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一些夫妻中,女方不喜歡給男方的父母養老?

為什麼現在的一些夫妻中,女方不喜歡給男方的父母養老?

這個“不喜歡”明顯是來挑事的,用的很不恰當。但是,也不得不承認,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方是不願意給男方父母養老的。當然,如果男方父母能夠持續為子女這個小家庭提供經濟上的支持或者幫忙帶孩子,女方應該會很樂意給公公婆婆養老的。

為什麼現在的一些夫妻中,女方不喜歡給男方的父母養老?


女方不是義務,有付出才有回報

女方不樂意給男方父母養老,大多是男方父母無法再持續給予幫助,甚至成為“拖後腿”的情況下發生的。

尤其是對於並不寬裕的家庭,在如今這個時代,父母給兒子娶媳婦,不說傾家蕩產,但也差不多,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後續很難再給予經濟上的援助,即使有,也變少了。所以,大部分情況下,就要看父母是否可以幫子女帶孩子。

那麼,我們先回歸到一個理性的觀念上,對於女方,她是沒有義務去贍養男方父母的,這並不違法。只是道德上說不過去而已。同樣,父母也沒有義務去給子女帶孩子。

那,有些槓精可能要說,當年娶你的時候可沒少花錢,但是對於女方來說,那是男方父母對於自己兒子的付出,並非是為了女方付出。說句不好聽的,萬一兩人離婚,父母還可以把當年投進去的錢先拿出來,這算是借的。而且女方也陪了嫁妝,沒少花錢。

而一旦要給男方父母養老,就得從涉及女方自身利益的小家庭中支出Money。如果家庭收入是每月3萬,別說拿1萬去給男方父母看病和養老,1千都肉疼的很。尤其人至老年,慢性病居多,都是需要常年吃藥治療的,如果說住在一塊,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很容易導致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不順眼。如果說住養老院,那又是一筆支出。

也正因為這樣,所以對於大部分女方來說,肯定是不情願的。畢竟用於老公、子女和自身的可支配金額變少了。

為什麼現在的一些夫妻中,女方不喜歡給男方的父母養老?


女方養不養老,關鍵在於男方

其實,過分糾結女方是否願意給男方父母養老,倒不如問問男方是否會給父母養老?

從一個家庭出發,肯定是建議女方要贍養男方的父母,那也是你的爸媽。但,我們卻總忘記了那個關鍵性的人物,那個神秘的“男方”,要知道,他才是真正有義務贍養父母的。

所以歸根結底,女方贍不贍養父母,或者說家庭關係是否和諧,最核心的因素在於男方身上。生活中的男方,有多少是屬於牆頭草,風吹兩邊倒的?一邊哄著老媽,一邊哄著媳婦,兩頭不得罪,充當一個傳話員的角色,反而讓婆媳之間鬧的面紅耳赤。

其實現實生活中,哪有那麼多不明事理的婆婆,哪有那麼多隻吃不幹的媳婦。多是男方的不作為造成的。

我們常說去中間化,其實生活中更需要去中間化。如果男方父母和兒媳婦能保持良好的溝通,肯定會大大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生活畢竟不是1+1=2的算術題,沒有摩擦是不現實的,但是男方在這之間充當什麼角色,當遇到事情時,是和稀泥,還是處置得當,這很關鍵!

為什麼現在的一些夫妻中,女方不喜歡給男方的父母養老?


對於老人 預防養老真的很重要

當然,最後,還是要提上一嘴,子女要做好是前提,但老人也要提前規劃。可靠福祉提出過關於養老的四大理念——“享老”、“預防”、“時尚”、“智能”。其中,對於預防,很多人都忽視了,總是單純地在那呼籲,要給老人一個幸福的晚年,可試問,沒有身體的健康,哪來的幸福晚年。

所以平時的飲食、作息、運動等方面肯定是要注重的。而且年紀大了以後,千萬別不服老,該用柺杖用柺杖,該用輪椅用輪椅,不丟人。在養老圈有段流傳很廣的話:買柺杖不是說我真的腿腳折了,而是為了延緩我坐輪椅的時間;坐輪椅不是說我真的走不動路了,而是為了延緩我躺床上的時間;躺床上不是說我真的病入膏肓了,而是為了延緩我掛牆上的時間。

為什麼現在的一些夫妻中,女方不喜歡給男方的父母養老?


當然,誰也不能保證身體就一定健康,那麼,在現有政策的前提下,老人還是需要適當為自己額外留有一筆養老錢。多少因人而異,至少,在面對突發情況時,不會把所有的難題交給子女來面對。

最後,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幸福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