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熬的是夜,父母熬的是擔驚受怕

1

曾經看過一篇風險投資的文章,作者說,“生兒育女”是最大的風險投資。

深以為然。

我是個母親,我時常在思考,為什麼要生兒育女?

為了傳宗接代,延續家族血脈?為了養兒防老,等老了有人陪伴病了有人照顧?自己窩囊不得志,需要兒女完成自己的夢想幫自己掙門面?我覺得都不是,是為了欣賞並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為了奮鬥有個動力,為了活著有個信仰,為國家培養人才棟樑,卻從不奢望從孩子身上獲取什麼回報。

我們這一代,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政策下的家庭,二胎2016年全面放開後,很多60後70後已經沒有孕育二孩的體能了,這個獨生子女就是我們的精神支柱。

有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執行虎爸狼媽的教育,對此,我從來不苟同不效仿,別人家的龍鳳,和自己有半毛錢關係嗎?自己只有這麼一個心肝寶貝,她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比什麼都重要。

我對女兒千叮嚀萬囑咐的一句話就是:“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

閨蜜的女兒在世界百強大學讀研,每天瘋狂地看文獻做實驗,是那種不用揚鞭自奮蹄的非常自律的孩子,閨蜜思念女兒,卻不敢打擾女兒,偶爾表達一下關心,她的女兒夜晚11點了還在學習。閨蜜對我說;“我對女兒只有心疼,她熬的是夜,我熬的是擔驚受怕。”

學渣的父母恨鐵不成鋼,學霸的父母也每日如履薄冰,都不容易呀。

你熬的是夜,父母熬的是擔驚受怕

2

孩子沒了,父母真是活不下去了。

2013年3月20日,江蘇宜興小夫妻沈傑(獨生子,27歲)、劉曦(獨生女,26歲)在回家途中遭遇車禍雙雙身亡。小兩口2011年結婚,不能自然受孕,在南京市鼓樓醫院嘗試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醫院從13枚胚胎中選擇了4枚進行冷凍,預計3月25日進行試管嬰兒移植子宮手術。可是,晴天霹靂,留下了4位無助的失獨父母。悲劇發生後,老倆口都想再生一個,可是,妻子五十多歲了,早已絕經不排卵,吃中藥調理,找專家諮詢,都無濟於事。代孕領養都行不通。於是,讓保存在醫院的受精卵變成活嬰,成為4個老人活下去的唯一慰藉。請律師學法律,與醫院打官司,2014年9月,4個失獨老人終於獲得了胚胎的處置權,在中國,代孕非法,又經過了漫長的尋找權衡等待,終於在2017年12月9日,他們的孫子被一名老撾籍的代孕媽媽帶到了這個世界。

你熬的是夜,父母熬的是擔驚受怕

2010年5月25日,失獨母親盛海琳在花甲之年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智智、慧慧。盛海琳,1950年出生,退休前為合肥某醫院院長。1980年,獨生女兒婷婷降生。2008年9月,女兒結婚,2009年正月初五,婷婷跟隨丈夫回到池州老家當晚,兩人洗完澡回房休息,第二天早晨,小兩口就因煤氣中毒再也沒有醒過來。2009年7月,盛海琳找到解放軍105醫院生殖中心,經過3個月的用藥調養,月經恢復。2009年10月13日,60歲的盛海琳進行試管嬰兒手術。為了給雙胞胎女兒積攢生活費,盛海琳高價僱了保姆照管女兒,自己則和老伴到處奔波掙錢,2015年,老伴中風,癱瘓在床,但是,六十多歲的盛海琳只能硬撐。

你熬的是夜,父母熬的是擔驚受怕

有人批評這種失獨父母太自私,都這麼大歲數了,能活到孩子成年嗎?其實,這樣的孤注一擲,正是父母無依的必然映射。

博友“大雨”的獨生女兒,年僅23歲,就被查出了癌症。夫妻倆如驚弓之鳥,日夜陪伴。抗癌3年後,女兒撒手人寰。博友的文字充滿著悲痛,他改名“大雨”,因為他的餘生,只有瓢潑大雨。痛到極致,他開博寫作,文字療傷。

每次讀著,心疼不已。

博友說,他和妻子無數次想結束生命,可是,他倆沒有自殺的勇氣,只有苟延殘喘。

你熬的是夜,父母熬的是擔驚受怕

這話,我信。

2015年7月19日,浙江杭州一對老夫妻因為抑鬱絕望雙雙自殺身亡。這一天,正是他們的獨生女兒李敏(2013年患白血病,2015年5月病逝)因白血病逝世百日之祭。58歲的老李從家中12層墜樓身亡,53歲的老伴在家服毒自盡。

你熬的是夜,父母熬的是擔驚受怕

3

每次看到失獨悲劇,都是心驚膽顫,細思極恐。

在中國,活得就是孩子,懷胎十月,幸福憧憬,接送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自己千辛萬苦,也要掙錢供孩子讀書、吃飯、穿衣,培養孩子上名校,本科、碩士、博士、出國留學,等孩子完成學業,又開始拿出多年存款給孩子買婚房,減輕孩子的經濟負擔。讓孩子有個美好前程,是太多父母打拼事業的動力源泉。等孩子結婚成家,照料孫輩,買菜做飯,解決兒女後顧之憂,成了我們樂此不疲的全部內容,等到孫輩不需要我們接送上下學,我們就靜待花開,欣賞又一代生命的成長,享受天倫之樂……

我養你,不圖名不圖利,只圖你有個健康的身心。

你健康你快樂,就是對父母最大的最好的回報。

只有獨生子女家庭,才能體會父母的如履薄冰,才能體會兒女的“不敢病”。你熬的是夜,父母熬的是擔驚受怕

4

為人父母后,才真正體會到,兒女就是父母的全世界。

鄰居手術,我去醫院看他,他七十多歲的父母衣不解帶夜不成寐,每天寸步不離地陪床照顧,反覆唸叨一句:“兒子若有閃失,我們老兩口就沒法活了。我們可以忍受孤獨,但絕對不能忍受恐懼。”

同事的兒子,經常打電話回家宣洩負能量,有時候甚至消極厭世,說一些極端的話。

不管是爸爸來接還是媽媽來聽,都會拼命地安慰他:

“孩子,爸媽養老不指望你,你給我好好的活著就行,不要什麼壓力都往身上扛,我們掙的錢都是你的,你一定不要太辛苦,爸媽只有你一個寶貝……”

聽著就心酸。

健身房有個95後妹妹,是我的動感單車教練,她的媽媽和我是同齡人,也是每天出現在這個健身房,她給我說,她的這個獨生女兒體弱多病,後來迷上了運動健身,乾脆以此為職業。

她看女兒揮汗如雨,眼神裡溢滿了安全感,女兒的健康,是她最大的炫耀資本。

你熬的是夜,父母熬的是擔驚受怕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也許是父母對孩子最多的要求了。

你生病了,受傷了,別人無動於衷,但父母會心疼,膽顫心驚。

兒女遠走高飛,可是,因為血緣關係,子女成了父母剪不斷的牽掛、理還亂的擔憂,日日期盼、夜夜念想。

別拿生命開玩笑,即使你開得起,父母也承受不住。

請你一定好好愛自己,別再讓父母擔驚受怕了。

你熬的是夜,父母熬的是擔驚受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