已經是2018年的銷量一哥了,而且在如今國六排放標準即將來臨的時候,壓庫會給經銷商造成巨大的壓力。

國六排放政策前夕彰顯吉利情懷

前面也有說到,如果不是因為國六排放標準,吉利通過壓庫完成銷量目標是很容易的。但在國六排放標準的影響下,如果吉利要壓庫,也只能是壓國五車型,到時候國六車型一出,國五車型就會滯銷,這對於經銷商第一季度的銷售情況來說,是非常嚴峻的。


再次坐上冠軍寶座 但12月份暴跌的背後卻看出了吉利的用心良苦


因此,吉利願意減少自己12月份的銷量,讓經銷商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消化庫存裡的國五車型,這對於經銷商來說是一大福音。從這點也可以看到,吉利很清楚經銷商對於自己意味著什麼,如果一味地壓榨經銷商,反而會適得其反。


再次坐上冠軍寶座 但12月份暴跌的背後卻看出了吉利的用心良苦


總結

在“年度銷量目標”和“經銷商庫存壓力”這兩個選項上,吉利沒有為了達成目標而不擇手段,而是在國六排放標準這個大環境下,選擇和經銷商共進退,最大程度減輕經銷商的壓力。

由此可見,吉利能夠從2015年的50萬輛銷量,到2018年的150萬輛,是和旗下經銷商肩並肩實實在在打下來的成績。雖然沒能完成2018年的銷量目標,但通過12月份的銷量背後也看出了吉利汽車的用心良苦。而對於2019年151萬輛的銷量目標,相信旗下的經銷商們會竭盡全力達成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