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需要“分析師”更缺“操盤手”

“傳統動力是現實,前瞻技術是戰略。”這個觀點來自“大成汽車獎”頒獎會上的研討階段。2019年,企業在聽“分析師”講趨勢的同時,自己則要做好掌舵的“操盤手”。

汽車需要“分析師”更缺“操盤手”

關注趨勢的“分析師”

有關部門的角色更像“分析師”,國家汽車產業政策對於趨勢的判斷和預測是非常準確的。

2018年下半年, 有關部門多次、多地公開表態支持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這不但是出於我國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全球汽車發展的大勢所趨。

2019年開年,發展綠色能源緩解我國能源安全問題再上新高度。到國家能源局調研期間要求:“要堅定不移發展能源技術,大力發展綠色能源,超前研究先進儲能等戰略性前沿技術,推動新能源汽車持續健康發展。”

傳統燃油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對我國能源安全挑戰較大。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表示:“2017年,美國2.7億輛汽車消費石油8.6億噸;平均每輛車3噸多的水平。2016年,我們國家1.85億輛汽車消費石油5.8億噸,每輛車消耗石油水平和美國相當,將來如果我國傳統燃油車保有量達到6億輛,這就不得了,因為每年我們國產石油只有2億噸,大部分的石油都要進口。”可見,發展新能源車對於緩解國家能源安全問題意義重大。

全球汽車產業處於前所未有的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中國有望抓住新機遇實現趕超。2018年下半年,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委從鞏固新能源領域現有成績、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加快新能源車市場化進程、加強前瞻性技術佈局等方面提出指導性意見。政策意圖很明確,要搶抓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新機遇。

站在趨勢發展的角度分析,如果中國汽車抓住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大機遇,就有可能實現“換道超車”,通過15~20年的不懈努力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作為“分析師”,做出上述判斷當然是非常準確的。

汽車需要“分析師”更缺“操盤手”

關注現實的“操盤手”

做到準確預判趨勢發展,這是對“分析師”的要求。然而,選擇哪個區間入場則是“操盤手”的工作。在實際操作層面,企業需要高水平的“操盤手”。

新能源市場規模太小,競爭者眾多,“操盤手”操作不當或將率先敗下陣來。乘聯會數據顯示,2018年,47家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共銷售新能源乘用車101.6萬輛,同比增幅高達90%。去年新能源乘用車雖然增速看似很高,但從體量看,市場規模只有乘用車大盤(銷量2326.4萬輛)的1/23;從平均銷量看,每家企業全年銷量只有2.16萬輛,不及一款熱銷傳統燃油車的單月銷量。

2019年更多品牌力較強的合資車擠入市場,加之補貼門檻提高,品牌力較弱且技術實力不強的企業被擠出局的風險很大,企業在“操盤”過程中是否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這一領域有待商榷。

專家認為,傳統燃油車技術升級仍有潛力可挖。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指出:“對未來技術發展趨勢一定不要誤判。過去幾十年,中國汽車產業永恆的主題是升級,不斷提高內燃機的燃燒效率,不斷提高傳動系統的傳動效率,不斷降低風阻,提高電子電器水平。現在,雖然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實現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但是我特別要強調轉型和升級的關係。在轉型中升級,在升級中轉型,不能有所偏頗。正像外國同行跟我談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才是正道。”

汽車需要“分析師”更缺“操盤手”

顯然,無論從市場體量看,還是從技術升級角度說,在一定時期內,傳統燃油車仍然是主戰場,“操盤手”必須向傳統市場要銷量才能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

因為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所以付於武認為,技術路線還是要由“操盤手”來定。他指出:“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也是創新的主體,技術路線的選擇應該充分尊重企業的選擇。近幾年,中國政府相關的機構,包括協會、學會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汽車產業的規劃政策、路線圖。我覺得最根本的決策權、主導權還是企業,而多元化的技術路線更符合客觀規律,應該由企業通過產學研的方式來解決。”顯然,專家是在建議有關部門制定規則,而由最瞭解市場需求的企業選擇技術路線。

從狹義的投資角度看,分析師的主要工作是預測行情,操盤手一般情況下依靠交易規則和自己的交易系統決定下單和平倉,所以這是兩個行業。就汽車而言,政策對於市場走向的影響很大。因此,企業既要密切關注“分析師”做出的趨勢判斷和政策指導,也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好“入場交易和止損”的時機。

簡言之,在“分析師”指導下穩健“操盤”,對於汽車企業的“操盤水平”無疑是重大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