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阳2018十大新闻

2018年,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东阳撤县设市30周年。这一年,东阳市突出加快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污染防治三大重点,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回望过去,东阳日报编辑部遴选出2018年度东阳十大新闻,盘点这一年我们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回顾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亮点和重要事件,瞩目我们的光荣与梦想。让我们从2018汲取力量,满怀信心和期待,在新的一年中展现新作为、书写新篇章。

全面禁燃

从2018年3月20日开始,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全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意味着东阳市进入了“全面禁燃”新时代。一年以来仅查处违规燃放23起25人。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东阳市城区开始“双禁”政策;之后也推行过“有限开禁”,即在春节的特定时间对燃放烟花爆竹开禁。2015年,东阳市实施全市山林、中心城区全年“双禁”。2015年1月1日起,城区实施全年禁燃、禁售,范围扩展为东至迎宾大道,南至南山顶,西至八华路(北延伸至北山)、城南西路、象金路,北至北山顶。而且,鉴于山林火灾大部分为燃放烟花爆竹引发,山林(含林区内生态公墓、墓地、林地)也被纳入禁燃范围。2015年10月1日起,禁燃范围再次扩大到吴宁、白云、江北等3个街道所辖全部区域,以及当时上卢管理处所辖迎宾大道东侧绿化带以西区域。2016年1月1日起,横店镇加入禁燃行列,中心镇区实施全年禁售、禁燃烟花爆竹。2017年10月20日,市十五届政府第十五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18年3月20日起,我市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浙江东阳2018十大新闻

东阳市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大会

4月18日,东阳市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大会,全力争创2018—2020年创建周期的全国文明城市。全市上下由此掀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热潮。

东阳市建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领导小组,组建了7个专项组,每个组都由市领导挂帅,制定了《关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实施意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责任分解表》,建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制度》,明确了创建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状。先后组织开展了“做文明有礼东阳人”主题实践、庆“七一”党员干部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礼让斑马线”、“星级文明窗口”、“文明家庭”、“星级卫生文明小区”、沿街商户文明示范创建、公职人员带头践行“文明出行、文明居住”、共建单位到共建社区大调研大宣传等活动。

7月24日,全市发出“奋战一百天·创建勇争先”的创建口号,市各机关、职能部门积极响应,纷纷牵头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文明城市创建启动仪式。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城区各街道都分别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创建载体,开展了餐饮行业、占道经营、文明车站创建、电动车不文明出行等分系统、分行业、分区块的专项整治行动。

今后两年,东阳市将重点围绕“四个建设、五项整治、六大行动”来积极推动该项工作。

吹响乡村振兴冲锋号

浙江东阳2018十大新闻

全市乡村振兴擂响战鼓

4 月18日上午,全市“乡村振兴·歌画东阳”大讨论、大比武、大展示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南马镇花园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项目现场举行,吹响了全市乡村振兴的冲锋号。

东阳市按照乡村振兴奋斗年的定位,坚持城乡统筹、工作统筹理念,以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和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为总抓手,以“乡村振兴·歌画东阳”大讨论、大比武、大展示主题实践活动为主载体,按照“5+1”工作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这一年,东阳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建设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确立10大类135项指标体系,系统梳理6大类77项重点任务责任清单,构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责任体系、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并进一步明确2018年度部门单位31大项61小项和镇乡街道“4+3”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统筹推进,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这一年,东阳市把产业振兴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村居工业企业清零和小微园建设两手抓、同步抓,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红木企业效能评定、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为契机,分行业制定安全、环保等管控标准,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影视文化、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产业特色精品村培育工程,推进产业植入,全面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这一年,东阳市坚持“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理念,创新工作载体,在全市190个村中分三类开展“十美村十差村”考核评选和“百局联百村”活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探索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智能化管理模式,扎实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实施尾水返田,顺利完成生态洗衣房建设,推进环境革命,努力建设全域“大花园”。同时,全面推进农房拆后重建,大力开展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全市村庄规划报批基本完成,四个农房集聚区开工建设,安置凭证全部发放到位。

这一年,东阳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夯实组织和人才保障,全面加强社会治理,有效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同时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一年来,东阳市乡村振兴政策框架基本成型,工作体系逐步完善,推进合力有效增强,工作成效不断显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2018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预计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9%,城乡居民收入比预计缩小至1.8以内,乡村振兴工作主要指标位居金华前列。

再获“大禹鼎”

浙江东阳2018十大新闻

治水深入,我市再次拥抱大禹鼎

6月5日,省委、省政府表彰了2017年度美丽浙江建设和五水共治工作考核优秀单位,东阳市被授予2017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市、区),再获“大禹鼎”。

2014年,“大禹鼎”评选第一年,东阳市第一次拥抱了它。随着治水深入,东阳市面临解好“全面·长效·生态”三道题,工作难度升级。2017年,全市干部拿出坚定的决心和持续的行动力,始终坚持“抓环境就是抓民生”“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大花园建设为总目标,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域打造田园城市、歌画东阳,成功再次拥抱大禹鼎。

国地税机构合并

浙江东阳2018十大新闻

国地税正式合并

7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东阳市税务局挂牌成立,标志着国地税正式合并。

税务机构改革是税务征管体制一次巨大变革,是利国、利民、利企、利税的重要举措。国税、地税机构合并,有利于降低征纳成本、理顺职责关系、提高征管效率,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木雕红木家具行业整治

浙江东阳2018十大新闻

东阳市木雕红木家具行业环保整治工作推进会

2018年以来,东阳市以“规范提升一批、整合重组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工作思路,展开木雕红木家具行业环保整治行动。截至8月底,全市关停淘汰974家木雕红木家具企业,通过环保联合验收1300多家。另外,涂膜行业问题在2018年4月底已全部整改到位。

8月31日,东阳市全面完成木雕红木家具企业环保联合验收。这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反馈东阳市红木行业“散乱污”、涂膜行业废气治理、煤气发生炉淘汰等三个方面的环保整治取得成效。

人才新政发布

浙江东阳2018十大新闻

“人才之乡”面向世界揽才

9月1日,东阳市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召开“智汇东阳——人才新政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才新政18条,覆盖引进、培育、服务、激励等各个环节。10月,南马镇花园村也发出了《关于引进高级人才落户花园村相关政策的通知》,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引进高级人才。

据悉,此次东阳发布的人才政策覆盖引进、培育、服务、激励等各个环节,共有3个部分、18条举措,并呈现出了三个特点。

一是有温度。东阳人才新政着眼于影响人才安居乐业的“关键小事”,让人才在东阳创业创新有一种家的温暖:如高层次人才父母在东阳工作生活的,每年由市财政出资享受一次健康体检,为其确定专门联系人,提供就医全程代办服务。在住房保障上,建立购房补助、租房补贴、人才公寓等多元化人才住房保障体系,让人才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二是接地气。东阳着眼于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影视文化名城,根据相关产业人才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推出影视文化人才集聚计划和高技能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和引进。此外,还针对优秀大学生难以引进的问题,推出大学生创业创新扶持计划,在创业、助学、见习、补助等方面给予一系列政策。三是求实效。东阳鼓励企业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引进人才,按照实际支付工资薪金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鼓励支持企业到重点城市设立研究院吸引人才,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按照绩效给予企业相应的补助。

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浙江东阳2018十大新闻

作为古建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项目内容之一,卢宅文化节启幕

10月11日,全市召开推动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全市以项目化载体化推进19个特色文化发展,加快推动东阳市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017年10月,东阳市召开首届世界东阳人发展大会,明确将推动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作为东阳市今后发展的主基调,并提出“文化+”和“+文化”发展思路。2017年12月,市委召开第十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将打开文化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通道确定为2018年全市重点工作之一。2018年5月,东阳市召开推动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动员大会,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东阳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若干意见》及五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表,明确提出了文化发展的十大工程。同时,东阳市还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东阳特色文化发展工作制度,谋划19项地方特色文化项目。

当前,19个特色文化项目小组正梳理并谋划新年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工作的时间节点和工作计划。同时,各小组相关负责人也着眼转化方式,做实各自文化项目,以项目化为抓手来推进文化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

1944人生态廊道上竞钓

浙江东阳2018十大新闻

近两千名垂钓高手东阳江上竞钓

11月24日,首届中国·东阳生态廊道自然流域垂钓大赛在生态廊道东阳江歌山镇林头村段揭幕,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1944名垂钓高手参赛,创下了全国垂钓大赛参赛新纪录。

这次大赛是东阳市生态廊道上举办的第一场赛事。比赛立足歌山镇目前正在打造的“渔趣小镇”,将东阳江流域资源和歌山镇渔具传统产业统筹串联,推进渔具产业发展,同时计划将这一大赛打造成浙江省品牌赛事,争取每年举办。

东阳市生态廊道总长300余公里,总投资6亿多元,以“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廊道”为目标,围绕东阳江、南江两条廊道主轴,延伸至白溪江、柽溪江等主支流,源头各大水库,形成集城防、绿道、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江滨走廊,同时聚焦“五水共治”、廊道延伸和文旅三大板块谋划项目,串联起许多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文旅项目,走出“生态+产业”之路。

降本减负56条出台

12月6日,经市政府第三十八次常务会议同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若干意见》。该实施意见主要包括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成本、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涉企中介服务收费、进一步降低消防领域服务收费、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进一步规范社会团体涉企收费行为、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规范涉企保证金管理、工作保障等12个部分,共56条。

2018年以来,东阳市推出了一系列减轻企业负担、改善营商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举措。据统计,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为企业减负9.88亿元,其中各类减免退税8亿多元,用工成本、用能成本、融资成本分别节省5368.5万元、12673.3万元、768万元,有力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据东阳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