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琴的方式重新詮釋當代曲目,如痴如醉,太好聽了……

古琴,也稱絲桐、瑤琴、七絃琴,是中國傳統的彈撥樂器,在中國歷史上流傳了三千多年不曾中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成熟的、活著的藝術,屬於八音中的絲。

古琴的歷史悠久,它見證過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也瞻仰過巍巍廟堂上古聖王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的煌煌儀禮。

用古琴的方式重新詮釋當代曲目,如痴如醉,太好聽了……

古琴不僅是樂器

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琴棋書畫當中的琴,就是指古琴。它不但是個樂器,還是文人雅士必備的修養。2003年11月古琴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名錄,成為世界級的文化遺產。

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日益受重視,古琴藝術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關注。據不完全統計,當下全國起碼有100萬的琴友,每年還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加著。

用古琴的方式重新詮釋當代曲目,如痴如醉,太好聽了……

古琴好聽不好學

然而,古琴並不好學。很多初學者都會在那邊抱怨古琴並不好學,然而著名古琴演奏大師龔一老先生在採訪中曾經說過,在笛子、二胡、古箏、鋼琴、琵琶等樂器中,古琴是最容易學的。其實古琴的難點不在指法,而在控制。

誠如老子所說的,大道至簡至難。越簡單的道理越難做到,很多人雖然知道道理,卻依舊控制不好氣息、旋律和節奏。還是那句話,多聽多學多感悟。

用古琴的方式重新詮釋當代曲目,如痴如醉,太好聽了……

古琴古曲更搭配

那麼初學者應該從什麼曲目著手呢?

有些初學者會從自己喜歡的現代曲目開始練習。事實上,如果一上手就選擇彈現代曲,不僅難度更大,對弦的控制,觸弦的角度和力度,都需要很用心的去記住,學琴就成了一種機械的肌肉記憶。

用古琴的方式重新詮釋當代曲目,如痴如醉,太好聽了……

因此,很多古琴大師每次在教導學員的時候,都會要求他們從古曲練起。《流水 》、《瀟湘水雲》、《梅花三弄》、《陽關三疊》、《醉漁唱晚》、《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陽春白雪》,皆是你不錯的選擇。

古曲中的中大型曲的節奏變化是非常豐富而微妙的,需要不斷的揣摩。你可以將自己彈奏的聲音錄下來,比照前人錄音,自己去體會中間的差別,去掌握這些精微的區別,咀嚼其中奧妙。

用古琴的方式重新詮釋當代曲目,如痴如醉,太好聽了……

古琴移植也是路

其實,初學者在選擇練習曲目的時候不必拘泥於古曲,也可以嘗試選擇一曲今人改編的現代移植古琴曲。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

琴友南一先生改編的《大魚》、《送別》、《牽絲戲》等古琴曲就是你不錯的選擇。琴曲一經發布,便深受歡迎,點擊數達到數十萬之多。有興趣的琴友可以去b站搜搜看。

用古琴的方式重新詮釋當代曲目,如痴如醉,太好聽了……

這裡要給古琴移植曲下一個定義,古琴移植曲指將創作成熟的歌唱作品或者器樂作品,通過一定的手法改編之後,使之適合古琴的演奏。古琴移植曲可以讓更多的人喜愛這種極具魅力的聲音。從而能更快的掌握古琴音位知識,技法特點,配合傳統曲目的學習,使古琴學習過程更加容易掌握。

唯願更多人都、能愛上古琴曲。願古琴曲不僅能悅己,也能悅人!願風雅無雙的古琴,不成千古絕響!

用古琴的方式重新詮釋當代曲目,如痴如醉,太好聽了……

今日互動:你的第一首練習曲是什麼?練習了多久?歡迎留言與我們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