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荀子曰: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知松柏之茂。

《禮記》雲: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史記》中記載:松柏為百木長也,而守宮闕。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松柏,堅韌不屈,不畏嚴寒,四季常青。

其美好品格,古今皆知。

歷代文人墨客,皆愛植松柏以比德。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世說新語》“容止”篇中,

曾用“松”比喻“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

“蕭蕭如松下風,高而徐引”;

同為“竹林七賢”的山濤贊嵇康雲:

“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如孤松之獨立,

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松柏挺拔獨立,莊嚴崇高,

古人以松柏比喻人之德行,

是對其人高潔清逸品質的肯定與讚美。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松柏,歲寒三友之一,

其堅韌高潔的品質,

古今文人喜寄情於松,

或詩或畫,皆有引用。

唐代張操,善畫水墨山水松石,

尤以畫松為人所稱道。

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中說,

張璪可用雙手分別執筆,同時畫松。

其畫“氣傲煙霞,勢凌風雲,

槎枿之形,鱗皴之狀,

隨意縱橫,應手間出。”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松亦有代表“隱居之樂”。

拙政園在造園之初,

就修建了“聽松風處”。

文徵明《拙政園詩三十一首》寫到:

“疏鬆漱寒泉,山風滿清聽。

空谷度飄雲,悠然落虛影。

紅塵不到眼,白日相與永。

彼美松間人,何似陶弘景。”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文氏又在詩前的引言中特意寫明,

“聽松風處在夢隱樓北,地多長松。”

故而,由此可見,

聽松風,奏古琴,

實乃一風雅之事。

古之文人,

皆願似松風般清朗,

如明月般皎潔。

如此隱居,不枉餘生。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松柏亦有頑強不衰的生命之美,

代表了長生,可祝禱長壽。

長輩壽辰,敬酒祝福之時,

常願“壽比南山不老松”。

千年松柏,四季常青,

易於生長,便於存活,

引申於人,可望長壽。

傳說晉朝有一夫婦,

居於石室之內,室後有孤松千丈,

這對夫婦年歲數百,

死後化為雙鶴,時常繞松而翔,

故而也有“松鶴延年”之說。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古人認為松柏可以避邪,

其上有神靈存在,不可冒犯。

《後漢書》記錄,曹操修葺宮殿,

想以松柏為料,便使人砍伐古樹。

其中有一古木參天,被伐之時,

竟如人一般血流不止,萬分駭人。

相傳,之後沒過多久,

曹操便重病而逝。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古時人們常在墓地種植柏樹,

這一習俗起源於一民間傳說。

相傳,古代有惡獸,名為魍魎,

喜盜食屍體,每到夜間,便攪擾亡靈。

且此獸神出鬼沒,常令人防不勝防。

萬物相生相剋,該獸極畏虎怕柏,

因此,古人為驅逐惡獸,

便在墓地立石虎、植柏樹,

有驅魔辟邪之效。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正值隆冬,

而松柏,不論所處何地,

哪怕懸崖峭壁、風雪交加,

只要擁有些許生存的力量,

就會努力存活生長,

傲然屹立,絕不言棄。

新年將至,

願你我皆可如松柏一般,

堅韌而又從容,

無畏而又頑強。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往期回顧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文章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晨鐘》周宇傑制 李強配飾 王翔銘【靜山堂】

鏈 接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錦鼓》王燕春【靜山堂】

鏈 接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漢鐸》王鵬【靜山堂】

鏈 接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寒盡不知年




❤每天都有超值名家紫砂作品等你圍觀,請關注微信公眾號:zishachi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