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想當公眾號網紅到底是不是個好主意

我忍住不又想罵徐小平這個老忽悠

我為什麼瞧不上徐小平的行徑

於是就有人問,你覺得人人創業是一種忽悠,那你對自媒體這個行業怎麼看呢?

是不是傳說中的躺著掙錢,推送個廣告,賬號裡就多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幾十萬的那種。

我覺得這種想法大都來自某些頭部的公眾號。

比如咪蒙,據說粉絲三千萬,推送頭條廣告三十萬。

當然,她的文章我也看過,確實看不進去,這並不是人家寫的不好,而是因為我不屬於她的菜。

這就像我兒子是張藝興的粉絲,而我是梁朝偉的粉絲一個道理。

說實話,如果一個年輕人,能夠像咪蒙那樣成為公眾號裡的頭部明星,肯定是一件幸事。即便你成不了最牛的幾個,你能成為連嶽,六神那種次牛的大V,你的收入也是超過了BAT研發主管的。

這對於很多沒有學歷,沒有履歷的年輕人來說,是一種捷徑。

而且在很多人眼裡,這是一份非常自由的職業,起碼地點是不限制的。你不需要非得住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不需要承受高昂的房價。

你可以去大理,去麗江,去版納,去任何一個美麗的地方,寫寫心得,如果是個大V,還享受著BAT主管以上的收入。

還不用早起,不用早晚高峰,不用打卡,可以像古龍一樣,夜夜在酒吧笙歌豔舞.......

是不是想想都流口水?

那我就給你潑盆冷水。

有人可能說我沒有資格,因為我們號的粉絲實在太少了,人家幾千萬,我們幾萬。真的差距太遠,不是三個數量級了。

但我告訴你,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們只是收入低,但不意味著,我們成本低。

那些大V,頭部明星們的成本,我們都得付出,而且不比人家低。

所以,我完全有資格來告訴讀者,如果你要打算做一個公眾號網紅,你必須付出的成本。

首先,你得做對時間。

公眾號這東西理論上2015年,最遲2016年就得做了。再晚,你是火不起來的。

比如我們號實際上是2018年才推文。所以開號的時候我就知道它早已錯過了市場進入節點。

為什麼一定要有時間節點呢?

是因為獲取讀者的成本和讀者習慣問題。

在2015年甚至2014年的時候,公眾號這個領域還是空白的,市場裡沒有產品推出的時候,它就沒有形成品牌。

獲客成本是很低的,你隨便一推文,就有人看,人家看著、看著就會習慣。

你不要說咪蒙的好不好看。

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習不習慣。

我覺得不好看,那是因為我直到去年才知道有這麼個人,為了瞭解才強迫自己讀了人家三篇文章,還都沒讀完。

所以,如果你把開公眾號比作創業,那這就像可樂,我小時候第一次喝可樂很難喝的,但喝習慣了,就上癮了。

其次,你得有長期的文字工作經歷,並勤奮的工作。

你比如咪蒙,連嶽,六神,等等等等。

有一個共同之處,就都是編輯,記者,作家等文字工作者出身,無一人例外。

這有什麼好處呢?

就是他們有職業寫作習慣。你寫過東西就知道了,你有感而發,一年寫一篇文章一點都不難。

但是你天天寫一篇,日推,哪怕你就是寫成菜譜,流水帳那種低劣的水平,都很難。

道理很簡單,李白斗酒詩百篇的文人式創作是無法形成慣性的。

才子式的生活是無法應對一個雜誌社的需求的。

而公眾號,它的本質就是一個報刊,一個雜誌社,它不是酒後作詞作曲的賣藝。

作為報刊,雜誌,它需要的是你穩定的輸出高質量文章的持續力,而不是偶爾的靈光乍現。

我們看李鴻章年輕的時候就是個才子,他習慣了晚睡晚起。當他去了老師曾國藩的軍營裡做幕僚,就出了大問題。

曾國藩習慣了早睡早起,他要求全體幕僚每天早上一起吃早飯,在飯桌上開晨會。

李鴻章遲遲不到。曾國藩也是個霸蠻,他就不吃飯,別人也不許吃,大家一直坐等李鴻章到席,才動筷子。

那一來二去,李鴻章怎麼惹得起眾怒呢,自然改了才子習氣,從此之後早睡早起,勤奮工作。

才有了後來大清朝的裱糊匠。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以寫作為職業,那你一定得形成勤奮的工作習慣,它要求你全年365天無休。時時刻刻關注各種消息面,而且靈感隨叫隨到,隨時可以把消息面變成文章輸出。

這實際上是戰地記者的生活,而不是你想的那種笙歌豔舞的才子佳人式的生活。

如果看懂了上述兩點,你就能理解為什麼這個行業裡的大V,幾乎絕大部分都是編輯,記者出身的緣故。

因為人家就是在做老本行,只是換個工具。就像一個實體店,隨著網商的興起,人家又開了一個淘寶店。僅此而已。

那麼我來說說自己。

我這麼晚才介入這個事情,顯然沒指望它能成氣候。我做這個事情,是因為對我來說,上述的問題本來就不存在。

第一,我本身就是投資人。我的生活必須很規律,因為我做高頻套利交易的。

所謂市場開張我醒來,市場關閉我睡覺。所有交易日,都得如此。

第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原本對所有的信息就瞭如指掌。因為我要投資嘛。

投資本來就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事情。

說的直白點,我對各種信息面的瞭解速度要比媒體還要早。

這就是市場裡常說的那句話。

資金先動,消息後到。

這意思就是說一件事要發生,資金面是先變化的,投資人是在事情發生之前就已經通過自己的各種渠道知道了。

而媒體,那只是後知後覺,跟風報道而已。

第三,寫作能力對我來說不是問題。

我雖然是理工男,但我初中就在全國性報刊上發表文章,另一個同齡人叫韓寒。

我高二的成績如果去讀文科,足以保送北大中文系。顯然在一個學文不如學理的國度裡,最好的學生都會拒絕文科。所以才變成理工男。

也就是說,長期穩定寫作對我來說,並不困難。

第四,我很早就習慣了與公眾打交道

早在我念大學的那個年代裡,我身為一個剛讀本科的在校生,就曾經以碧樹西風的筆名,隱瞞年齡,把自己的履歷掛在婚介網站上打徵婚啟事。

當然我是為了測試頁面點擊量。

中年人應該知道,2000年的時候,電腦根本沒普及,網吧都方興未艾,上網的都是大學裡的老師學生。

那時候,我的那張徵婚啟事,一天之內的閱讀量就達到1700多,而同期整個徵婚網站裡,其他人的徵婚啟事的閱讀量,都是個位數。

換句話說,那就是最早的網紅。比所謂的芙蓉姐姐,七哥羅永浩還要早的故事。

當然,頁面早刪了,好奇的讀者不用去亂找。

如果說這是學生時代的交集,那麼後來,我在運營商裡面做過系統架構師,後來又創業做雲平臺。所以雖然和這些“藝人”們不認識,但和他們後面的運營商的BOSS們都很熟。

也就是說,我多多少少,對於媒體這個圈子,是沒有陌生感的。這就好像你讓一個做過軍火商的人去摸槍,雖然不一樣,但比較容易上手。

我給你講這些,沒有歧視網紅的意思,我也沒告訴你人非得去從事科技類行業,非得去創業,非得做個投資人,一個年輕人,想做什麼都挺好的,只要你喜歡就行。

但無論你喜歡什麼,它一定是有很多前提條件的。就像你很喜歡畫畫,但靠畫畫謀生,是很難的。

很多人在自己本行業覺得做起來很困難,看著別人似乎很容易。但以我這個過來人的目光,我覺得自媒體的性價比是非常低的。

如果你的目光總是聚焦在咪蒙身上,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她,李誕這種,背後有著太多的偶然性。

如果你把目光稍微普及一點,比如上面我說的,連嶽之類的次一級的頭部大V們,你很快就發現沒什麼花頭。

連嶽,六神這種,雖然排不進前三,但都排在前三十。而且你要知道連嶽是天天打廣告,每天打滿5條,而且還自己做微商,自己有商城賣東西的哦。

可是呢?你隨便找個高科技的頭部公司,找個地區銷售總代,人家隨便談一筆像樣的生意,一次的抽傭比連嶽辛辛苦苦碼一年字都多。

甚至都不需要這樣,就是我所在的公司,前兩天批文剛下來,我們今年在A股的上市已經塵埃落定了,待上市後,公司裡有很多路人甲,路人乙這種就是大家平日可見的非常尋常的人,身家瞬間超越連嶽幾十年的努力。

如果你只是想賺錢,其實你算下比例心中就應該有數了,你想想看大V才有幾個人,但是高科技行業的高管,有股票的骨幹們千千萬。是做前者容易呢?還是做後者容易?

要知道,成為連嶽那種,背後是無盡的運氣和踩對了節奏,而且人家已經是行業裡前一百的存在了。

而後者呢?你只要屬於路人範疇裡的優秀,公司可以隨你挑的那種。你每次都選擇你覺得最優秀的創業公司呆滿三年,連做五家,一家都不上市的概率是極低的。換句話說,只要反覆試錯,一生總能混一次上市給你。

但凡我們有點經濟學常識,就會明白,中國國產電影一年的總票房才300多億,要知道,這是人家整個行業全年的營業收入。還不如一個稍微大一點的交易所一天的成交額,甚至還不如一個牛散一年的個人成交額。

你看著明星們似乎風光無限,但他們無非在這麼小的一個池子裡混飯吃。而高科技呢?而金融呢?那是海一樣廣闊的空間。

在一個那麼小的舞臺上成為最頂級的明星,這裡面的競爭太殘酷了。而在一個海一樣廣闊的領域裡,撈幾桶水,相比較而言,要現實可行的多。

這只是站在錢這一個維度上的看法,它並不完整。

你說馬未都做古玩行賺了那麼多錢,人家還是饒有興趣的進入演藝圈,那是一種愛好,等你把本行做好了,你閒了,儘可以嘗試。

但是,站在年輕人的角度上,站在純粹利益的角度上,選擇一個性價比高的,長久來看,是划算的。

當然,我的看法不一定就是對的。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種人生選擇。

你儘可以做你想做的,但在做之前,不妨問問過來人,都有哪些可能遇見的問題。

畢竟,人生只有一次,選擇沒有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