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國寶!剛剛,“氫彈之父”于敏院士逝世,兩彈元勳僅剩下3人

就在剛剛,中國科學院發佈消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改革先鋒

于敏院士,於2019年1月16日在京逝世,享年93歲

2019年剛到,祖國又痛失一位國寶,于敏老先生辭世之後,當年為國研製原子彈和氫彈而隱姓埋名的元勳們,如今僅剩三人,分別是周光召、孫家棟和王希季!就在兩個月前的2018年11月17日,兩彈元勳之一的程開甲院士也是離我們而去,享年101歲。

痛失國寶!剛剛,“氫彈之父”于敏院士逝世,兩彈元勳僅剩下3人

兩彈元勳的大師們不好功名利祿,當年在祖國外患之下毅然決然的隱姓埋名,殫精竭慮為國研製那兩顆“爭氣彈”。數十年如一日,兩彈元勳們研製出“爭氣彈”後,仍舊奮鬥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國軍工科研事業做出貢獻。

而於敏院士,正是兩彈之一氫彈的奠基人,國人和外界稱他是中國氫彈之父,對此,謙虛的于敏院士總是一再推辭,稱這是全中國人的功勞,沒有那個年代的人的緊衣縮食、一眾科研人員的齊心協力,中國也造不出原子彈和氫彈。

痛失國寶!剛剛,“氫彈之父”于敏院士逝世,兩彈元勳僅剩下3人

對於于敏院士的成就,我們最常提及的就是于敏構型氫彈。資料顯示,于敏院士獨創了中國氫彈的基本構型設計,這是一種不同於美國和前蘇聯的新型氫彈構造,于敏構型被稱為世界上保密程度最高的機密。

正是這種構造的優越性,才使得中國人僅用兩年零8個月就完成了從原子彈到氫彈的跨越。美國是7年零3個月,英國是4年零7個月,蘇聯4年左右,法國更是8年多之久。

痛失國寶!剛剛,“氫彈之父”于敏院士逝世,兩彈元勳僅剩下3人

有心人隨便翻找一下過去的歷史記載,就能明白那個年代,我們的國家面臨著多麼嚴重的外界壓力。不能說沒有原子彈、氫彈,就沒有中國,但是如果沒有這兩彈,我們的生活絕對沒有現在這樣和平與安定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中華威!于敏大師,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